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镉胁迫对黄秋英生理及富集特性的影响

    李源恒赵春莉郭宏亮陈元晖...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土壤镉(Cd)污染地区提供具有景观修复性的植物修复材料,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镉(0、0。3、3、30、60、120、180 mg/kg)对黄秋英(Cosmos sulphureus)植株生理及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 15d时,随着镉浓度增加,黄秋英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MDA含量逐渐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ETR、qP、Tr在镉浓度 0。3 mg/kg时达到最高,Pn与Gs在镉浓度3 mg/kg时达到最高,NPQ在镉浓度30 mg/kg时降到最低,Fv/Fm在镉浓度60 mg/kg时达到最高,Fo在镉浓度 180 mg/kg时降到最低。胁迫 30d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先升后降再升高,POD活性先降后升再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先降后升;镉浓度 0。3 mg/kg时Fv/Fm达到最高,镉浓度 3 mg/kg时NPQ达到最高,而Tr、Pn、Gs降到最低,镉浓度 30 mg/kg时qP达到最高、Fv/Fm降到最低,镉浓度 60 mg/kg时Pn、Gs达到最高,而Fo、NPQ降到最低,镉浓度 120 mg/kg时Ci降到最低,镉浓度 180 mg/kg时Tr、ETR达到最高。镉浓度<180 mg/kg时,黄秋英各器官镉含量表现为茎>根>叶;镉浓度≥180 mg/kg时为根>茎>叶。镉浓度≥120 mg/kg时黄秋英根、茎及地上部镉含量均超过镉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值。综上看出,黄秋英在高浓度镉胁迫下具有较高的耐受力,同时具备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可作为具有景观修复性的植物修复材料。

    黄秋英镉胁迫光合生理光响应叶绿素荧光富集特性

    外源水杨酸对铬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志科唐慧玲邓金霞杨澳红...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铬(Cr6+)胁迫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萌发抑制的缓解效应,本试验采用水培法,首先筛选出 100 mg/L为适宜的镉胁迫处理浓度,然后设置不同浓度(0。01、0。02、0。03、0。04、0。08、0。10 mmol/L)外源SA浸种处理,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CK),研究SA对 100 mg/L铬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 Cr6+溶液胁迫下燕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被显著抑制;外源SA浸种处理能够通过激活燕麦幼苗CAT、POD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减少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来缓解重金属铬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进而增强燕麦幼苗的抗逆性。本试验条件下,以 0。03 mmol/L外源SA浸种处理的效果较优,明显缓解Cr6+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抑制。

    水杨酸铬胁迫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特性

    叶面喷施胺鲜酯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对油用牡丹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晓鹏肖瑞雪张利霞张亚冰...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油用牡丹高产高效栽培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本试验以凤丹为材料,分别于盛花期(4 月 7 日)、籽粒形成期(4 月 18 日)、果荚与籽粒快速生长期(5 月 10 日)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胺鲜酯(D1、D2 和D3)及其与油菜素内酯复配液(BD1、BD2 和BD3),研究其对植株生理特性、籽粒产量指标(百粒重、单果籽粒重、单株籽粒重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牡丹叶片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7 月 3 日时,BD2 处理叶片SOD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5。24%;5 月 19 日和 7 月 3 日时,所有处理叶片MDA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7 月 3 日时,所有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D2 处理最高,较对照增加 33。84%;6 月 10 日时,所有处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BD3 处理增幅最大,为 98。11%;3 个测定时期,除 6 月 10 日的BD3 处理外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胺鲜酯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所有处理单株籽粒重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BD3 增幅均最大,分别为 10。45%与 10。44%。相关性分析表明,SOD活性与Chl a、Chl b、Car、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单果籽粒重、单株籽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之,12、16 mg/L胺鲜酯与 0。05 mg/L油菜素内酯复配喷施油用牡丹植株的生理特性表现优异,并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油用牡丹凤丹胺鲜酯油菜素内酯生理特性籽粒产量

    喀斯特地区不同海拔对油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群落的影响

    曾维军刘燕秦维罗文敏...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海拔油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种群多样性及物种分布特征,以提高AMF在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基础。以贵州喀斯特高、低海拔地区油茶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MF物种多样性及差异。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油茶根际土壤AMF中球囊霉属(Glomus)占主要地位,整体丰度为 87。28%;低海拔油茶根际土壤AMF群落特异OTU数和Shannon、Chao1 指数显著高于高海拔,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且组间AMF物种聚类较远;油茶根际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与球囊霉属真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5,表明喀斯特的低磷土壤促进油茶根际球囊霉属的生长,增加土壤碳库,促进油茶对磷的吸收利用。其作用机理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油茶喀斯特地区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连作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朱德伦贾孟朱宣全徐照丽...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连作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对连作和轮作植烟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酚酸类物质等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作植烟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水恒杆菌属(Mizugakiibacter)、橙色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人参土黄菌属(Flavisolibacter)相对丰度增加,细菌生态网络复杂度降低;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增加,水解性氮、硝态氮含量降低,转化酶活性降低,酚酸物质积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水解性氮、硝态氮和转化酶以及酚酸等环境因子与鞘氨醇单胞菌属、水恒杆菌属、橙色出芽单胞菌属、人参土黄菌属呈显著相关。可见,连作导致植烟土壤养分失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此结论可为烤烟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植烟土壤连作微生物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对潮土区麦-玉轮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研究

