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碱胁迫下油莎豆幼苗生理代谢和转录组分析

    王靓龙威金羽琨孙代娣...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是一种草本油料作物,也是粮、油、饲、肥应用型经济作物,综合利用价值很高,而且油莎豆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明确其耐盐碱分子调控机制可为其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对油莎豆幼苗进行 100 mmol/L混合碱(NaHCO3+Na2CO3,摩尔比 2∶1)胁迫处理,并分别于处理 0、3、6、9、12 d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SOD和CAT活性在处理前 6d迅速上升,之后平缓下降;POD活性先迅速上升,胁迫 6d后迅速下降;MDA含量在碱胁迫下表现为先逐渐上升,6 d后上升迅速;Pro和SP含量在碱胁迫时均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前者上升迅速,后者上升相对平缓。转录组分析发现,在碱胁迫6d时,共鉴定出5 842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3 136 个,下调 2 706 个。GO和KEGG聚类分析显示,DEGs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过程中显著富集。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这证实了RNA-seq数据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油莎豆幼苗对碱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油莎豆碱胁迫生理特性转录组分析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甘薯贮藏根淀粉含量相关SNPs开发

    秦桢王庆美李爱贤周媛媛...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贮藏根淀粉含量是甘薯的重要农艺性状,开发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对于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甘薯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基因组是高度杂合的六倍体,增加了开发分子标记的难度。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漯徐薯8号和低淀粉品种郑薯20及其杂交F1代中6个高淀粉株系和6个低淀粉株系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结合表型分析,发现 44 个高淀粉特异的SNPs位点,从中选取 9个进行PCR单克隆分析,筛选到 3 个与高淀粉含量显著相关的位点,分别为chr9。27120209、chr9。27120256 和chr9。13675504,用上述 12 个株系和F1群体中的另外 16 个株系进行验证,最终得到 3 个与贮藏根淀粉含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本试验丰富了甘薯分子标记开发的途径,为甘薯贮藏根淀粉含量相关育种提供了可选择的标记。

    甘薯贮藏根淀粉含量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转录组分析

    灌浆期高温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

    田文涛胡玉婷严鹏刘越...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灌浆期高温导致其品质下降,且籽粒品质会随品种和小穗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本试验以 4 个籼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两个播期处理(S1、S2),副区为 4 个籼稻品种处理(V1、V2、V3、V4),研究大田条件下分期播种造成的灌浆期不同温度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1播期下灌浆期高温降低 4 个水稻品种的整精米率、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增加垩白粒率、球蛋白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S2播期处理的灌浆期适温条件下,各品种穗上部籽粒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明显高于下部。S1播期处理的灌浆期高温条件下,各品种穗上部籽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均高于下部,且大部分表现为差异显著,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均显著低于下部。籽粒谷蛋白含量和精米率与RVA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垩白粒率、垩白度、清蛋白、球蛋白和RVA参数间呈现与直链淀粉和RVA参数间相反的相关关系,表明直链淀粉和蛋白组分含量直接影响稻米的糊化特性和食味品质。综上可知,S1播期处理其灌浆期高温降低水稻的整精米率,增加垩白粒率、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等,对穗上、中、下部籽粒均有显著影响,且对穗上部籽粒品质的影响更明显。

    籼稻不同粒位稻米品质RVA参数灌浆期高温

    低温胁迫下不同花椒品种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评价

    冯康安朱宝才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本地栽培且抗寒能力强的花椒品种,本试验以'枸椒'、'狮子头'、'陇南大红袍'、'泰安 1 号'和'汉源清椒'共 5 个花椒品种为试材,设置 0、-5、-10、-15、-20℃和-25℃共 6 个温度梯度,研究不同低温胁迫下各花椒品种枝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花椒品种抗寒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不断降低,5 个花椒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MDA)呈现"S"形变化趋势,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直线降低趋势。应用隶属函数法对 5 个花椒品种低温处理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出,5 个花椒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陇南大红袍'>'汉源清椒'>'狮子头'>'泰安 1 号'>'枸椒'。

    花椒低温胁迫生理生化隶属函数法抗寒性

    不同品种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颜色变化研究

    黄蕾赵松超吴永兵刘芳...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晾制期间不同品种雪茄烟叶颜色变化的差异,本试验以德雪 1 号(D1)、德雪 3 号(D3)、德雪 5 号(D5)、川雪 3 号(C3)为对象,研究晾制过程中这 4 个品种雪茄烟叶含水率、相关酶活性、质体色素含量、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烟叶颜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德雪 3 号烟叶酶活性较高,多酚类物质和质体色素降解充分,烟叶晾制后的颜色好且香气成分充足,综合品质较好;其次是德雪 1 号和川雪 3号,其中德雪 1 号可作为茄衣使用;最差的是德雪 5 号。

