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唾液酸灌胃干预肠道微生态预防小鼠更年期抑郁症的机制

    赵平孔令胜季晓宇洪波...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唾液酸(SA)灌胃干预肠道微生态预防小鼠更年期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模型组、SA低剂量组、SA中剂量组、SA高剂量组及盐酸氟西汀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他五组制备更年期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1~2 d,S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6、32、64 mg/kg的SA灌胃,盐酸氟西汀组给予2 mg盐酸氟西汀灌胃,Sham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末次灌胃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小鼠悬尾实验(TST),统计4 min内不动时间;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检测肠壁血流灌注(血流灌注单位)、血流速度;16s rRNA基因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肠组织糖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1(Siglecs)、骨钙素(OC)、组织紧密连接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及海马组织色氨酸羟化酶2(TPH2)、酪氨酸羟化酶(TH)、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TST、FST的4 min内不动时间长,血流灌注单位、血流速度、小杆菌属和小杆菌属丰度、Siglecs、OC、ZO-1、claudin4、TPH2、TH、BDNF蛋白表达低,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丰度、IDO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SA低、中、高剂量组及盐酸氟西汀组TST、FST短,肠壁血流灌注单位、血流速度、小杆菌属和小杆菌属丰度、Siglecs、OC、ZO-1、claudin4、TPH2、TH及BDNF蛋白表达高,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丰度、IDO蛋白表达低(P均<0。05);SA高剂量组以上指标变化较SA低、中剂量组显著;与盐酸氟西汀组比较,SA高剂量组血流灌注单位、血流速度高(P均<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A灌胃治疗小鼠更年期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与促进小鼠肠道Siglecs高表达、降低拟杆菌门及变形杆菌丰度、促进BDNF分泌有关。

    抑郁症更年期唾液酸肠道微生态小鼠

    安罗替尼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柳新谢云鹏张圣林李青山...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98G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 µmol/L安罗替尼组、10 µmol/L安罗替尼组、20 µ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抑制剂组。对照组不予干预,5 µmol/L安罗替尼组、10 µmol/L安罗替尼组、20 µmol/L安罗替尼组分别以5、10、20 µmol/L安罗替尼进行干预,阳性药物组以50 mg/L的5-氟尿嘧啶进行干预,抑制剂组加入10 µmol/L安罗替尼+5 µ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进行干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测算细胞增殖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测算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 µ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0 µ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的细胞活力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p-NF-κB p65蛋白表达低,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10 µ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p-NF-κB p65蛋白表达高(P均<0。05),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低(P均<0。05),20 µmol/L安罗替尼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10 µmol/L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各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 安罗替尼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信号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脑胶质瘤安罗替尼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右美托咪定对IL-1β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王磊吴海龙张金强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髓核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IL-1β组、IL-1β+Dex-L组、IL-1β+Dex-M组、IL-1β +Dex-H组。Control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组依次给予10 ng/mL IL-1β、10 ng/mL IL-1β+25 nmol/L Dex、10 ng/mL IL-1β+50 nmol/L Dex、10 ng/mL IL-1β+100 nmol/L Dex,继续培养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氧化酶2(COX-2)蛋白。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IL-1β组细胞培养24、48 h存活率及Bcl-2蛋白表达低,凋亡率、Bax蛋白表达、TNF-α、IL-6、IL-8及COX-2、iNOS蛋白表达、NO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L-1β组比较,IL-1β+Dex-L组、IL-1β+Dex-M组、IL-1β+Dex-H组细胞培养24、48 h存活率及Bcl-2蛋白表达高,凋亡率、Bax蛋白表达、TNF-α、IL-6、IL-8及COX-2、iNOS蛋白表达、NO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Dex-L组、IL-1β+Dex-M组、IL-1β+Dex-H组细胞培养24、48 h存活率及Bcl-2蛋白表达依次升高,凋亡率、Bax蛋白表达、TNF-α、IL-6、IL-8及COX-2、iNOS蛋白表达、NO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IL-1β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且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椎间盘退变右美托咪定白细胞介素1β髓核细胞细胞凋亡炎症反应

    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杨洋胡娟黄润强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小核仁核糖核酸宿主基因11(SNHG11)、微小核糖核酸184(miR-18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104例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且经病理检查为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根据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均值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184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用StarBase软件预测发现,LncRNA SNHG11与miR-184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与miR-184表达呈负相关(r=-0。711,P<0。05)。不同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ncRNA SNHG1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LncRNA SNHG11低表达组(P<0。05),miR-184高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miR-184低表达组(P<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LncRNA SNHG11≥2。27为卵巢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84≥1。02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高表达、miR-184低表达,二者表达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卵巢癌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小核仁核糖核酸宿主基因11微小核糖核酸-184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艾司氯胺酮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儿童烧伤瘢痕微等离子射频术麻醉的有效剂量及效果

