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袁大滩煤矿超长工作面覆岩两带发育规律研究

    谢涛张毅牛勇李宜霏...
    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长工作面采动影响下覆岩两带发育规律,以袁大滩煤矿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离散元的3DEC数值计算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条件下覆岩裂隙的分布特征与两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根据理论计算,得到2号煤层工作面不同采高下2种经验公式的两带发育高度,得出随着工作面采高的增加,工作面采后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逐渐增加,但其裂隙高度的递增幅度逐渐减小的规律;通过3DEC数值模拟,11207超长工作面采高每增加0.2 m所得导水裂隙带高度约增加2.01~3.05 m,超长工作面采高越大,开采高度增加引起裂隙发育高度增幅越小.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且相互印证.工作面实际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的开采高度逐渐减小,裂隙带发育高度逐渐降低,覆岩位移量逐渐减小,集中应力逐渐减弱,开采初期需要加强监测,增强防护措施.

    超长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垮落带高度综放开采数值模拟

    煤岩体损伤破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刘春辉高海东焦博朋李胜利...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煤岩体的损伤破坏特征,采用配制的标准型煤试样开展单向加载条件下煤岩试样的表面损伤统计试验,结合数字图像技术研究煤岩体的损伤破坏演化过程,分析散斑损伤变化、瞬时应变、应变变化和损伤破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样表面损伤破坏过程分为4个阶段: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峰值应力阶段、峰后破坏阶段.对3个类型的煤样损伤破坏产生的裂隙进行分析,发现沿x、y和xy 3个方向上的应变增加规律较为相似,其中沿y方向上和沿xy方向上的变化均表现不明显,沿x方向上的变化明显且与损伤的增加趋势相近,说明沿x方向的应变变化是煤样损伤破坏的主要因素,且不同的发育阶段损伤累积增加导致裂隙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最终形成煤样表面的不同破坏类型.

    煤岩体损伤破坏应力变化应变变化裂隙发育

    FLUENT数值模拟在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中的应用

    杨夺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综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老石旦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研究.通过对工作面采空区建立模型、确定采动裂隙O形圈参数,建立采空区渗流控制方程和采空区多孔介质的动量方程,把划分自燃"三带"的指标确定为采空区漏风风速的大小,进行FLUENT数值模拟并绘制风速分布图,依据风速的分布情况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为采空区防灭火提供科学依据.

    采空区数值模拟自燃"三带"

    超高压水射流割压联合技术试验分析

    刘永三
    20-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水力开缝与水力压裂卸压增透技术的优劣,提出水力割缝与水力压裂技术联合应用,以达到卸压增透煤层的方法.分析联合卸压增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实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穿层钻孔实施后采用割压联合卸压增透技术,透气性增透范围沿煤层走向可达55.4~57.1 m,沿煤层倾向可达52.3~58.6 m;煤层透气性系数比原有煤体高26倍,煤层透气性显著改善;穿层钻孔瓦斯平均抽采浓度34.9%,抽采平稳,明显高于一般抽采钻孔;瓦斯抽采纯量平均0.037 5 m3/min,比一般钻孔高3.47倍;用同样的钻孔布置方式,可减少55%的抽采达标时间和31.8%的总时间投入,从而为割压联合卸压增透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水力割缝水力压裂割压联合卸压增透

    基于数值模拟的锥形煤仓积煤自燃特征

    钟越峰赵婉婷张振亚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仓自燃区域隐蔽性强、灭火难度大.为明确锥形煤仓积煤在动态堆积和风流量变化条件下对氧化自燃的影响,利用COMSOL软件建立煤斗下料期间煤斗内气固两相流动、煤炭动态滞留堆积、缓慢氧化升温的多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漏风流量在0.2~3.0 m3/h的范围内与氧气浓度的增加呈现正相关,漏入风流量越大,积煤的氧化越充分,自燃危险性越强.积煤厚度增加、漏入风流量增加,会显著提高煤斗中积煤的自燃危险.当积煤厚度大于3 m、风流量大于0.3 m3/min的条件下煤斗中积煤存在较强的自燃倾向性.

