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明泉

双月刊

1671-4385

sdsyxb@163.com

0531-86335059

250103

济南市旅游路4516号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学报自2001年12月正式创刊,学院高度重视,编辑工作认真细致,来稿日益增多,选用稿件质量稳步提高,使学报在近几年内质量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同类院校中赢得较好声誊。力争今后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学报水平和质量,服务于社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能力本位导向下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开发路径研究——以高职会计专业群1+X证书制度实施为例

    张作玲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 1+X证书制度的深入开展,面对数量众多、技能各有侧重的X证书,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既定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更多、更符合自身职业规划的技能,形成职业迁移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高职会计专业群 1+X证书制度改革为契机,以书证融通为路径,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需求为导向,锻造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 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内容的开发路径,打造可供参考借鉴、务实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些许新思路.

    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单元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内涵研究

    李曼李爱民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观测研判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对于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该专业在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自身特点,丰富课程思政内涵,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大类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算法推荐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谢玲杜晨阳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进化至以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底基的时代,在未有人工干预的视界下群体心理的塑造逐渐被更为隐性的算法推荐所把控.一方面算法推荐降低了信息冗余和信息过载,提高了内容供给的精准度,有利于高效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在算法推荐的隐形操作下,现实世界中因各种缘由被潜藏起来的各族民众的个性偏好,被赋予"理所应当"的存在意义,个人社交新闻传播媒介成为个性偏好发展的自留地,极易加高各族民众心理壁垒,阻碍主流价值传播,增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难度.在算法推荐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主流价值驾驭算法,推进技术赋权与技术负责并举,加大优质内容发掘和供给.

    算法推荐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hatGPT赋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齐长利郑荣琦牛佳明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从产生时起,因其具有的拟人化的功能优势、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多层次的结构运用,在高校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使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教育评估等方面发生了变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学生的能力弱化、情感冷漠、教育失衡等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善于运用ChatGPT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加强教育引导,发挥ChatGPT的有利因素,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使学生迈出"信息毒圈",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数字人",走向"社会人"的完美转换.

    ChatGPT人工智能高校学生管理圈层

    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与实践审思

    王亮亮罗金凤
    88-9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家为此曾出台许多文件.但高校在具体落实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康德道德价值论和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规律,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为职业理想、职业荣誉、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精神和职业幸福.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遵从道德教育认知发展规律、职业行为发展规律和服务于人的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探索构建职业道德的教育理念与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一体化的现代组织架构;四途径并进,创建养成教育实施路径和搭建职业道德建设保障"四平台"等途径方法.

    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依据实践

    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陈丽洪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开展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目标应当是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培养和提升法治素养.通过问卷调查,从"民法典的认知、民法典的崇尚、民法典的用法"等三个维度了解大学生对民法典的认知现状.在明晰教育目标、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构建民法典教育的有效路径有:秉持"政治性、价值性和法治性统一"的教育原则;注重"一个聚焦"与"三个阐释好"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民法典教育教育目标学情分析教育实施方案

    法天贵真——《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真我气度

    王玲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纵心乘兴,追求活出真我的风彩,追求至性至情的人生.他们对家国、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对生命、对美好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关注与热爱.他们的行事往往是放诞不羁的,超乎常人的想象,放诞的表象下是超越功利、超越世俗的审美的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法天贵真《世说新语》魏晋名士至性至情真我气度

    "以诗为文"观念演变论略——以《东坡志林》《陶庵梦忆》为例

    马晨燕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诗为文",即以散文文体为基础,化用吸收诗体特征成文.早期散文文体内部包含诗的因素,经由文体理论现世,散文逐步发展成熟,"以诗为文"的观念由模糊未分到清晰确立,散文的诗化倾向愈发明显,审美风格发生偏移.该观念凝聚于宋代,并在宋代完成长期新变定型,《东坡志林》的文本样态及审美风格显示了"以诗为文"这种文体渗透观念的跳跃发展.至晚明小品,诗文跨界融通的创作观念达到成熟阶段,张岱《陶庵梦忆》集小品之大成,化诗歌句式节奏之外在、情志之内涵、意境之神韵入文,笔调自然圆熟,冲淡太和.

    以诗为文晚明小品《东坡志林》《陶庵梦忆》

    文旅融合背景下泉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研究

    陈连锦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能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泉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对打造高质量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泉州市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完善"非遗+旅游"的长效保障机制、开发"非遗+旅游"新产品、拓展"非遗+旅游"融合开发模式,加大"非遗+旅游"互动参与体验,借助新媒体先进技术促进非遗与文旅融合的传播.

    文旅融合泉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非遗品牌

    新时代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龙海平霍路娇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依据时代发展新情况提出的重要战略,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能有力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有效解决"三农"发展难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就当前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所遇到的主要挑战来看,涉及有农民主体、文化建设、生活风气与党的工作效能等,需要明确农村精神生活的主体力量,推动农村文化振兴,建立良好乡风文明,强化党组织建设,以更好推进这一时代重任.

    中国共产党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