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易感性的关系分析

    郑安昊胡乃文许婧袁烨...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的HLA-DQA1*0501、HLA-DQB1*02 基因多态性资料。使用STATA 16。0(USA)统计软件分析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发生的关系。结果 纳入文献5篇,涉及420例pSS患者、250例抗Ro/SSA抗体阳性pSS患者、120例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和733例健康对照者。在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59、246例;在健康对照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96、282例;在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29、158例;在抗SSA抗体阴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30、46例。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的易感性有关(I2 分别为62。99%、40。75%,合计OR值分别为2。60、2。43,95%CI分别为1。49~4。55、1。88~3。14,P 均<0。05)。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也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的易感性有关(I2 分别为0。00%、9。41%,合计OR值分别为3。85、2。61,95%CI分别为1。81~8。21、1。52~4。48,P 均<0。05)。结论 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的易感性相关。具有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的抗Ro/SSA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患pSS。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基因HLA-DQB1*02基因抗Ro/SSA自身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48页

    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筛选及其在骨骼肌组织中表达观察

    徐锐李燕燕徐红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数据筛选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并观察其在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从GEO数据库检索肌少症的基因图谱数据,筛选肌少症发病的差异表达基因。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使用"VennDiagram"包将肌少症发病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运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观察GSE136344基因表达图谱中肌少症、健康对照者骨骼肌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得到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99个。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疾病信号通路、朊毒体病信号通路等;主要调控能量代谢、细胞呼吸、氧化磷酸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部的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等,参与调节跨膜转运活性等分子功能。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有线粒体内膜蛋白基因(IMMT)、动态蛋白1样蛋白基因(DNM1L)及ATP合酶F1亚基α基因(ATP5A1)等;与正常骨骼肌组织相比,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IMMT、DNM1L表达低(P均<0。05)。结论 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为IMMT、DNM1L。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可通过影响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疾病信号通路及朊毒体病信号通路等,参与调控能量代谢、细胞呼吸、氧化磷酸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参与肌少症的发病。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IMMT、DNM1L低表达。

    线粒体自噬肌少症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疾病信号通路朊毒体病信号通路能量代谢细胞呼吸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蛋白动态蛋白1样蛋白

    微小RNA-133a-5p在丙泊酚防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郝伟范惟王佳妮王超...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微小RNA-133a-5p(miR-133a-5p)在丙泊酚防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①丙泊酚对I/R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miR-133a-5p、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6(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6,MAPK6)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取18只大鼠分为丙泊酚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丙泊酚组及模型组对肝脏组织进行缺血再灌注操作,丙泊酚组在缺血再灌注操作的同时注射丙泊酚0。6 mg/(kg·min)。再灌注结束时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血后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肝脏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miR-133a-5p、MAPK6 mRNA。②miR-133a-5p抑制剂联合丙泊酚对I/R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miR-133a-5p、MAPK6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另取24只大鼠分为甲、乙、丙、丁组,每组6只。四组均对肝脏组织进行缺血再灌注操作,甲组在缺血再灌注操作的同时注射丙泊酚0。6 mg/(kg·min)及miR-133a-5p抑制剂,乙组、丙组在缺血再灌注操作的同时分别注射丙泊酚0。6 mg/(kg·min)、丙泊酚+等量生理盐水,丁组不做任何处理。再灌注结束时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采血后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肝脏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四组大鼠肝组织miR-133a-5p、MAPK6mRN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升高,肝脏组织miR-133a-5p相对表达量降低、MAPK6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丙泊酚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降低,肝组织miR-133a-5p相对表达量升高、MAPK6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乙组相比,甲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高,肝组织MAPK6mRNA相对表达量高(P均<0。01);与乙和丙组相比,丁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肝组织MAPK6mRNA相对表达量高(P均<0。01)。结论 注射丙泊酚后肝脏I/R大鼠的肝损伤程度减轻,肝脏组织miR-133a-5p表达升高、MAPK6 mRNA表达降低。抑制miR-133a-5p表达可逆转丙泊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丙泊酚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组织miR-133a-5p表达,抑制肝组织MAPK6 mRNA表达,减轻大鼠的肝脏I/R损伤。

    丙泊酚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损伤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微小RNA微小RNA-133a-5p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6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王佳旺吴琼刘莲莲韩雪...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方法 267例既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4例、非再狭窄组12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基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法、Bootstarp内部验证法评价预测列线图的准确度、区分度及符合度。结果 高脂血症、血管钙化病变、血管迂曲病变、植入支架时间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896、20。711、9。856、1。244,95%CI分别为1。201~6。895、4。674~91。775、2。088~46。525、1。139~1。359,P均<0。05)。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为 Logit(P)=-2。988+1。063×(高脂血症,有=1,无=0)+3。031×(钙化,是=1,否=0)+2。288×(迂曲,是=1,否=0)+0。219×支架植入时长(年)。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82~0。880),χ2=12。072,P=0。148,Bootstarp内部验证校准曲线与标准曲贴合良好。结论 存在高脂血症、血管钙化病变、血管迂曲病变及PCI术中、植入支架时间较长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成功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度、区分度及符合度均较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观察及分析

