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蕊慧朱华聪李胜龙欧阳平...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接受结直肠癌(CRC)筛查的患者粪便样本中SDC2的甲基化(mSDC2),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患者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均通过结肠镜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腺癌(CRC)明确诊断,病理区分为结直肠癌、进展型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炎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结直肠肿瘤阳性预测值(PPV)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268例mSDC2阳性患者,其中确诊结直肠癌23例、进展型腺瘤42例、非腺瘤息肉20例、炎症18例,余下患者结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60岁结直肠癌患者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PPV为7。04%(10/142),≥60岁者为30。23%(13/43);mSDC2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PPV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mSDC2循环阈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68,P<0。05)。结直肠癌患者mSDC2的Ct值比进展型腺瘤、非腺瘤息肉、炎症病变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mSDC2中位数为34。58分为mSDC2高值12例与低值11例,不同mSDC2水平的结肠癌患者,其年龄、性别、临床分期、C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有助于癌前病变的筛查及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早期诊断

    管型吻合器改良腹壁通道法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的应用

    任统白秋磊蒋绍博李传波...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管型吻合器改良腹壁通道法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患者29例,均使用改良腹壁通道法联合管型吻合器,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造口旁疝的发生情况及其他远期并发症。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 min,平均4 min。出血量2~8 mL,平均5 mL。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肥胖并糖尿病患者出现造口感染。术后随访9~34个月,平均17个月,无造口脱垂,无造口狭窄,2例患者出现造口旁疝,1例为肥胖伴糖尿病并术后感染患者,术后11个月出现造口旁疝,联合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1例为高龄并长期咳嗽患者,术后14个月CT提示造口旁疝,普外科会诊后建议观察,暂不需手术治疗。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应用管型吻合器改良腹壁通道法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造口旁疝发生率低。

    膀胱癌管型吻合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造口旁疝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Fibulin-3、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

    刘伟玲周林森王娟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血清纤蛋白-3(Fibulin-3)、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HDP患者125例为HDP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组54例、子痫前期(PE)组40例、重度子痫前期(SPE)组31例,根据妊娠结局将HDP患者分为结局不良亚组35例和结局良好亚组90例,另选取常规产检的62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ibulin-3、IL-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ibulin-3、IL-10水平对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P组血清Fibulin-3、IL-10水平降低(P均<0。05)。GH组、PE组、SPE组血清Fibulin-3、IL-10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SPE水平降低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ibulin-3、IL-10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ibulin-3、IL-10水平联合预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血清Fibulin-3、IL-10水平单独预测的0。813、0。809(P均<0。05)。结论 HDP患者血清Fibulin-3、IL-10水平降低,与病情加重和妊娠结局不良有关,血清Fibulin-3、IL-10联合检测对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纤蛋白-3白细胞介素-10病情程度不良妊娠结局

    血清UCP2、CTRP9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曾义迦宋敏喻虹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取EHT患者132例为EHT组,根据是否发生LVH将EHT组分为LVH亚组46例和非LVH亚组86例,另选取同期45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LVH患者血清UCP2、CTRP9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HT患者LVH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CP2、CTRP9水平对EHT患者LVH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HT组血清UCP2、CTRP9水平降低(t分别为-16。279、-13。584,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VH患者血清UCP2、CTRP9水平与LV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4、-0。809,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T病程延长、糖尿病和收缩压、舒张压升高是EHT患者LVH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UCP2和CTRP9升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 1。162(1。030~1。310)、1。108(1。017~1。208)、1。114(1。002~1。238)、0。724(0。597~0。878)、0。957(0。934~0。98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CP2、CTRP9水平联合预测EHT患者LVH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大于血清UCP2、CTRP9水平单独预测0。778、0。786(Z分别为2。748、3。196,P均<0。05)。结论 EHT患者血清UCP2、CTRP9水平降低,是影响EHT患者LVH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UCP2、CTRP9水平联合对EHT患者LVH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解偶联蛋白2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报道

    何倩倩李坤厉国栋张玲芬...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患者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例晚期HCC患者,治疗前均无心脑血管病变证据,均在应用靶向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对二者的发病过程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例HCC患者经索拉非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其中1例患者出现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并发生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经治疗后好转,已停用索拉非尼。另外1例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经早期识别、干预后症状好转并继续给予索拉非尼治疗,但患者最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临床应用索拉非尼治疗HCC时应早期识别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并进行干预。

