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电能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电能源科学
水电能源科学

邴凤山 张勇传

月刊

1000-7709

sdny@mail.hust.edu.cn

027-87542126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水电能源科学/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水、电、能源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工程应用成果,适当报道经验交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涉及水电、电气与电子、能源与动力、土木与力学、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电、能源开发与研究、生产、建设、设计施工、教学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梯级水库连溃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孙蕊蕊依明江·热合曼费凯旋王冕...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连锁溃决风险的传导是梯级水库群风险分析的关键问题,建立梯级水库风险传导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连锁溃坝事件的演变规律和风险传导机制;此外,基于洪水关联性分析,提出了梯级水库风险传导量化模型,以全面、快速地评估水库的防洪能力和风险传导效应;并以大渡河流域三级水库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刻画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导反馈机制;薄弱梯级的风险传导系数最大,风险承担能力最低;风险承担和截断能力与水库调洪库容和水库的下泄能力呈正相关;区间洪水叠加导致风险传导系数增大,放大风险的传递,连续溃决风险率增大.

    梯级水库连锁溃决风险传导系统动力学量化模型

    考虑非汛期库水位动态控制的水-光互补中短期调度研究

    张玉胜李爱云赵雪花王昕...
    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规模水-光互补系统在非汛期的多时间尺度耦合调度难题,阐明了库水位动态控制调度模式下的水-光中短期互补的基本原理,分别构建了考虑非汛期库水位动态控制的水-光互补中期和短期多目标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并以青海省黄河上游班多水-光互补系统为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调度模式相比,库水位动态控制调度模式下水库非汛期日初库水位平均增高0.94~1.17 m,水电日均发电水头平均提高0.06%~0.80%;非汛期水-光互补系统发电量提高0.221%,弃光电量降低0.025%.因此,非汛期库水位动态控制调度可提高水-光中短期互补性能.

    水-光互补中短期调度库水位动态控制非汛期

    向家坝坝下水位顶托关系研究

    王飞龙胡挺时玉龙
    200-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岷江、横江来水对长江干流水位具有明显的顶托作用,影响汇合口上游的向家坝水库调度决策.为系统分析下游来水对向家坝坝下水位顶托影响,利用2016~2023年资料,采用控制变量原理建立了横江流量与向家坝坝下水位顶托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20年岷江洪水对向家坝坝下水位的顶托影响,采用落差指数法进一步建立了干流宜宾水位与向家坝坝下水位、流量三相关系.结果表明,岷江来水和向家坝出库流量的比值与向家坝坝下至宜宾站水位落差呈指数关系;横江流量为300~2 000 m3/s时,顶托量为0.28~0.85 m;2020年岷江洪水对向家坝坝下水位最大顶托5.92 m,当宜宾站水位高于271 m时,向家坝坝下水位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顶托影响.

    回水顶托水位流量落差指数岷江向家坝

    透水孔布置方式对透水丁坝作用区水流特性的影响

    樊新建程扬威张永明贾昊...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透水孔布置方式对坝体作用区水流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水槽试验,采用多普勒流速仪(ADV)测量了5种透水孔布置方式下透水丁坝附近水流的三维瞬时流速,分析了坝体周围水流流速和紊动特性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透水孔布置方式对坝后水流特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坝前;透水孔布置方式为栅格型布置时,缓流效果和流速均匀性较好,缓流率达到36.09%,三层布置方式次之,单层布置方式较差;随着与透水丁坝距离的增加,坝后回流现象减弱,透水孔布置方式对水流特性的影响逐渐消失.研究结果可为透水丁坝的结构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透水丁坝透水孔布置方式流速分布紊动强度缓流率

    基于非均匀分段法的农业用水水平等级确定

    刘佩贵高静静李伟尚熳廷...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用水水平是衡量农业综合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为例,借助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农业用水效率,综合对比等分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均值-标准差法的原理和评价结果,利用非均匀分段法确定农业用水水平等级.结果表明,非均匀分段法确定的农业用水水平为优、良、中、差等级区间分别为(0.835,+∞)、(0.565,0.835]、(0.319,0.565]、(0,0.319],我国农业用水水平综合等级为良,且分布呈现"空间相关性"特征.该方法基本可以客观反映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及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解决了农业用水水平确定区间随用水效率发生变化的问题.

    非均匀分段法农业用水水平农业用水效率超效率SBM模型

    基于多评估指标体系的抽蓄-风-光-火容量配置优化研究

    刘瞳昌马云华闫明翟鹏...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以风能和光能为主体的多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发展尤为突出,风光由于自身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多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时需要配备一定装机的水电、储能或火电作为调节能源来平滑风光的输出功率.基于青海地区采集的风光数据,利用GAMS软件搭建了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抽蓄-风-光-火的优化调度模型,然后从稳定性、互补性、经济性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进行容量配置方案的优化,最后利用几种典型的出力情景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配置方案合理性,为多能源发电基地的调度运行和容量配置提供了参考.

    多能源联合发电抽蓄-风-光-火容量配置优化MINLP评估指标体系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陈军飞杨亚宁邓梦华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提升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模型拟合能力,在明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对光伏产业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经过元启发式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梯度提升决策树、极端梯度提升树4种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阳能资源、核能发电量、专利授权量、人均电力消费量、建设用地面积、硅储量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显著正相关,风力发电量与光伏企业聚集显著负相关;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开发更注重因地制宜,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普及主要受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光伏产业分布差异影响因素机器学习元启发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