    雪茄烟叶品种理化特性颜色晾制

    红凉伞不同着生部位成熟果实内含物质与种子胎萌的关系

    陈苗苗艾星梅赵财宝李翠萍...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红凉伞成熟果实内含物质与种子胎萌的关系,本试验以同一枝条上的外侧胎萌果实与内侧非胎萌果实为材料,研究其形态以及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和胎萌种子胚根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抗氧化酶、淀粉酶活性变化,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凉伞种子胎萌与挂果时长相关,胎萌与非胎萌果实横纵径差异不大,但种子的百粒重、果实不同部位的内含物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非胎萌果实高于胎萌果实,其中内果皮的含量相对较高;胎萌发生后,果实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而在胚根中迅速积累,为胚胎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胚根中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胎萌果实,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说明果实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这几种酶可能协同参与了胚发育的代谢过程。

    红凉伞种子胎萌果实内含物质成熟期果实形态生理特性

    球毛壳菌ND35对盐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孟庆果李玲高广增孙帅斌...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 在盐碱地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本试验以辣椒幼苗材料,采用浇灌不同浓度盐溶液(0、50、100、150 mmol·L-1 NaCl)方法模拟盐胁迫,研究接种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 对盐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与不接种球毛壳菌ND35 的处理(CK)相比,接种球毛壳菌ND35 能提高辣椒幼苗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及根冠比;0、50、100、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接种球毛壳菌ND35 处理辣椒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分别提高 16。05%、9。11%、17。51%和6。38%,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 15。59%、6。68%、13。68%和 18。02%,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 26。93%、36。48%、33。28%和 50。80%,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都高于CK,且NaCl浓度为 150 mmol·L-1 时辣椒叶片的SOD活性比CK提高 126。86%。综之,接种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 能够提高盐胁迫下辣椒幼苗的耐受性,保护其健康生长。

    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辣椒盐胁迫生理特性

    NaCl胁迫对滇黄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石诗叠王华磊罗春丽李金玲...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滇黄精幼苗为材料,采用容器浇盐法控制含盐量,NaCl浓度分别设为 50、100、150、200 mmol/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滇黄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胁迫程度进行评价,探究不同浓度盐分对滇黄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滇黄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随NaCl浓度增加,滇黄精幼苗各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NaCl胁迫下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则呈先升后降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茎粗、须根长、须根粗、叶绿素、SOD、MDA、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可作为滇黄精遭受NaCl胁迫的鉴定指标。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得出,滇黄精幼苗受NaCl胁迫程度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 200 mmol/L、150 mmol/L、50 mmol/L、100 mmol/L。该研究结果可为滇黄精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NaCl胁迫滇黄精幼苗生长指标生理特性

    消毒剂卫可对猪粪污厌氧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黄学平吴留兴涂勋吴永明...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残留消毒剂对猪粪污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选取不同浓度(0、0。02%、0。1%、0。5%,分别记为CK、L、M、H组)的消毒剂卫可(VirkonTM),研究其对发酵体系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浓度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均随消毒剂卫可浓度提升而升高,表现出剂量效应,至反应结束,H组上述指标分别较CK提升 124。37%、48。78%、95。16%及 192。90%;在厌氧发酵结束时,各试验组pH值均上升并趋于一致;此外,H组的总固体(TS)及挥发性固体(VSS)降解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分别比CK低 6。21%及 3。40%。(2)卫可会导致发酵体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明显变化,其中H组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CK,而Simpson指数则表现相反;发酵前门水平的第一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次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及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厌氧发酵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其中H组由 83。45%下降至 75。28%;发酵前属水平的优势菌群为严格梭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己酸菌属(Terrisporobacter)、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及链球菌(Streptococcus),发酵结束后,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 在CK、L组及M组均下降,而H组却由28。86%上升至30。33%,此外,Turicibacter等其他优势菌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pH值和NH3-N与绿湾菌门、互养菌门(Synergistota)等呈显著正相关,TN与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COD和TN聚为一类,NH3-N和pH值聚类后又与TP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消毒剂过量使用对厌氧发酵系统造成的损伤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消毒剂卫可猪粪污厌氧发酵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种植对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及其产量的影响

    衣婷婷唐朝辉李庆凯张正...
    70-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连作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间作复合种植是缓解连作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生态的方法。为进一步探明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种植对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及花生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莒县花生连作 10 年的地块,以'花育 22'和'郑单 958'为试验材料,以单一种植花生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 3∶4间作模式,研究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根际土壤氮磷钾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荚果产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和玉米根际微生物对连作花生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一种植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换带种植显著增加花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钾含量,并显著增加花生根际土壤细菌Actinospica、Granulicel-la、Bryobacter、Chujaibacter的丰度,而 Bradyrhizobium、Mesorhizobium 的丰度显著降低;花生百果重显著增加41。8%,单株烂果数显著降低 66。7%,荚果产量显著提高 32。2%。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均能增加连作花生根际土壤Actinospica的丰度,促进花生根系生长;玉米根系分泌物处理花生地上部干重显著增加 24。1%,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仅增加 7。2%和 5。4%;玉米根际微生物处理花生地上部干重提高 4。7%,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增加 50。5%和 47。4%。综上,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种植能够提高花生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烂果数,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和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是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玉米花生间作连作花生根际微生物土壤氮磷钾养分根系分泌物连作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