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谢华清

季刊

1001-4543

xuebao@sspu.cn

021-50216814 50216014

201209

上海金海路2360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学报坚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的风尚,主要发表本校有关专业的学术论文,报道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交流教学研究及教学实践经验,传递科技信息,充分运用学报这块园地,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本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学报在稿件送审,取舍等方面严格把关,并引入了中英文计算机校对以保证编校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天猫国际平台的进口保健品运营策略研究——以"S"海外旗舰店为例

    覃雪婷潘海兰李衍江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消费者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保健类产品在天猫国际平台的市场份额逐步上升,市场竞争也因此愈演愈烈.以天猫国际平台"S"海外旗舰店为例,对其 2023 年度 1 月份销量下滑现象进行研究,结合店铺基础运营状况与市场需求,通过与其他平台店铺产品数据进行对比,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调整产品售价,从产品、定价及推广 3 个方面开展店铺运营优化策略分析,并根据优化策略实施前后开展店铺运营数据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通过对具体网店运营策略的研究,旨在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帮助相关品牌探索更好的营销策略及推广渠道,助力保健品品类市场份额的良性增长.

    电子商务天猫国际进口保健品运营策略

    住房对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资产效应:来自中国家庭的实证研究

    邵洲洲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HFS2019 数据,以住房价值对家庭教育支出和教育负担的影响为核心,深入探讨各类家庭资产对教育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和住房价值增加能促进家庭教育支出,而家庭现金存款对家庭教育支出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半线性回归发现,住房价值与教育支出和教育负担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住房价值处于很低和很高位置时,家庭住房增值对教育支出都没有资产效应,只有中产阶层的住房价值对教育支出有显著的资产效应.住房价值与教育负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Z型,当住房价值处于中间值时,住房价值稍微增加就能显著降低家庭教育负担,随住房价值继续增加,其对教育负担的影响减弱.

    教育经济教育支出负担家庭资产住房价值半线性回归模型

    大学教师在线教学实践及认知评价分析

    马克星相雨佳贺书锋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者是推动在线教学发展的关键,对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有在线教学经历的大学教师数据展开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线教学实践方面,大部分大学教师能够快速适应在线教学,并选择教师参与度高的在线教学方式,经过教学实践,大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明显提升;②在线教学认知方面,大学教师对在线教学优势和不足的认知较为一致,在线教学将成为常态化教学活动的重要模式,其发展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③在线教学常态化是重要趋势,未来需积极探索在线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多主体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

    在线教学大学教师教学实践认知评价教育数字化

    基于视知觉理论的工笔花鸟画构图探析

    曹炀森严波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绘画中构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艺术技巧,良好的构图设计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是一幅画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传统的名画都具有精妙的构图(如于非闇的《白牡丹》),但如何精确评价画作的构图,传统评鉴方式主要依据评论家的直观感觉.运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分析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分析方法.通过视知觉理论分析于非闇《白牡丹》构图中的力的平衡,可以为花鸟画的构图在现代设计语境下提供新的审美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美术馆"雁过留声"系列文创产品作为案例探析利用传统绘画如何进行创新设计.由此,融入视知觉理论的构图方式为传统中国画的赏析及推广提供了新的传播视角及方略.

    工笔花鸟画绘画构图视知觉力的平衡

    老纽约、规训、失败的逃离——解读《纯真年代》所蕴含的时代主题

    王翔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小说《纯真年代》中深刻表达了老纽约规训之下"失败的逃离"的时代主题,即面对环境的制约力量,个人企图逃脱却注定失败.小说展现了 19 世纪 70 年代纽约上流社会强调规则和体面,崇尚表象上的愉悦而残酷压制个人真实情感的虚伪特质.结合 19 世纪老纽约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解读小说所蕴含的规训、体面、逃离等时代主题,剖析处于时代变迁中的贵族习俗规范与个人情感追求之间的对抗,以及这种破坏性对抗所导致的徒劳的逃离悲剧.

    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老纽约规训体面失败的逃离

    投稿须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