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海顺

季刊

1009-4490

zrxb1986@126.con

0357-2051149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贡院街1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应用数学,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数理统计学,高能核物理,理论物理,材料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多样性,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山西地方区域性地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现本刊发行国内外,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各自然科学类科技工作者。本刊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合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类隐式模糊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

    郭元伟吕振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隐式模糊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和边值问题{x'(t)=f(t,x(t),x'(t)),t∈[0,T]x(0)=x0,x0 ∈E 和{x'(t)=f(l,x(t),x'(t))x(0)=λx(T),x(0)∈ E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基于强广义微分给出隐式模糊微分方程的积分等价形式,利用广义压缩映射原理证明解的存在唯一性,最后给出了具体的算例验证其合理性.

    强广义微分模糊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边值问题

    可行域连通性对智能算法的寻优性能影响研究

    王亚丹赵启林马森
    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于可行域连通性等搜索空间特性变化对算法寻优效率与全局寻优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背景,对比分析了 GA(Genetic Algorithm)、DE(Differential Evolution)、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三种典型智能算法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指出DE算法具有更强全局寻优能力的基本机理;而后采用三种算法求解了利用四组测试函数设计出的连通可行域、不连通可行子域大小一致以及不连通可行子域大小不一致三种优化模型,并将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DE算法的寻优性能要远远优于GA和PSO算法,这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同时发现对于可行域不连通情况下全局最优解位于较小可行域的高维优化问题,DE算法也很难找到全局最优解,现有智能算法仍旧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全局寻优的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可行域连通性差分进化算法寻优性能

    一种AC/DC离线式开关电源模块的设计

    陈菡菡许志敏张星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安森美/ON推出的集SenseFET和电流控制PWM为一体的控制芯片FSL106MR为智能穿梭车的CPU及控制电路提供DC5 V,电流为2 A的电源.根据反激式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对EMI滤波电路、桥式整流电路,以FSL106MR为核心控制电路及高频高压器等设计实现在市电交流输入下直流5 V稳定输出.通过测试表明,在不同负载情况下,样机输出电压纹波小、工作稳定安全,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FSL106MRSenseFETPWM反激式拓扑结构高频变压器

    催化动力学荧光光谱法测定芹菜中铁的含量

    宋少飞柴小川邓锦涛周福林...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荧光光度法与催化动力学相结合,在酸性介质中,铁(Ⅲ)对溴酸钾氧化二氯荧光素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以溴酸钾——二氯荧光素为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铁的催化动力学荧光新方法.对催化体系的最优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研究,在最优条件下,Fe(Ⅲ)浓度在1 ×10-7~7× 10-6 m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6 × 10-8 mg/mL.对浓度为5 × 10-7 mg/mL的Fe(Ⅲ)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已用于蔬菜中铁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7.1%,结果令人满意.

    催化动力学二氯荧光素荧光光谱法

    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动态与发展策略

    董晓日范一鹏徐凤芹高小针...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对中国知网于1998~2021收录的394篇文献绘制知识图谱.采用关键词聚类与共现分析、突现分析、普赖斯定律测算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设计教育经历了起步、迅速攀升、轻度波动式平稳发展三个阶段.核心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瓶颈、专业课程实体设计训练、工程教育模式介入与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四方面.当前存在四个问题亟待解决:实体介入训练机会不均;项目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通畅;专业办学定位更新与教学人员知识体系跟进衔接不够紧密;高校进人条件与所需人员实践技能匹配度较低;学术合作网络关系相对分散,核心教学科研团队有待于进一步构建.

    工业设计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网络关系共现发展策略

    沉浸式演艺情境下旅游体验记忆对游客行为意向作用机理研究——以武汉市"知音号"为例

    李广宏胡媛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浸式旅游演艺颠覆了传统的观演关系,游客地位显著提升,从游客视角出发,以武汉市"知音号"为例,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网络文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沉浸式演艺情境下旅游体验记忆对游客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旅游体验记忆感知、旅游体验、游客满意度以及个人涉入度在旅游体验记忆影响游客行为意向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游客在沉浸式演艺情境下的旅游体验记忆感知是产生相应行为意向的重要认知要素,同时也是游客体验沉浸式旅游演艺的重要前提条件;旅游体验显著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进一步影响其行为意向;个人涉入度调节了旅游体验记忆感知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程度.

    沉浸式旅游演艺旅游体验记忆行为意向作用机理扎根理论

    基于网络评论的山西省5A级景区评价研究

    赵越李中建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马蜂窝、携程旅游网站游客发表的在线点评作为数据样本,采用关注度—满意度分析模型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的5A级景区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景区的游客网络关注度与自身确定为"5A级"的时间排序基本一致,并呈现明显的"长尾效应";(2)满意度最高的三个景区依次为云冈石窟、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在全省5A级景区竞争中,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和云冈石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平遥古城景区需要提高游客满意度、雁门关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介休绵山景区和云丘山景区处于相对劣势地位;(4)游客的感知主要集中于旅游吸引物、位置区划、旅游服务与体验和整体印象4个方面,且基本为正面印象.

    网络文本分析景区评价山西省

    1980-2022国内骑楼历史街区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钟志平甘静张庆禧马雨甜...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CiteSpace对知网近40年2 519篇骑楼历史街区研究论文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通过知识图谱追踪研究热点时间线,结果表明:(1)骑楼研究发文量在2007年、2010年、2017年出现了三个峰值,整体研究趋势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发布时间紧密相关;(2)骑楼历史街区探究从时间维度上经历了骑楼建筑研究起步期、骑楼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研究拓展期与骑楼历史街区资源保护传承活跃期三个阶段;(3)从空间维度上涵盖了骑楼单体建筑微观层面研究、骑楼历史街区集群中观层面研究和骑楼历史文化宏观层面研究.目前关于骑楼历史街区的研究普遍偏向于单尺度层面,缺乏地域背景下的多视角同步推进与发展的思考,需要加强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多元化研究,以促进骑楼历史街区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的协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骑楼历史街区CiteSpace知识图谱

    山西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代谢特征与时空分异研究

    李晋强郭晓佳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能值分析方法,构建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年-2020年全省11个地市生态经济系统产出效率、投资率、环境负荷率、可持续水平等指标及其变化进行评价,揭示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代谢特征和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2000年-2020年,山西省的能值使用总量从7.35 × 1022上升到1.02 × 1023,但不可更新资源能值的比例出现了大幅上升,环境负载率由2000年的5.8%上升到2020年的16.9%,反映出山西转型高质量发展未能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经济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2)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在可持续发展潜力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现象,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阶梯分布,省会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全省处于领跑位置,阳泉和朔州紧随其后,而位于晋南地区的运城和临汾不仅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在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方面任重道远.

    能值分析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城市代谢山西

    山西省襄汾县滑坡成因分析

    张冬华姜焱光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省襄汾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人类工程活动、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结果表明采矿形成的山体滑坡主要是由采空区塌陷变形引发地表山体表层松散岩土体向下滑动形成;自然形成的滑坡主要是由于山区沟谷发育,坡体前缘有临空面,具易软化的土岩接合层,土体节理裂隙发育以及集中的降雨条件和人类活动综合原因形成.

    襄汾县滑坡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