    肝细胞癌索拉非尼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关系

    马媛媛张彩霞张丽丽杨丽华...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LDL-C、TC水平以及GG、GC、CC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GG、GC、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G、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比较,CC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GC、CC基因型患者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65%、84。62%、88。64%。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相关且对药物的降脂疗效有一定影响。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RS402007基因基因多态性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新蕾韦效松姜苏苏景斐...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甲状腺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PTC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术前均被定义为cN0期。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321例PTC患者,共9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2。057,P<0。05)、BRAF基因型(OR=3。060,P<0。05)、结节直径大(OR=4。340,P<0。05)、ACR TI-RADS评分高(OR=1。241,P<0。05)、结节内有钙化灶(OR=2。596,P<0。05)是发生隐匿性CLNM的危险因素,HDL-C高(OR=0。397,P<0。05)是保护因素。构建BRAF基因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加交互模型,发现BRAF基因与结节直径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而年龄、性别、超声表现等因素的变化对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 BRAF基因型、年龄、癌灶直径、ACR TI-RADS评分、HDL-C水平可用于预测cN0期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BRAF基因突变交互作用主动监测

    血清SDF-1α、CXCR4水平与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关系

    武美荣马志强杨倩邢金芳...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 选取144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45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SDF-1α、CXCR4,并用Pearson法分析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SDF-1α、CXCR4水平的相关性;收集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和手术资料;随访3年,根据PKP后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3例、未再发骨折组121例。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DF-1α、CXCR4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血清SDF-1α、CXCR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骨折组血清SDF-1α、CXCR4水平呈正相关(r=0。499,P<0。05)。术前腰椎L2~4骨密度(T值)水平低、骨水泥注入量水平高、有骨水泥渗漏、血清SDF-1α水平高、血清CXCR4水平高均为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DF-1α、CXCR4、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再发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54、0。932,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均<0。05)。结论 血清SDF-1α、CXCR4水平升高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后易再发骨折,二者联合检测对PKP后再发骨折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腰椎压缩性骨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趋化因子受体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再发骨折老年人

    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与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

    王旭徐魁伟冯殿发张晓志...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水平与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取创伤性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71例为延迟愈合组,按1∶1病例对照形式选取创伤性骨折术后正常愈合患者71例为正常愈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MP-9、PGC-1α、BSA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骨折愈合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对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正常愈合组比较,延迟愈合组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 1。097,95%CI:1。020~1。180)、糖尿病(OR=2。121,95%CI:1。078~4。173)、骨质疏松症(OR=3。933,95%CI:1。242~12。451)为影响创伤性骨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BMP-9(OR=0。950,95%CI:0。919~0。981)、PGC-1α(OR=0。969,95%CI:0。954~0。983)、BSAP(OR=0。837,95%CI:0。750~0。935)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联合预测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大于BMP-9、PGC-1α、BSAP单独预测的0。778、0。791、0。788(P均<0。05)。结论 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降低与创伤性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密切相关,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联合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创伤性骨折骨形态发生蛋白-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折延迟愈合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评估中的价值

    路姗姗王春丽李宁李纳...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EM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盆底肌改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分为两组:损伤组(PFD,18例)、对照组(盆底肌功能正常,82例)。对所有患者行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技术定量测量,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EM术后盆底肌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00例EM手术患者,术后有13例并发压力性尿失禁(SUI)、5例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OP),盆底肌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8。00%。经会阴二维检测盆底肌改变的精确率为90。00%(90/100),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的精确率为94。00%(94/100),两者联合诊断的检测精确率最高[100。00%(100/10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EM术后PFD的AUC为1。000,高于二维、三维单独诊断(0。852、0。896)(P<0。05)。经会阴二维检测显示,损伤组膀胱颈下降度(BND)、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BNP)/尿道膀胱后角(PUA)、Valsalva动作下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道旋转角(URA)、Valsalva动作下P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检测显示,损伤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经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预测价值高于二维、三维超声单独评估,可为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会阴二维超声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肌改变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