    王海燕阙秋纯孙明谨陆春丽...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72例T2DM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134例(认知障碍组)、认知正常者138例(认知正常组),两组均采用飞利浦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脏功能指标与T2DM患者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脏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E峰)、e'峰低,左心室肥厚(LVH)占比高(P均<0。05);E峰、e'峰与T2DM患者的MoC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年龄、糖化血红蛋白、TC、LVH是T2DM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T2DM患者心脏E峰、e'峰值低,LVH比例高。E峰、e'峰降低及LVH均可能促进T2DM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左心室肥厚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0.25mg/kg艾司氯胺酮静脉泵注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马昕宇朱吉祥朱跃张建华...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0。25 mg/kg艾司氯胺酮静脉泵注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切皮前予0。2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后0。25 mg/(kg·h)静脉泵注至手术关腹,对照组患者术中切皮前予同负荷剂量的生理盐水后以同速率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至手术关腹时。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拔除气管导管时间、Ramsay评分、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免疫炎症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6、IL-10及CD3+、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QoR-15评分、疼痛及情绪状态维度的评分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即刻、术后24 h时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D3+水平及CD4+/CD8+均低,血清IL-10水平高(P均<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0。25 mg/kg艾司氯胺酮静脉泵注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高。

    艾司氯胺酮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1例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诊断及治疗

    林志明齐琦张静王敏...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产后3个月发生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产后3个月间断性阴道出血16 d"就诊于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症状,伴下腹隐痛,3 d后出血量减少,淋漓不尽,于入院前3 d出现乏力、头晕、视物模糊等贫血症状。入院后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8×6 cm形态规则的囊实性肿物,肿物根部位于宫颈管内,子宫增大。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可见子宫内膜厚约23 mm,宫颈部可见85×71×63mm与子宫内膜界限不清的中高回声区,内可见血流信号;阴道镜检查可见宫颈内血块及大量坏死组织;全腹CT检查可见宫腔内混杂密度占位并异常强化、宫腔及盆腔少量积液;MRI检查可见子宫双角形改变,宫腔内混杂信号占位,血运丰富,与子宫纵隔分界不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子宫增大、双侧附件解剖位置改变、双侧输卵管增粗、子宫底凹陷、部分输卵管牵拉进子宫凹陷处,切除子宫可见子宫底完全内翻后脱出至阴道内,明确诊断为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产后4周出现阴道出血和阴道肿物,临床症状结合盆腔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此类患者诊断,术中探查发现宫低内陷可确诊,此类患者重在早期发现并治疗急性或亚急性子宫内翻患者,首选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选择手术复位,复位后预防复发,必要时切除子宫抢救患者生命。是否保留子宫要根据病情、出血量、并发症状和生育要求等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妊娠并发症子宫内翻完全性子宫内翻慢性子宫内翻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

    新生儿肺炎患者血清circ_003846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水平变化及其预后预测效能

    刘亚楠陈文燕贾小慧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儿肺炎(NP)患者血清环状核糖核酸(circ)_003846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水平变化,分析血清circ_0038467、TRAF1对NP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80例NP患者(NP组,其中病情较轻者50例、病情较重者30例)和8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集两组股静脉血后分离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circ_0038467,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RAF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P患者血清circ_0038467与TRAF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irc_0038467、TRAF1水平对NP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P组患者血清circ_0038467、TRAF1水平高(P均<0。05);与病情较轻者比较,病情较重的NP患者血清circ_0038467、TRAF1水平高(P均<0。05)。NP患者血清circ_0038467与TRAF1水平呈正相关(r=0。713,P<0。001)。病情较重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血清circ_0038467水平升高及血清TRAF1水平升高为N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circ_0038467、TRAF1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N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88及0。865。结论 NP患者血清circ_0038467、TRAF1水平均升高,血清circ_0038467、TRAF1可能协同促进NP的发生发展。血清circ_0038467、TRAF1水平可用于NP预后不良的预测,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环状核糖核酸环状核糖核酸_003846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新生儿肺炎

    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对234例疑似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检测及分析

    覃凤娴罗雪蒋瑜采刘小勇...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与高倍镜人工观察(人工镜检)阴道分泌物涂片病原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234例疑似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涂片,先后用人工镜检、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检测涂片病原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病原体(菌丝、孢子、滴虫、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球菌等)及线索细胞的检出率和符合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中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比例、其他杂菌比例、白细胞等级、Nugent评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34例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人工镜检、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的菌丝检出率分别为13。25%(31/234)、21。79%(51/234),与人工镜检相比,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的菌丝检出率高(P<0。05);与人工镜检相比,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的检出菌丝、线索细胞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4。62%、87。61%,检出孢子总体符合率为89。32%。人工镜检方法、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检测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比例、其他杂菌比例、白细胞等级及Nugent评分的Kappa值分别为0。157、0。254、0。375、0293、0。319、0。441。人工镜检方法、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比例、其他杂菌比例、白细胞等级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Nugent评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结论 与人工镜检相比,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对阴道分泌物涂片孢子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对菌丝及线索细胞识别一致性一般,对阴道分泌物菌群结构等指标检测的一致性较差。

    形态学镜检全自动高倍镜检分析系统人工镜检病原体阴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