    李玉东谭德水李子双李洪杰...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位于山东德州的连续 10 年控释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试验设置不施氮肥(P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CRF1)和控释氮肥减量 20%(CRF2)5 个处理,分别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氮磷钾全量养分、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含量,测定不同处理玉米、小麦及作物周年产量,以探究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对潮土区麦-玉轮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氮素供应能力,CRF1 处理与OPT处理相比,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提升 14。10%和9。45%,铵态氮在抽雄期提升125。53%,小麦拔节期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提升63。73%和200。35%。与FP处理相比,CRF1 处理玉米、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 13。13%、16。73%和 14。89%,而CRF2 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变化。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产量与灌浆期土壤碱解氮和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密切相关,小麦产量则受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孕穗期碱解氮和铵态氮、灌浆期碱解氮以及成熟期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综合调控。综上所述,控释氮肥可通过调控氮素释放提高玉米和小麦关键生育期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且在减量 20%控释氮肥下仍可保证作物不减产。

    长期定位控释氮肥作物产量土壤氮素

    外施硝态氮肥对玉米苗期涝害的缓解效应

    于秋鸿周斌谢雨鑫宋希云...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玉米郑单 958 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硝态氮肥对苗期涝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淹水处理(T1)第 7 天时幼苗株高、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淹水+叶面喷施KNO3(T2)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干重分别比T1 显著增加 21。7%、45。5%和 32。9%、49。6%,淹水+叶面喷施 Ca(NO3)2(T3)处理下幼苗鲜重、干重比T1 略有增加。与CK相比,T1 处理叶片MDA和H2 O2含量第 5 天后均显著增加,之前也有所增加;外施硝态氮肥明显降低过氧化胁迫,第 5 天时T2 处理叶片的MDA和H2 O2含量分别比T1 下降9。1%、14。9%,T3 处理分别比T1 下降 2。1%和 14。6%。与CK相比,T1 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降低,但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T2 处理第1 天和第5 天时可溶性糖含量比T1 处理显著增加44。5%和23。8%,T3 处理第 1 天时可溶性糖含量比T1 显著增加 36。5%,脯氨酸含量仅在T2 处理下显著增加。与CK相比,T1 处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有降低,且多半达到显著水平;外施硝态氮肥提高淹水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T2 处理第 5 天时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T1 提高 25。1%、12。4%和 22。1%;T3 处理第 5 天时SOD和POD活性分别比T1 提高6。4%和52。9%,但CAT活性略有下降。可见,外施KNO3比Ca(NO3)2对涝害的缓解效应更显著。

    玉米淹水胁迫硝酸钾硝酸钙

    成熟期不同基因型谷子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周俊江梁颖颖周佳敏张富厚...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耐低氮谷子生理机制,挖掘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 6 个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施氮(120 mg/kg,NN)和不施氮(N0)两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 6 个谷子品种叶片光合性能、各营养器官氮含量、氮素分配比例和籽粒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的生物量、千粒重、籽粒氮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及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分配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N0 处理下,同其他基因型谷子品种相比,济谷 17 千粒重增加 11。1%~21。6%,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及粗纤维、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 3。5%~9。5%、9。7%~18。2%、0。3%~45。5%;NN处理与N0 处理相比,各基因型谷子品种植株氮含量及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 8。8%~20。7%、2。3%~22。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济谷 17 和豫谷 18 均表现较优,长农 35 则对低氮环境比较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耐低氮谷子品种选育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谷子低氮胁迫生物量氮素分配比例

    轻中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例

    陈梦刘汉文马倩张奕...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为研究区域,于 2021 年 10 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对该区域土壤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地统计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以期为轻中度盐碱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三角农高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20 cm 土层为(15。85±5。69)g/kg;20~40 cm土层为(11。51±4。32)g/kg]属于 4 级,整体呈现中等变异。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和自相关性高于 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东部滨海地区有机质含量低于中部地区,呈现耕地>林地>荒地的趋势,人为利用(耕地、林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离海距离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较高的pH值和粉黏比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明确了黄三角农高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格局,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限制因素,可为该区轻中度盐碱地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

    轻中度盐碱地黄河三角洲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空间自相关

    创伤弧菌溶血素基因vvhA质粒定性标准样品的研制及其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袁玮陈蕾蕾杨金玉周庆新...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缺乏适用于创伤弧菌检测的质粒标准样品的现状,本研究开展了创伤弧菌鉴定即用型定性质粒标准样品的研制和应用工作。首先构建了创伤弧菌毒力基因vvhA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验证后制备成质粒标准样品冻干粉,然后对其进行PCR定性检测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定量分析。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均匀性良好,符合预期目标;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样品能在 4℃、37℃条件下稳定保存 14 天;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样品能在-20℃条件下稳定保存至少 12 个月。研究结果表明,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国家定性标准样品的要求,为创伤弧菌的快速、高通量的定性鉴定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物质。将标准样品应用于鱼类、贝类等 10 份海鲜类食品样品的检测中,经传统培养法验证,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本研究所研制的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潜力,为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创伤弧菌质粒定性标准样品水产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