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范存礼

双月刊

1673-7644

xuebao@sdjzu.edu.cn

0531-86367365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季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创新求实学风。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为促进建筑类学科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尺寸效应的再生混凝土受压破坏细观模拟研究

    刘春阳秦继贺林玉瑛高英棋...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粗骨料粒径及截面尺寸对再生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行为产生影响。文章采用细观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二维细观模型,模拟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的应力-应变曲线、损伤拓展以及破坏的全过程。结果表明:静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由内向外拓展,先出现在最薄弱的界面过渡区,再发展到砂浆基质;截面尺寸、粗骨料粒径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改变会影响到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和力学性能;再生混凝土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不同截面尺寸下,再生粗骨料的粒径和取代率的增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尺寸效应行为,而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 100%时,尺寸效应得到有效抑制。

    再生混凝土细观模拟分析静态压缩骨料取代率尺寸效应

    基于临界滑动场的滑坡风险分析

    吴光耀卢坤林
    12-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滑坡风险评估模型可为滑坡风险分析提供有效的途径。文章通过临界滑动场得到危险滑面滑动体积,比较不同坡高、坡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下的滑动体积,得到不同因素对滑动体积的影响,结合滑坡破坏概率、时间危险度、易损度进行滑坡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比值相同且数值较小情况下,取值对滑动体积和滑坡风险影响不大;安全系数最小滑面并不一定是易损度和滑坡风险最大滑面。定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滑坡风险比以安全系数最小滑面确定滑坡风险更为完善,并可为滑坡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滑坡风险分析临界滑动场滑动体积

    强震作用下崩滑危岩体模型试验滑面材料配比研究

    祝介旺吕国靖李文乐周广强...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强震作用下崩滑危岩体模型的滑面相似材料配比可为软弱夹层的模拟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用石英砂、滑石粉、黄土、甘油、水 5 种材料,设置石英砂与总质量之比、滑石粉与黄土的质量之比、甘油和水与总质量之比、甘油与水的质量之比 4 个控制因素,通过剪切试验获取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力学指标,利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研究相似材料的配比,由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求解拟合值。结果表明:拟合值和试验值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内摩擦角、黏聚力作为主控因素,随着石英砂与总质量之比的增大分别增大、减小;作为次要因素,黏聚力随甘油和水与总质量之比的增大而减小;滑石粉与黄土的质量之比对黏聚力具有较大影响,而对内摩擦角影响则极小。

    正交试验材料配比软弱夹层极差分析方差分析

    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变负荷调节特性研究

    杨洛鹏赵一鸣田永生
    26-3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板式海水淡化装置无调节结构,难以适应船舶柴油机变负荷做功,而变负荷调节是拓宽其工作温度范围的关键,研究其变负荷调节特性对于开发高效的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以可调式射流泵代替固定式射流泵的方式实现变负荷调节,依据结垢实验给定的最小海水浓缩因子,在射流泵方程中引入浓海水液位变量,将热力学方程与射流泵方程耦合为板式海水淡化装置变负荷调节模型。结果表明:调整调节锥行程可有效调节可调式射流泵的引射流体状态参数;海水淡化装置工作的热源热水温度范围从固定式结构的 66~84℃扩展到可调式结构的 29~84℃,相比于单纯依靠调节流量的固定式结构,可调式结构海水淡化装置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海水淡化板式换热器可调式射流泵调节特性

    含水草酸铈连续热解装置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广开熊轶洵吴德慧谢非...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水草酸铈(Ce2(C2O4)3·10H2O)的干燥热解过程对CeO2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以流体仿真软件Fluent 19。0 为计算平台,数值模拟了新研制的Ce2(C2O4)3·10H2O连续热解装置,系统研究了其连续干燥及热解过程,探讨了不同加热条件对装置内温度场及物料升温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功率是保证物料能否顺利完成干燥、热解和氧化过程并达到升温要求的重要因素;电加热体的组装方式和安装位置对装置内的温度分布和物料的升温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小;加热管的最高温度>800℃,应选用耐热钢材质。

