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城市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城市管理
上海城市管理

王震国

双月刊

1674-7739

shanghai_urban@sohu.com;shanghai_urban@sina.com,hmyhmy0317@hotmail.com

021-64367400-2080

200233

上海市虹漕南路123号

上海城市管理/Journal Shanghai Urban Management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内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重点反映上海及国内外其它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经验、方法和理念,为广大从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人士提供理论与实践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发展边缘到专业中心:都市圈背景下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变研究

    杨凡申立
    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为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型提供契机,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桎梏,发挥"行政区资源"效应,根本在于城镇自身发展思维与治理方式的转变.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政区边缘城镇受"行政区经济"影响,面临着城镇吸引力下降、产业式微、交通不畅、文化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应在都市圈背景下,围绕打造嘉昆太城镇连绵区的专业中心这一目标,从高水平乡村治理、高品质城镇建设、高效能交通提升、高质量产业发展等维度转变发展模式.从发展边缘向专业中心转变,都市圈协同发展仅仅是基本条件之一,关键在于城镇发展思维转换、发展价值转化、合作模式转型、发展动力转变等,期待对当前都市圈内政区边缘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行政区经济行政区资源政区边缘专业中心都市圈嘉定外冈镇

    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空间策略研究

    张程亮邱强张定纯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从空间角度研究川渝自贸区协同开放的问题并提出规划策略,是优化配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资源要素的重要手段.梳理相关政策,明确协同开放的空间内涵及空间要素,从平台要素、通道要素、产业要素入手,分析川渝自贸试验区空间发展现状,总结川渝自贸试验区空间要素存在的问题.以重庆自贸区为例,从优化区域协同布局、促进互联互通共享、增存联动差异引导、创新规划管控方法等方面提出协同开放的空间规划策略.

    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空间要素规划策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胡艳张思凡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区域一体化,强化经济韧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在基准回归中,区域一体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通过各项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能够通过要素流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效应三条路径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3)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内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因此,为加强城市经济韧性,应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城市合作联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要素流动机制;加强产业创新激励、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打通创新发展链条,促进技术知识溢出.

    区域一体化城市经济韧性作用机制空间溢出效应

    城市群视角下的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以黔中城市群为例

    张末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城市群视角,探讨城市群内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群内城乡融合的实践路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地区发展和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引擎,城市群内的城乡融合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劳动力、土地、资本、产业四要素促进城乡融合的逻辑关系,深入探讨城市群内城乡融合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着力构建城乡土地一体化市场、强化黔中城市群发展的资本保障,加强黔中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创新黔中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增强产业联动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城乡融合提供路径参考.

    城市群要素流动城乡融合

    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启东"新江南文化"建构路径研究

    陈海燕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调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文化在促进区域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新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的共有基因和精神纽带.以沙地文化为代表的启东地域文化与"新江南文化"历史渊源深厚.新时代建构启东"新江南文化",能够为长三角文化软实力贡献新力量,也为启东文化整体发展带来新机遇.通过明确启东"新江南文化"的特点与定位,不断提升启东地域文化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领、文化交流与平台建设、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培养地域文化人才等增强自身文化创新和吸引力,有助于实现启东地域文化与"新江南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打造长三角人共享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生活景象.

    长三角一体化新江南文化启东路径研究

    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现实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场域

    朱志萍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韧性"与"安全"紧密关联,并明确提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市治理的实践创新,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一以贯之的重要内涵.韧性安全城市的提出,其现实逻辑是源于对当前城市面临各种风险的深刻认识、对"两个至上"思想的行动呼应、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韧性安全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成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目标指向.建设韧性社区则是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关键场域,应当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重视社区安全规划、做强社区智慧赋能、加强社区安全文化教育等路径,实现社区结构韧性、管理韧性、技术韧性、社会韧性.

    韧性城市韧性安全韧性社区高品质生活

    自媒体时代中城市管理韧性提升的策略和方法

    郁沁文刘海峰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中,自媒体平台为非常态下的公众信息参与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有助于城市管理韧性的快速提升.以自媒体时代中城市管理韧性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为研究内容,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梳理影响城市管理韧性评估、实践与提升的相关因素,利用公众参与意愿、参与行为和参与反馈三个维度构建自媒体用户参与提升城市管理韧性的评价机制,探讨公众参与与城市管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提出自媒体时代中城市管理韧性提升的策略与方法,明确非常态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和应急响应常规范式建立,对于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意义.

    自媒体时代城市管理韧性公众参与传播模式

    "外摆位":政策逻辑、探索实践与推进路径——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邵胜达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以来,全国至少50个城市出台支持"地摊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其中夜市经济、特色商业业态"外摆位"政策的实践,对进一步推动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从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实践逻辑出发,系统梳理"外摆位"的政策逻辑,以温州鹿城支持有序放开"外摆位"政策演进、政策探索、政策成效为切入点,分析出台放宽政策、简化申报流程、创新监管方式、深化政策布局等"外摆位"政策的推进路径,为聚焦"放管服"社会治理理念,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和城市经济同向同行发展,促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提供路径借鉴.

    外摆位政策逻辑探索实践推进路径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源起、发展与启示——基于浦东新区的经验分析

    向绪鹏朱国义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源起、泛化与转向,梳理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类型和发展趋势,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分析样本,从幼有善育、病有良医、老有颐养、文有乐享、体有康健等五个维度分析其"以人为本"的在地化实践经验.研究发现,由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面临空间资源匮乏、服务供需失衡、参与主体不足等问题.为此,从优化空间多元供给,丰富社区服务功能;深化数字赋能,细化公共服务;鼓励多元主体共治共建,构建动态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希冀为我国各地构建、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供镜鉴.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会治理浦东新区以人为本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产业协同集聚与空间特征分析

    袁丹张陈梦悦杜晨郑泽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是以文化资源活化助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建构文旅产业指标体系,以2014-2021年黄河文化公园9省文旅产业相关数据,采用协同集聚指数测度及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其协同集聚水平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文旅协同集聚指数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出现4个明显拐点,最终由下降恢复到缓慢上升状态;②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黄河中下游的省份总体较高,黄河上游的省份较低;③协同集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文旅产业在各省分布不均衡,且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应加强黄河文化公园文旅产业区域发展意识,建立联动机制和平台,深化科技文旅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平台保障、服务保障和知识科技保障.

    黄河文化公园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协同集聚空间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