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纵肋大开洞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受力性能分析

    房晨何亮张扬董震...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上楼的兴起对传统厂房结构构件和建造技术提出了新挑战.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是最常用的预制预应力构件之一,具有自重较小、经济高效等优势.然而由于现代厂房设备管线布置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一般需在其纵肋大开洞.结合开洞梁设计理论,提出一种新式楼盖构造,即纵肋大开洞双T板,给出相应设计方法和补强措施,并采用有限元模型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设计补强处理后的开洞双T板构件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且与未开洞普通双T板相比,设计参数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别,整体承载力基本不受影响,表明纵肋开洞补强受力安全,技术可行.随着洞口数量和长度等开洞参数的增加,双T板构件的整体初始刚度呈现出不同程度削弱,需在设计中予以注意.

    工业建筑工业上楼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纵肋开洞受力性能设计有限元分析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白聪敏宋优优肖子捷刘峻佑...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等同现浇"的设计方法,结构体系成熟.在对该结构体系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全面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细部连接设计创新性地给出计算方法与过程,为该结构体系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建筑工业化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预制构件连接设计

    模块化集成房屋立柱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方舟苏世龙雷俊靳程锐...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模块化集成房屋主体结构特点,分析立柱作为模块化集成房屋单元四角承重柱,需满足轻质且刚性好要求,拆解其主要部件为薄板折弯件柱体和L形连接板.针对该立柱结构特征及生产需求,定制设计研发一套模块化立柱生产智能装备,该智能装备设计了系列多轴机器人并搭载激光切割机、折弯机、焊接设备、打磨设备、非标自动化等设备,自动化多轴机器人的引入使该套设备具备更好的柔性可调功能.设备部署投产后可实现长度2.5~3.5m、材料为Q235B的立柱的柔性生产,生产涉及的加工工艺包含切割打孔、折弯、焊接、打磨等.只需提前将原材料批量摆放至上料固定位,即可实现立柱的自动化加工生产,且兼容不同尺寸立柱的生产.模块化房屋立柱自动化生产的相关技术成果部署应用于项目模块化智能制造工厂,综合 7 项全自动化工艺流程技术,优化提升模块化房屋建造的整体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建筑工业化模块化集成房屋立柱加工工艺多轴机器人柔性自动化

    双T板工业空间集成关键设计技术研究

    任意刚刘宗鑫杨波
    21-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大城市提倡引导工业上楼的背景下,聚焦应用成熟的双T板装配式结构体系进行垂直集成时普遍遇到的空间浪费瓶颈,探索对双T板构件进行纵肋开洞布置机电设备管线路由的配套技术的解决路径.运用建筑、结构、机电BIM管综手段,在虚拟试验研究项目中,通过完整模拟建筑、结构、机电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过程,研究总结出适用于双T板结构体系的综合集成技术.

    建筑工业化工业上楼装配式机电结合纵肋开洞双T板

    多模自动巡检扫描机器人在模块化建筑工业生产场景中的应用

    田璐璐黄欣莹雷俊方舟...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巡检机器人在工厂环境中展现出杰出效能.凭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机器人能迅速获取工厂内部或项目现场的三维数据,精确掌握设备布局、材料堆放及工人操作状况.此外,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准确识别各种异常情况,如人员违规、设备故障和安全风险,从而实现对工厂生产和项目现场的智能化巡查与监管.进一步介绍了自动巡检机器人在工厂生产和项目现场中如何充分发挥其在数据智能采集与管理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应用多模自动巡检机器人,模块化建筑制造领域的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安全监管得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建筑工业化模块化自动化巡检三维激光扫描机器人安全监管

    某钢筋混凝土弯箱梁桥承载力评估

    杨家斌杨建荣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连续箱梁桥承载力及裂缝开展情况,评定桥梁的各项指标,为桥梁的运营养护提供可靠资料,采用现场加载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静载试验测定各工况下桥梁应力和变形,利用动载试验测定桥梁自振特性及车辆对桥梁的冲击系数.对比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出结论,该桥梁卸载后的残余位移和应变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结构动刚度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桥梁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车辆冲击效应满足设计要求.裂缝开展方面满足相关规范最大裂度的限值要求,该桥梁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对该桥梁上部结构进行加固补强,以满足正常运营条件.