    连续热解装置干燥热解过程最高加热温度温度场

    基于孔隙尺度的大豆粮堆热湿耦合传递的研究

    李鑫杨开敏王远成杜鑫明...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通风干燥过程中粮堆孔隙结构分布以及热湿耦合传递规律的研究,可为安全储粮以及干燥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填充床为研究对象,基于局部质量和热量的非平衡原理,建立了大豆填充床通风干燥过程双扩散热湿传递模型。采用离散元法-有限容积法数值模拟了干燥条件下填充床内孔隙率、气流路径分布以及温度和水分耦合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填充床的径向孔隙率呈振荡分布,近壁面孔隙率较大而填充床中轴线附近孔隙率较小,会使气流路径迂曲度呈现不规则分布;填充床的干燥速率主要受干燥空气温度和大豆颗粒含水量的影响;在干燥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7%及温度分别为35、45、55 和65℃的条件下,前20 min填充床的干燥速率分别为 0。077%/min、0。083%/min、0。089%/min和 0。096%/min。

    大豆孔隙率气流路径双扩散热湿传递干燥

    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化稳定化效果研究

    汪韦兴陈飞勇彭辉宇宋扬...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长期纳污易导致底泥污染,淤泥清理是河流治理的重要措施,对清理的淤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利于防止其二次污染。文章选取广东肇庆某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作为样本,通过分析固化后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及其存在形态分布,研究了自制无机固化材料对淤泥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自制固化剂对底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明显,重金属的浸出毒性显著降低,且随着固化剂掺量增加和养护龄期的增长,固化效果更加明显;固化剂对重金属的固定主要是通过固化剂水化产物钙矾石、水化硅酸钙凝胶吸收重金属,使其转化为不溶态或稳定的络合态,宏观上表现为固化处理后残渣态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加及其有效性的降低。

    底泥重金属浸出毒性固化稳定化

    多目标优化的寒冷地区养老建筑窗口优化设计——以济南地区机构类养老建筑为例

    房文博王庆朵郭睿
    55-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老建筑的窗口设计是改善室内热环境、居室通风及采光条件的关键措施,参数化建模和多目标优化评价体系是建筑窗口设计优化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养老建筑居室内自然采光性能与窗口太阳辐射量的分析,以窗口宽度、高度和遮阳板宽度为设计变量,运用参数化环境建模平台和多目标性能优化插件,设计了不同类别老年人居室标准单元的南向窗口最优解。结果表明:单人居室窗口设计最优解是窗户宽度为 3。70 m、高度为1。65 m、遮阳板宽度为 1。05 m,而多人居室窗口设计最优解则是窗户宽度为 5。75 m、高度为 2。25 m、遮阳板宽度为1。15 m;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可获得老年人居室窗口设计的方案集,从而为济南地区养老建筑窗口设计和室内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多目标优化养老建筑窗口设计寒冷地区

    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的建模方法研究

    丁绪东孙梅孙昊马浩翔...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有助于实时优化调度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过程。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单粒子群算法(Simpl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PSO)优化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发生器模型的输入、输出结构;基于其内部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选用单隐含层的小波神经网络作为模型的内部结构,并利用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的试错方法确定网络模型隐含层节点数;利用Morlet 小波基函数和简单粒子群算法,改进了传统神经网络的隐含层激活函数和神经网络的权值、伸缩因子和平移因子等参数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发生器SPSO-WNN模型比传统的WNN神经网络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 1。36%、1。06%;所研模型简单、有效,可作为吸收式制冷系统优化运行控制策略中的等式约束。

    吸收式制冷系统发生器WNN神经网络简单粒子群算法

    TC4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分析和本构模型的构建

    郑伟王硕黄小娴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TC4 钛合金本构模型,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和预测TC4 钛合金的力学行为,为其生产应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文章通过高温压缩实验,得到TC4 钛合金流动应力与应变、应变速率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初始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根据应变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之间的相互联系,修正了本构模型并拟合数据;比较了拟合、实验结果,并借助误差用相关系数R定量评价不同本构模型对流动应力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最终构建的钛合金本构模型的预测值误差相关系数R值可达到 0。999,比原始的JC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力学行为。

    TC4钛合金本构模型流动应力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