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晓民

双月刊

1006-7795

xuebao@ccmu.edu.cn,sydxb@ccmu.edu.cn

010-83911346;8391134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芍及白芍总苷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杨阳陈睿轩闵力马致洁...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白芍及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白芍及白芍总苷在抗炎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逐步被认识,它们在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在增效减毒、降低疾病复发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芍及白芍总苷治疗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白芍白芍总苷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机制研究

    抗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

    李晓桐赵晓斌吕瑞娟袁磊磊...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头部 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点,探讨PET/CT在抗LGI1-A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LGI1-AE的43例患者[其中急性期24例(56%),慢性期19例(44%)]的资料,分析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及临床特征.结果 18F-FDG PET显像结果显示,40例(93%)LGI1-AE患者出现明显的代谢异常,而只有26例(60%)患者出现异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P<0.05).18F-FDG PET代谢异常在治疗后是可逆的,大多数患者出院后18F-FDG PET的代谢几乎均正常.LGI1-AE患者的高代谢区位于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和内侧颞叶(medial temporal lobe,MTL).在33例(77%)患者中观察到BG区高代谢,72%的患者表现出MTL高代谢.共有22例患者(51%)表现出面臂肌张力障碍性癫痫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其余患者表现出非FBDS症状(49%).FBDS患者中有7例(7/21)检测到仅BG区高代谢,而非FBDS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2/19)检测到BG区高代谢(33%vs 10%,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抗LGI1-AE患者的早期诊断阳性率高.FBDS患者多表现为仅BG区高代谢,这表明BG区可能参与FBDS发作.

    抗LGI1抗体脑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18F-FDG PET脑代谢特点

    关皓琳袁紫瑜袁磊磊陈谦...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 以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检查的临床诊断为NDP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ortex ID(GE Healthcare)对PET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DPH患者26个大脑区域的Z评分(Z-score)分布.应用Z评分分布来评估NDPH患者脑区的代谢特点.结果 NDPH患者在左、右前额内侧(P=0.004、P=0.009)、右侧扣带回后侧(P=0.003)、右侧楔前叶(P=0.003)、左侧运动整合区(P=0.036)、右侧扣带回前区(P=0.040)、左侧扣带回前区(P=0.037)、左侧扣带回后区(P=0.037)、右侧顶上小叶(P=0.002)、左侧顶上小叶(P=0.019)、左侧额叶前外侧((P<0.001)、左、右侧顶下小叶(P<0.001)、左、右颞叶中线区(P<0.001)和右侧颞叶外侧(P<0.001)、脑桥(P<0.001)等多个脑区表现出代谢降低.结论 18F-FDG PET可以显示出NDPH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特点,为NDPH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代谢信息.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慢性头痛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8F-脱氧葡萄糖

    11C-PIB 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价值

    关乐宋天彬候亚琴李则...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ttsburgh compound B,11C-PIB)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程度,评价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认知障碍(non Alzheimer's disease 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N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收治的AD患者(AD,n=36)、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n=20)、非A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NAD,n=19)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n=10)作为研究对象.此85例受试者均行11C-PIB PET显像,首先对脑内是否有Ap沉积做阴性或阳性定性判断,再以脑干为参考脑区对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叶Aβ沉积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max)半定量测量,并分析AD、MCI、NAD及NC组之间SUVRmax的差异.结果 定性判断显示,AD组、NC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I组与NA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定量分析显示,对于所有的脑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组的SUVRmax值都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脑区中,NC组的SUVRmax数值最低,但SUVRmax在MCI组、NAD及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1C-PIB PET显像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诊断AD均有较高价值,半定量分析对AD及MCI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11C-PIBPET

    针孔准直器在甲状旁腺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李萌李眉罗莎王爽...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孔准直器平面显像在甲状旁腺显像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临床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且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sestamibi,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针孔准直器、平行孔准直器)联合延迟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SPSS 2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平行孔平面显像(A组)、SPECT/CT(B组)、平行孔+SPECT/CT(C组)、针孔平面显像(D组)、针孔+平行孔+SPECT/CT(E组)5组检查方法检出甲状旁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HPT患者术后病理共发现甲状旁腺病灶79个,其中4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79个甲状旁腺病灶包含腺瘤29个、腺瘤样增生15个、增生35个;其中2个为异位病灶(1个胸骨后腺瘤,1个胸骨后增生).有11例患者合并甲状腺病灶11个,伴甲状腺乳头状癌4个,甲状腺腺瘤2个,甲状腺腺瘤样增生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4个.C组共发现阳性病灶53个,加用针孔平面显像后额外发现阳性病灶14个.E组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x2=64.168,P<0.001;x2=45.182,P<0.001)、B组(x2=50.452,P<0.001;x2=36.847,P<0.001)和 C 组(x2=43.636,P<0.001;x2=20.502,P<0.001);E 组与 D 组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针孔准直器平面显像能提高甲状旁腺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针孔准直器

    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术前99m Tc-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月红黄京伟张腾杨敏福...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者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以下简称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MIBI SPECT/CT显像的2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IBI SPECT/CT显像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及影像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阴性组相比,血清总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在阳性组显著升高(P<0.05);病灶的病理类型、最大径、体积及位置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与MIBI SPECT/CT显像结果阳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疑诊PHPT患者术前MIBI SPECT/CT显像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是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CT

    骨髓坏死18F-FDG PET/CT与MRI对照分析

    宋乐李慧张卫方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为骨髓坏死患者的PET/CT及临床资料,对照MRI影像,总结病变分布,选择最大病变,分析18F-FDG代谢特点及CT征象.结果 患者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28.0岁,均患淋巴瘤.MRI检查髋部6例、胸腰椎2例、膝部1例.6例髂骨病变,内部均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高信号,T2脂肪抑制像(T2-fat suppressed image,T2FSI)低信号,伴T1WI边缘环状低信号,其中5例内部代谢减低,边缘代谢增高伴骨质硬化;1例密度及代谢未见异常,MRI显示病变狭长.2例脊柱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FSI高信号,其中1例为等代谢,密度稍高;1例代谢减低,密度未见异常.1例股骨病变T1WI高信号,T2FSI低信号,代谢及密度增高.8例PET/CT发现MRI检查范围之外更多病变.8例更早期的PET/CT发现部分病变呈低代谢、等密度.结论 18F-FDG代谢减低,后期可伴有边缘线状代谢及密度增高,是骨髓坏死的常见PET/CT影像特点.PET/CT有助于检出骨髓坏死,发现多骨病变.

    骨髓坏死骨坏h,死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杨宇乔洪文帅冬梅崔春蕾...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多种示踪剂显像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110例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示踪剂注射、图像采集、采集后观察的检查流程,未发生不良事件,经临床医生读片确认,获得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10,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4.348,P<0.01).结论 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检查在有限时间窗内顺利完成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示踪剂规范化护理

    心血管成纤维细胞显像的现状和展望

    李丽娜杨敏福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纤维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基础病理改变,与心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评价心肌纤维化的技术存在有创、特异性欠佳、无法早期诊断等不足.近年来,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因其在检测心肌纤维化以及在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现有研究,重点介绍其应用现状、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前景,旨在为进一步推动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心血管疾病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心肌纤维化分子显像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IgA相关性研究

    徐劲节王媺媞王成睿金文青...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 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自杀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