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

李福利

双月刊

1004-9398

sdsdxbbjb@263.net

010-68902451

100048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首都师范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序言

    方复全
    1页

    2页

    国际首颗动目标检测专用卫星的设计与在轨验证

    杜鑫钟若飞杨灿坤李清扬...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应用需求由传统的静态观测向动态监测转变。目前支持动目标检测的遥感卫星存在慢速运动目标提取困难、观测范围受限及数据量大不易传输和处理等问题。本文在成像采样模式、数据处理方法、硬件体系结构上提出创新思路:(1)设计了双线阵推扫成像遥感相机,单次成像获取时差可控同谱双条带数据,突破卫星无机动条件下大范围动目标观测难题,形成动态遥感概念中"瞬时变化"信息的获取手段。(2)自主研制配套星上智能处理单元,部署高效数据处理算法,通过高性能硬件加速体系结构设计,形成了动态遥感体系中的即时遥感服务的硬件载体。技术验证样机已经搭载泰景四号01卫星成功发射,使其成为国际首颗动目标检测专用卫星。在轨验证结果表明,该卫星可实现在推扫视场内大范围运动目标检测,对于高铁、车辆和船舶等动目标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并且星上处理单元在时间效率、能耗利用及处理效果方面均满足在轨处理应用需求。相关技术和成果对智能交通、防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星上处理动目标检测双线阵推扫硬件架构在轨验证

    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的滨海筏式养殖区提取研究

    武义洲胡德勇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滨海养殖在全球占有较大比例,快速获取滨海养殖区域大小和分布等信息,有利于实现对养殖区域的监测规划、产量估算和灾害预防。针对筏式养殖区提取过程中出现的与海水区分较困难、识别精度低和"椒盐"噪声等问题,本文将以长山群岛附近筏式养殖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哨兵二号(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光谱、纹理和几何等特征,通过特征域优化(FSO)获得提取筏式养殖区的优选特征,结合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决策树和最近邻3种算法对研究区筏式养殖区进行提取,在分析和对比提取结果基础上,总结了最优分类算法,并验证了 FSO分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几何特征边界和形状、灰度共生矩阵相关性是识别筏式养殖区的最优指标;(2)FS O分类保证了提取精度,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运算效率,对筏式养殖的提取具有较高可靠性和适用性;(3)基于FSO和面向对象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综合评价最优,总体分类精度为88。8%,κ=0。801,该方法有效避免"椒盐"噪声的产生,可以高效精确的提取筏式养殖区专题信息。本研究可为筏式养殖的动态监测、产量估算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和专题数据支持。

    Sentinel-2筏式养殖区面向对象特征域优化

    基于遥感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以茂名油页岩矿区为例

    谷月程孟丹赵月花艺玮...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茂名油页岩的开采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采矿造成了植被破坏、土地损害等生态环境问题。2013年,茂名露天矿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为实现对废弃露天矿区生态修复情况的监测,本文以茂名油页岩矿区为研究区,选取1993-2021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从矿坑水体面积、植被覆盖度(FVC)、遥感生态指数(RSEI)3个方面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矿坑废弃后,矿坑内的水体面积逐渐增长,在2017年之后稳定在4。6 km2。(2)1993-2013年矿坑1 km缓冲区内FVC在较低的范围内波动,2014-2017年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2017年以后增速有所减缓;北排土场FVC均值在2008年达到0。809,之后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3)矿坑1 km缓冲区内,矿区修复期间RSEI均值增长的趋势最为明显,但部分区域仍出现了 RSEI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说明在矿坑修复期间,工程的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北排土场内RSEI均值呈现增长趋势,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4)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可为矿山管理部门及矿权企业提供决策辅助,为生态修复的长效监管机制提供技术保障。

    矿区生态修复植被覆盖度遥感生态指数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下游煤矿区耕地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山东济宁为例

    史静曹倩倩周丙锋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煤矿区,面临着耕地资源严重破坏等问题。本文基于济宁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济宁市各县市区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耕地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济宁市耕地具有"西多东少"的典型特征,且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工业、煤矿和交通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2)1980-2020年济宁市耕地主要转出至建设用地、草地和水域,其中1980-1990年县市区耕地变化动态较高,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程度较小;(3)经济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煤炭开采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为影响耕地面积的主要驱动因子;(4)预测显示,2020-2035年耕地面积将继续呈减少趋势。因此,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因地施策,推进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耕地时空演变驱动机制灰色预测济宁市

    河池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探析

    杨梦勤王艳慧孙玥万圆...
    40-4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乡村综合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其与多维贫困的关系对指导稳定脱贫和缓解相对贫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河池市652个重点帮扶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构建了村域尺度上基本公共服务和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并基于耦合模型结果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而多维贫困水平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呈现出分散与集中并存的特点。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和多维贫困的耦合态势并不均衡,虽整体分布均匀,但在特定区域存在规律性集中。在耦合协调发展地区,二者负相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有效缓解多维贫困,促进服务集中和经济迅速发展,从而减轻贫困状况,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而在非协调区域,二者呈正相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不能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甚至加剧经济下滑和失衡。当地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建立科学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和脱贫帮扶机制,改善农户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确保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多维贫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城市群上市公司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贺静怡卢明华尚子君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群功能分工成为趋势。本研究对京津冀城市群上市公司及子公司的功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上市公司各功能空间分布模式不同,企业管理、商务服务、研究开发等较高级功能趋向于布局在中心城市,生产制造、物流仓储、销售售后等较低级功能趋向于布局在外围城市,但也有个别较高级功能选择在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外围城市布局;(2)上市公司存在同功能集聚明显、异功能共聚不明显现象;(3)上市公司各功能均受交通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企业管理功能对经济开放程度更加看重;商务服务、销售售后功能更加关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研究开发功能更加看重人才资源;生产制造功能倾向于用地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

    上市公司功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京津冀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

    赵欣刘冉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转移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城市竞争与发展意义重大,也关系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实。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解析城市特征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体异质性作用。研究表明:(1)经济收入、发展机会、公共服务以及地理邻近性等因素是农业转移人口流向选择的重要依据;(2)人力资本差异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行政等级的选择,低学历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流入低行政等级城市,而城市行政等级对高学历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无显著影响;(3)环境舒适度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逐渐显现,空气污染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对流入城市的选择,优质的绿化环境对低学历农业转移人口和高学历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4)对农业转移人口而言,其差异化的人力资本水平、生命周期阶段和流动特征,影响其对城市行政等级和环境舒适度的选择。研究结果拓展了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机理的认识,可为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和差异化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城镇化

    区域全息论及其应用

    张圆圆吕拉昌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全息论的核心在于以全息式的思维看待区域与整体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为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思路。本文对全息论进行系统梳理,将全息论与区域研究相结合,阐述了区域全息论的理论内涵与研究范式,并以微观尺度下的城市针灸、宏观尺度下的地域分工、流域治理与发展等实例概括出区域全息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新时期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缓解区域发展问题,以及建立和谐的区际关系等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路径。

    全息论区域全息论全息区域区域研究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