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葛新发

双月刊

1006-2076

xb@sdpei.edu.cn

0531-89655062,89655060

250102

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性的体育期刊。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运动技术及其相关学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主要面向体育院系师生、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及各级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理路研究

    赵富学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全厘清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对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路基础进行全面梳理与阐释,对其理路特质进行深刻总结与解析.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论述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理路.研究认为:(1)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流五个方面,对体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这一命题进行阐释,能够完美呈现体育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理路基础.(2)将体育事业置于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能够全面系统地解析我国体育各领域的强大作用和功能,准确理解和定位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路特质.(3)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命题和新指向背景下,应遵循体育事业发展的阶段要求进行长期规划和推展,不断发掘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使命,努力实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标志性助力.

    体育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流

    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维度表征、主要问题与推进路径

    尹志华刘皓晖万雪郭振...
    10-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为教师铸魂育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落实学校体育目标过程中又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以德立身——体育教师应先正己;以德施教——体育教师应注重"以体育德";以德立学——体育教师应严谨治学;以德育德——体育教师应积极化人.当前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存在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失范行为红线有待廓清、落实载体虚化、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未来推进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做好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顶层设计;开发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研修课程;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思维与高标引领;以"课程思政"为重要载体落实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健全科学的体育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师德师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尊师重教

    基于SFIC模型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唐建倦黄辰鑫符巍
    19-2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为国争光的主力军,也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做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工作,对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以修正后的协同治理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从模型的结构要素出发,梳理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参考.研究发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存在协同基础亟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赋能不足、多元主体发育不全、保障制度建设滞后、评估反馈机制欠缺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夯实协同起始条件,完善政府催化领导,优化主体协同过程,创新治理制度设计,健全结果评估反馈等优化策略.

    SFIC模型协同治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实困境优化策略

    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崔洪成周结友丘庆达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乡村体育发展不充分等难题的关键抓手,也是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推力.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 年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城镇体育和乡村体育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村体育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体育,但乡村体育综合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镇体育,两者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2)城乡体育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研究建议:加强和规范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为科学评价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完善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体育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大乡村体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水平测度耦合协调度

    智能运动处方助推全民健身发展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黄荣王磊李若辰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全民健身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融合人工智能的运动处方对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回顾智能运动处方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智能运动处方助推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基本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认为:(1)智能运动处方主要经历了发展初期、发展上升期和全面发展期;(2)智能运动处方助推全民健身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法规提供了基本依据,学科交叉提供了创新驱动,健康升级提供了内生动力;(3)智能运动处方助推全民健身发展面临着政策法规跟进缓慢、科技自主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与用户需求脱节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了智能运动处方助推全民健身发展的优化路径:细化完善政策法规,切实发挥制度支撑导向作用;大力发展智能科技,持续强化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始终紧盯用户需求,逐步激活市场调节作用.

    人工智能全民健身运动处方智慧体育优化路径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机制与效应

    赵巍徐筱雯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是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理论机制,选取 2011-2021 年我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和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体育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建议加强数字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重塑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提升的全方位优势;加快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提升的一体化通道;立足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定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数字经济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韧性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

    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李慧云陈刚俞宗宝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2010-2021 年我国30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各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推动绿色信贷发展和促进数字人才集聚来降低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3)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即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省份体育用品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更显著;(4)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本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相邻省份体育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研究建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技术优势,实现体育领域绿色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充分发挥绿色信贷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利用数字人才集聚优势,创新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绿色信贷数字人才

    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演进、空间特征及障碍因素

    吴梦柯付群石岩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 2014-2021 年我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对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演进、空间特征及障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表现各异,但均呈波动增长态势,体育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逐步高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2)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强,整体呈现以东南沿海省份为核心向西北地区逐级扩散的梯度空间动态演进格局;(3)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显著,呈现高值聚集连线特征,但多数省份长期处于过渡区与低水平发展区且未发生跃迁现象,融合发展路径相对固化;(4)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呈现缩小趋势;(5)相较于产业基础与市场规模,产业贡献是影响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研究建议:提升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促进高质量融合发展;发挥融合优势地区引领作用,健全区域间利益补偿机制;多措并举补短板,提升产业贡献与效益.

    体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相关性区域异质性障碍因素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

    李浩王亚薇林琴琴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17-2021 年我国30 个省份的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和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均偏低,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阶梯式递减的特征.(2)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增长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梯度差异特征,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3)地区联动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呈现出北京高值孤岛型发展态势;长三角地区呈现出沿海—内陆联动发展态势;泛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沿海省份联动发展态势.(4)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分布,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趋势由集聚变为扩散,在东南方向上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较好.研究建议:推动产业链分化重构,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全要素产业生态圈;结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靶向制定发展策略.

    体医融合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标准差椭圆时空演化特征

    技术哲学视域中体育学方法论的形态表征、内在逻辑与发展启示

    郑旗王俊辉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学方法论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如何提升伴生成长于科技的体育学研究方法使用水平,既是关乎体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性问题,更是哲学问题.研究发现,(1)技术哲学所承载的认识论功能、解释性工具价值以及方法论意义,对于进一步认识与深化体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价值;体育学方法论随着技术进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并逐渐形成了以技术为中介环节,实现主体与客体、认知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特征.(2)从技术哲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体育学方法论呈现出显性机械体形态的哲学表征,即强调体育学方法论的规范性和流程性,追求精确、高效和稳定;同时,体育学方法论还具有隐性生物体形态的哲学属性,即关注体育学方法论的生命力和可成长性,强调其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使用环境中持续完善、走向成熟的能力.(3)体育学方法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可归纳为由描述走向经验、由经验走向建构、由外在走向内在3 个阶段,基于经验、顺应规律和追求融合分别是其 3个阶段的核心要义.鉴于此,体育学方法论有必要从技术哲学中汲取养分,发掘体育学方法论的哲学本质、坚持经验性与规范性的基本手段、更新体育学研究的方法工具,进而推动体育学方法论走向新的繁荣.

    方法论技术哲学体育学方法论形态表征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