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矸石局部充填覆岩运移规律模拟研究

    刘超峰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顶板覆岩运移的细节特征,以教学二矿大倾角煤层为研究案例展开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获取数据,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开采工作面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选取不进行充填、充填1/5、充填1/3、充填1/2和充填2/35种典型情况,分别对这5种典型情况下的顶板位移、应力分布和塑性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增大充填比有助于降低覆岩层的应力与位移值,并有助于降低煤层顶板破坏范围,同时工作面长度的延长对于顶板的力学性能存在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最终确定充填比例为2/3,工作面长度75 m为相对合理的参数组合.

    大倾角煤层煤矸石岩层运移规律模拟分析

    深部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变形特征

    马洪波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会导致地表部分区域出现沉陷、地下水涌出等问题,严重影响地表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地面人员工作生活的安全隐患.为此,以山西省东瑞煤矿为研究区,基于正在开采的一采区地表变形监测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将要开采的二采区地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沉降系数与矿区回采率呈正相关,与采高呈负相关,在相同采高和采宽条件下,随着回采率的增大,地表变形参数极值逐渐增大;当区域回采率恒定时,地表变形参数极值随采宽的减小而略有下降;在相同开采宽度下,地表最大倾斜度随回采率和开采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地表变形深部煤层特厚煤层

    缓倾斜煤层回风上山软岩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张瑞刘鹏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黑龙煤业12采区回风上山岩性强度低,易发生变形破坏,导致原有支护方式失效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确定优化后锚杆直径为φ22 mm,间排距为800 mm × 800 mm,锚索直径及长度为φ18.9 mm × 7 300 mm,间排距为1 600 mm ×2 000 mm,在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区域使用注浆锚索,在围岩变形上,优化支护方案较原支护方案在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变形量控制效果上分别提高约71.52%和78.76%,优化方案提高了支护区域的稳定性,有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参数优化预应力场位移监测支护效果

    基于数值模拟的郭家滩煤矿充填开采最佳充填率分析

    麻彦雄徐卫卫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和水资源保护与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之间的矛盾,以郭家滩煤矿201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以数值模拟为主的研究手段,阐述了固体充填开采控制覆岩运移的基本机理,分析了不同充填率条件下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规律和覆岩移动变形特征,最终给定了含水层下固体充填开采合理充填率.结果表明,随着充填率的增加,上覆岩层移动强度减弱,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断减小,覆岩变形大幅度降低,地表下沉量与基本顶下沉量的比值逐渐降低.当充填率为0%、20%、40%、60%、80%时,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 125.6 m、102.3 m、76.5 m、48.6 m、22.5 m;表土层最大水平变形分别为 5.19 mm/m、4.06 mm/m、2.81 mm/m、1.72 mm/m、0.92 mm/m.导水裂隙带不贯通至直罗组含水层的合理充填率为60%以上,地表土层不发生破坏的合理充填率为60%以上,最终确定20102工作面的合理充填率为60%.

    固体充填保水开采岩层移动导水裂隙带

    遗留煤柱回采围岩破坏特征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刘占飞秦天天李小龙郑静...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榆神府矿区旺格维利采煤遗留煤柱回采围岩稳定性及地表变形控制难题,提出窄条带式胶结充填、连采机回采旺格维利采煤遗留煤柱方法,开展了胶结充填材料物理力学特性测试,采用FLAC3D模拟分析及地表沉陷预计,研究了不同遗留煤柱回采尺寸下采场围岩塑性区、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表明,遗留煤柱回采尺寸为14 m时,采场煤柱塑性区破坏严重,最大垂直应力达19.60 MPa;遗留煤柱回采尺寸为6 m时,采场煤柱塑性区发育范围减小,应力峰值仅为11.6 MPa;工作面充填开采区域越小、充实率越大,地表变形影响程度及范围逐渐减小,当充实率为95%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仅为46 mm,充填可有效控制岩层移动,实现水源保护区下保水采煤.

    旺格维利采煤法充填开采FLAC3D地表变形

    不同仿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马王军童军伟
    33-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赵石畔煤矿C60高性能井壁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不同仿钢纤维复合材料(FZ-SYS)掺量试验组,通过研究宏观裂隙形态、宏观破断形态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推导裂纹演化过程与本构关系,同时定义损伤度的概念.结果表明,基于PFC2D的线性平行粘结模型,使用Clump命令模拟粗骨料,可以较好的还原出混凝土试件宏观规律,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数值模拟微观裂纹演化过程中,以拉裂纹为主,剪裂纹为辅的复合裂纹以偏转绕行粗骨料的形式发展,最终呈现"X"状典型破坏形态;在短期腐蚀向长期腐蚀转化的过程中,压密阶段扩大,非线弹性阶段减小,仿钢纤维掺量为1.0%时,峰值强度衰减缓慢,最大损伤度波动范围小.

    仿钢纤维Clump命令干湿循环裂纹演化损伤度

    胶带燃烧特征及火灾危险性研究

    贺涛冯加宇雷小博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生产过程中胶带输送是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但是胶带火灾时有发生,会严重威胁企业安全生产.为了研究胶带燃烧特性,使用锥形量热仪研究胶带在不同辐射强度条件下的燃烧过程.研究结果发现,热辐射强度逐渐增加从而导致胶带的点燃时间(TTI)大幅缩短;总放热量(THR)和放热速率峰值(PHRR)也随着热辐射强度的增加,显著增大.35 kW/m2时的THR值为121.28 MJ/m2,比25 kW/m2时增加了 22.36 MJ/m2.3种不同热辐射强度实验条件下胶带样品质量均显著降低,质量降低速率和产烟气量随实验辐射功率的降低而降低.通过火灾蔓延指数(FGI)、火灾性能指数(FPI)、放热指数(THRI6min)和烟气生成速率(SP)分析表明,胶带燃烧时的火灾危险性均与热辐射强度成正比,热辐射强度越大,胶带试样在燃烧时从外界引火源能量越大,着火时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胶带输送胶带燃烧火灾危险性放热

    气水混压增透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中的试验研究

    王小兵滕飞伍厚荣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宝鼎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大,且透气性差,从而导致煤层钻孔抽采效率低.在水压预裂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气水混压增透技术,并确定该技术的增透工艺及参数.通过实施气水混压增透技术,煤层钻孔的抽采浓度增大3倍以上、抽采纯量增大4~6倍、煤层瓦斯含量整体降幅在43%~46%,平均降幅在45%以上.通过该技术能够极大缩短煤层瓦斯灾害治理时间,解决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气水混压抽采浓度抽采纯量压裂装备

    阻封材料对煤堆自燃的防治

    邓皓文丁文任万兴刘培园...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堆放在露天储存场,因其自身内部结构以及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最终导致自燃,拟采用一种阻封材料来治理煤堆自燃.通过对湖南长安电力益阳电厂煤堆进行实地对比试验,观察新型阻封材料对煤堆的温度变化影响.结果表明,阻封材料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可明显降低煤堆温度,保持了煤堆边坡的完整性,从而验证了阻封材料防治煤堆自燃的有效性.

    煤自燃阻封材料对比试验

    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及涌水量预测

    李冰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煤矿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及涌水量特征,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安全保障,以某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涌水量较高问题为研究内容,综合应用AHP层次分析法与基于GIS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的"富水性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应用"大井法"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并证明该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

    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