    锥形煤仓煤自燃积煤厚度风量

    矿井水生态灌溉适用性评价及污染组分去除研究

    王浩王淑璇王甜甜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水生态灌溉是满足煤矿区水资源供需双侧协调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内蒙古某矿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采集7组矿井水样开展常规离子和主要重金属元素检测.在分析矿井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钠吸附比(SAR(ADJ))、残余碳酸钠法(RSC)、镁危害(MH)、渗透指数(PI)和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HPI)评价矿井水质量和生态灌溉适用性.此外,在识别矿井水污染组分基础上通过混凝、吸附、反渗透净化工艺去除污染物.结果表明,该矿矿井水主要为弱碱性淡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矿井水中Fe、Zn、氟化物污染普遍,COD和Mn超标率为71.43%,色度、浊度和大肠杆菌的超标率为57.14%,菌落总数、Pb、As、TDS超标率均为14.29%;修正内梅罗指数介于2.45~4.75.28.57%的水样水质各为良好与较好,42.86%水样水质较差,未见优良或极差水质;71.43%的水样SAR(4DJ)介于13.44~41.15,适用灌溉.85.71%的水样RSC值>2.5,不适用灌溉.85.71%的水样MH值介于9.47%~33.87%,适用灌溉.PI值介于125.13%~166.59%,很适用灌溉.HPI值介于8.11~70.04,重金属污染程度在可接受水平内.结合USSL和Doneen图法,大部分水样有较为严重的钠害与盐渍化趋势,灌溉时应控制Na+和HCO3-含量.采用混凝、吸附、反渗透净化工艺可有效去除矿井水中悬浮物、浊度、Fe、Zn、Mn、Na+和HCO3-等组分,从而保障矿井水生态灌溉时不会发生钠害与盐渍化.

    矿井水水质特征综合评价灌溉适用性污染物去除

    余吾煤业N2106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分析

    王志坚张陈冰王嵩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的变化会对顶板岩层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为研究超前支承压力对工作面前方岩层的影响范围,以余吾煤业N2106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现场实测钻孔应力,分析应力与工作面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FLAC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推进距离下工作面顶板岩层破坏规律和工作面前方岩层竖向支承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为56.5 m,距离工作面14.4 m时进入应力快速增长区;距离工作面8 m时应力达到峰值为32.57 MPa,应力增量为27.8 MPa;工作面往前推进52 m时,导裂带与工作面的水平距离约为8 m,与现场实测的距离工作面8 m时应力计数值剧增相对应,导裂带最大高度与工作面的垂直距离约为60 m,与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为56.5 m接近;距工作面前方10 m处应力集中系数达到最大,竖向支承应力也最大达到了 31 MPa,与应力计实测峰值32.57 MPa接近.

    超前支承压力应力计FLAC数值计算导裂带

    组合封堵气囊治理回风隅角瓦斯技术

    刘光明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回风隅角采用垛袋封堵、风筒布吊挂封堵和充气囊袋封堵工艺无法满足快速全断面封堵的要求,同时柔性轻便气囊存在承载压力小、难以复用的难题,设计一种能多次重复利用、适用工作面范围广、承载性好的隅角新型组合封堵气囊.试验发现,刚开始时气囊发生较大的变形速率,当接近额定工作压力0.05 MPa时,变形速率开始降低同时逐步平稳;在矸石的外力冲击影响下,气囊的形变量随着矸石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矸石回弹高度随着气囊的形变量增大而减小,气囊吸收矸石动能的效果随着矸石回弹高度减小而增大.现场试验表明,安设此气囊对回风隅角封堵后,采空区瓦斯浓度明显增大,升高15.62%,瓦斯浓度保持在1.495%左右;回风隅角处瓦斯浓度减少,由0.807%下降到0.671%,降低16.85%;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由0.624%下降到0.568%,降低8.97%;同时回风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浮动小,保持平稳,采空区局部漏风显著减小,解决了回风隅角瓦斯超限的难题.

    隅角封堵采空区漏风瓦斯超限组合封堵气囊

    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煤对CH4和CO2吸附影响微观机制

    孙鹏飞舒煜华李巍
    49-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水对煤吸附CH4和CO2的影响,采用巨正则系统Monte Carlo方法模拟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煤对CH4和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H4和CO2在煤分子中的吸附量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CH4和CO2的平均吸附热与含水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关系,且H2O对CO2的影响强于CH4.随着水分的增加,吸附能绝对值整体增大,水团簇的高电位更倾向于吸引CO2分子.CH4和CO2的整体吸附熵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对比不同含水率下吸附熵拟合曲线的斜率可知,在3%含水率下,CO2主要置换孔隙中的CH4分子.

    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含水率吸附吸附熵

    岩巷掘进工作面泡沫降尘技术试验研究

    王飞张宇轩南伟徐景果...
    53-5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泥岩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较大的现状,使用泡沫降尘技术治理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较大这一难题,在综掘机后方安装矿用泡沫降尘装置,炮头处安装泡沫降尘喷雾,开展泡沫降尘试验.试验不同发泡剂浓度、不同风压、水压等参数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泡沫降尘技术对岩巷迎头及司机室处的总尘以及呼尘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当水压为1.5 MPa,风压为0.5 MPa,发泡剂浓度为0.5%时,司机室处的总尘以及呼尘降尘率分别为86.88%和77.32%,实现从源头抑尘、降尘的目的.

    泥岩岩巷粉尘泡沫降尘总尘呼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