    桥梁工程连续箱梁桥荷载试验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大跨度人行斜拉桥人致振动荷载模式研究

    胡佳张广达赵文力潘霞...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综合交通的快速发展,人行天桥跨度大幅度增大,已建成多个大跨度人行天桥.然而,大跨度人行天桥自振频率较低,普遍存在舒适度设计难题.人行天桥的舒适度设计一般采用与振型一致的固定动力荷载,但固定动力荷载引起的桥梁加速度响应与移动人群引起的加速度响应存在明显区别,因此通过实际人群移动探寻移动荷载对人行天桥加速度响应的规律.依托某大跨度人行斜拉桥实际工程,建立该桥的动力分析模型,并基于实桥测试结果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校核的数值模型,对比规范建议满载与移动满载异同,并且分析不同长度、步幅的人行荷载对人行斜拉桥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规范建议满载与移动满载的区别体现在非卓越频率人行荷载作用下主梁加速度峰值大小及分布;人群长度为主跨跨径的 0.3 倍时,梁上加速度峰值可达到满载的80%,是设计实桥试验的最佳人群长度,与欧洲规范建议人数相比,人工成本降低 65.8%.

    桥梁工程斜拉桥人行天桥振动荷载试验有限元分析

    分块掘进工序对偏压隧道围岩变形及结构受力的影响分析

    高晨史魏于洋胡冲...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融福高速公路振彩隧道为工程背景,提出预留核心土下台阶分块开挖法,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三维仿真分析,对比分析预留核心土下台阶分块法、传统预留核心土法和中隔墙法的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并探讨其合理开挖顺序.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浅埋偏压条件下,围岩变形及结构受力呈不对称性,地表沉降最大值均出现在隧道中心偏深埋侧,拱肩和拱腰竖向位移均表现为深埋侧大于浅埋侧;预留核心土下台阶分块法先开挖浅埋侧的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和锚杆轴力最大值均小于传统预留核心土法,有利于控制围岩及支护稳定性;中隔墙法先开挖深埋侧对地表沉降和围岩竖向位移控制较优,而先开挖浅埋侧对水平位移控制较优,衬砌结构受力较小.

    隧道工程工法优化围岩变形结构受力数值模拟

    考虑双重非线性的大跨度钢桁梁拱桥稳定性能评估

    刘郭周傅中秋李荫晓赵英爱...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钢桁梁拱桥稳定性能,优化结构构造,以岐江河大桥为背景,建立考虑几何与材料非线性的钢桁梁拱桥弹塑性计算模型,考察矢跨比f/L、宽跨比W/L、初始线形偏差、钢材屈服强度对钢桁梁拱桥稳定性影响,探究横撑构造与数目、横梁与横撑抗弯刚度对结构稳定性的优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f/L介于 0.20~0.25 时,钢桁梁拱桥稳定性相对优越;保持桥梁跨度不变而增加宽度能提高结构稳定性,当W/L由 1/8 增加至 1/4 时,稳定系数提高 1 倍;初始线形偏差明显影响结构稳定性,当初始横向变形量控制在l/3 000~l/1 000 时稳定系数下降 5%,而当变形量>l/1 000 时稳定系数下降 18%;钢材屈服强度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250~350MPa 5 种强度下的稳定系数相差<7%;现有横撑中,双米撑稳定性最好,其次为米撑、X撑、双K撑、K撑;相同用钢量下,采用米撑构造比K撑构造性能更好;增加横撑数目或增加横梁、横撑抗弯刚度可提高钢桁梁拱桥稳定性.

    桥梁工程拱桥钢桁梁双重非线性稳定性数值模拟

    大跨曲线矮塔斜拉桥主梁锚固区蝶形应力区及优化配筋研究

    朱良黄博李佳文王江波...
    58-6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曲线矮塔斜拉桥主梁局部锚固区受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优化局部配筋方案,以王家河大桥为工程背景,从应力、变形及预应力施加效率 3 个层面,对成桥和最大悬臂工况下直桥和弯桥局部节段模型开展对比计算,提出弯扭耦合效应造成的锚固区蝶形剪应力集中区域.结果表明:弯扭耦合效应增大了锚固区主梁各构件的主拉应力;同时,增大蝶形剪应力集中区域的面积约 40%,在该区域可采用非对称配筋方案,适当增加锚固处弯曲侧抗剪钢筋比例;弯扭耦合效应会使主梁锚固区横向位移明显增大,增幅接近 30%,但对挠度无显著影响;弯扭耦合效应下主梁锚固区预应力施加效率小幅度提升,在配束计算时应予以考虑.

    桥梁工程矮塔斜拉桥曲线桥锚固区剪应力优化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