    徐军李培龙迟文英孟凡军...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艾司氯胺酮单药或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儿童烧伤瘢痕微等离子射频术(MPR)麻醉的有效剂量及效果。方法 选取行烧伤瘢痕MPR的1~6岁患儿5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单药组(E组)29例和艾司氯胺酮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SE组)27例。采用序贯法设计艾司氯胺酮剂量,所有患儿靶控输注(TCI)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40~60,E组静注预设剂量艾司氯胺酮,SE组先静注舒芬太尼(0。1 µg/kg)再静注预设剂量艾司氯胺酮。记录艾司氯胺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药物有效剂量(ED95);患儿BIS值降至40~60(T0)、艾司氯胺酮静注3 min(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苏醒即刻(T4)的生命体征;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调查患儿家属及术者的满意度。结果 E组满足手术所需的艾司氯胺酮ED50和ED95分别为0。74、0。92 mg/kg,SE组分别为0。58、0。71 mg/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E组T2时刻心率,T1、T2、T3、T4时刻血压,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E组(P均<0。05)。SE组手术医师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E组(P均<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儿童烧伤瘢痕MPR所需艾司氯胺酮的ED50及ED95分别为0。58、0。71 mg/kg;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患儿苏醒质量高,术后不良烧伤瘢痕反应少,手术医师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烧伤瘢痕微等离子射频技术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半数有效剂量儿童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SULT2A1、GLUT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倩睿束俊玫唐娟岳欣...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例、重度ICP 5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评ICP孕妇分为结局不良44例、结局良好53例。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ULT2A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GLUT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P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ULT2A1、GLUT1对ICP孕妇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轻度ICP孕妇比较,重度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结局良好ICP孕妇比较,结局不良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重度ICP比例高(P均<0。05)。高水平SULT2A1是ICP孕妇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高水平GLUT1、重度ICP是ICP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SULT2A1、GLUT1二者单独及联合预测ICP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810、0。861,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二者水平变化可反映ICP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妊娠结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硫酸基转移酶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妊娠结局

    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学及EGFR基因突变特征

    朱胜康付金松常栗红丁杰杰...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CT影像学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选取肺部GGN患者80例,其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0例、原位癌15例、微浸润腺癌(MIA)35例、浸润性腺癌(IA)。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肺部GGN的CT值、病灶大小、二维比率、三维比率以及肺部征象、瘤周边缘、边界清晰度、病灶形状等影像学特点。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GGN样本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结果 随着恶性程度增加,GGN的CT值、病灶增大,不同病理类型GGN的CT值、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理类型GGN肺部征象、结节边界以及病灶形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35例,EGFR总突变率为43。75%,主要为外显子19(Ex19Del)和外显子21(L858R)突变。MIA与IA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GGN患者MSCT影像学特征不同,随着恶性程度增加,GGN的CT值、病灶增大,发生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症、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形病灶患者增多,同时EGFR基因突变率升高。

    肺肿瘤肺部磨玻璃结节病理类型CT影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血清S100A8、S100A9水平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马兵左继华张学丽李玉华...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水平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0例RMPP患儿为RMPP组、80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GMPP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RMPP患儿分为轻症组(n=36)、重症组(n= 34),根据预后将RMPP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43)和预后不良组(n=27)。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S100A8、S100A9并比较各组二者水平变化。分析S100A8、S100A9水平与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R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对RMP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RMPP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GMPP组和对照组(P均<0。05),GMPP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及治疗后7 d,重症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且两组治疗后7 d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及治疗后7 d,预后不良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预后良好组治疗后7 d血清S100A8、S100A9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预后不良组治疗后7 d的血清S100A8、S100A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100A8、S100A9水平升高是R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S100A8、S100A9及二者联合预测R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4、0。907、0。968。结论 血清S100A8、S100A9水平升高与小儿RMP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钙结合蛋白A9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唐宇黄静孙雪梅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CHF患者812例,根据患者1年内有无CHF全因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125例)和预后良好组(68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筛查入组患者营养状况(≥3分为营养不良),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1年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NRS-2002评分0~7分占比分别为34。61%(281例)、26。72%(217例)、16。01%(130例)、8。00%(65例)、5。91%(48例)、5。54%(45例)、1。97%(16例)、1。23%(10例),营养不良患者占比22。66%(184例),营养正常患者占比77。34%(628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营养不良比例、长期卧床比例高,心力衰竭病程长,而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血红蛋白(Hb)浓度、血浆白蛋白(ALB)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OR:1。933,95%CI:1。149~3。249,P<0。05)、LVEF降低(OR:0。802,95%CI:0。653~0。985,P<0。05)、Hb降低(OR:0。732,95%CI:0。601~0。892,P<0。05)和ALB降低(OR:0。739,95%CI:0。571~0。957,P<0。05)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F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不良的CHF患者预后不良。

    慢性心力衰竭营养状况预后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

    王春亭王辰周轶胄邱实...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血胱抑素C升高比例、血肌红蛋白升高比例、血肌酐水平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胱抑素C升高(OR=2。213,95%CI:1。006~4。868)、红细胞输注量大(OR=2。161,95%CI:1。705~2。738)、体外循环时间长(OR=1。221,95%CI:1。150~1。295)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胱抑素C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易发生AKI,需行CRRT。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