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董忠堂

双月刊

1008-7540

ngyxb118@eyou.com

0531-88117921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三农"短视频创业教育探索——以抖音平台为例

    余仁能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三农"短视频创业教育工作,能够引导大学生关注农村发展、了解农村情况,增强其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在宏观层面实现大学生就业与农村振兴的深度结合.基于抖音平台,从思维意识培养、提供孵化服务、完善创业课程等维度,尝试为大学生"三农"短视频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探索出一条高效、多元、务实的全新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乡村振兴抖音"三农"短视频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贾敬全冯亚男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2010-2020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各指标在系统中所占的权重,得出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在 2010-2020 年间,安徽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层次由轻度失调层次发展到优质协调层次,二者的耦合阶段由最初的拮抗时期进展到优度耦合时期.基于此提出,加强要素资源的整合,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建设;实行区域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良好互动机制.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间的良性耦合,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

    基于审计视角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化路径研究——以C市为例

    钱莉张韬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C市为例,以审计调查取得的 2017 年以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污染物构成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对比,深入分析了C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构成及特征.在剖析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C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当前C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手段、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同时以审计监督的视角,提出了优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度,创新审计方法,落实审计整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优化建议,从而期盼进一步提升C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质量和效果.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审计

    乡村经济发展中数字化档案管理作用及应用方式探究

    牟丽娟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不仅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效率、促进政务透明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强化乡村经济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扩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服务范围、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应适应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应用方式,以此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乡村经济数字化档案档案管理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视域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李辉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任务.发展并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关系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为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相关部门要从思想认识、队伍建设及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协调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乡村文化真正成为农村工作开展的内生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

    文化振兴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文化认同视角下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王馨宜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对弘扬乡土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文化思想,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乡村文创产品拥有经济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等多维应用价值.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分析文创产品的文化传播机理,探究以"融入品牌故事""发掘乡土文化""创新文化元素"为主的乡村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能够为我们更有效、更全面地推进乡土文化传播、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提供必要的支持.

    文化认同乡村文创产品设计文化传播

    乡村风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霍天宇黄小霞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风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展示平台.通过保留和恢复乡村的传统建筑、习俗、节日等,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的环境、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等都可以成为体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具体实践.研究人员从价值引领、教育启示以及文化底蕴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乡风文明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学习、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期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帮助.

    乡风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研究

    李清娟张旭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承载着思想、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价值,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对巩固深化思想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北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价值与作用,提出完善乡村规划、加强产业升级、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开发与传播策略.以期提升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推进.

    乡村振兴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传播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间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发展策略

    孙广涛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植根于社会、来源于生活,不仅拥有娱乐大众的文化功能,还拥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规范功能.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民间音乐发挥着凝聚人心、提高民族认同感的作用.传承和弘扬民间音乐文化,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拥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文章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民间音乐逻辑关联,分析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功能及问题,提出打造音乐文化生态、创新民间音乐文化、培养音乐接班人等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民间音乐文化时代价值发展策略

    基于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马继玉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识选修课是高校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改革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教学方式、调整通识选修课内容体系设置、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优化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将教育观念和模式与国际接轨,把应用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