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纺织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纺织科技
上海纺织科技

胡申伟

月刊

1001-2044

shfzkj@stri.cn ; shfzkj@sh163.net

021-55211341

200082

上海市平凉路988号

上海纺织科技/Journal 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纺织科技》创刊于1973年,是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主办的综合性纺织技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连续五届(1992、1996、2000、2004、2008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三十多年来,《上海纺织科技》一直遵循面向经济发展、加强科技交流、传播新兴技术、促进行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传播、普及、推广纺织学科的前沿技术,报道业界的最新动态,并针对企业生产、产品开发与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和实用技术。重点报道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以及管理、经营新理念。 “导向性、知识性、实用性”是《上海纺织科技》的报道特色,在全国纺织企事业单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上海纺织科技》现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收录。《上海纺织科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2044、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272/TS,国内邮发代号4-397,月刊,每期定价12元,全年144元,每月18日出版。发行覆盖面遍及全国各省市,是国内外知名度高,发行量大的重点纺织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加热服装热舒适性分析

    程哲肖蕾游青吴忻舟...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温室内久坐的年轻女性对电加热服装舒适性需求问题,对服装的加热区域、加热模式以及面料的组合进行深入研究.选择纯棉、德绒和莫代尔3种面料与碳纤维加热片形成夹层式加热设计,并进行无人体和有人体热舒适试验.试验发现;3种面料的表面温度随加热时间延长先提升后逐渐稳定,低、中、高档分别稳定在30、35、40℃;面料相对湿度随温度增高而先增后减,再逐渐稳定,低、中、高档分别稳定在30%~37%、27%~32%、23%~26%;在中档加热模式并以纯棉面料为夹层时,加热服对提高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性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电加热服装的面料选择与加热性能改良提供一定参考.

    服装电加热温度相对湿度碳纤维加热热舒适性衣内微气候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负载NiCo-LDH纳米片用于超级电容器

    李净珊徐洋洋叶仪鹏董梦娇...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静电纺丝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水热合成反应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Co-LDH/NCNF复合材料.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NiCo-LDH/NCNF在1、10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2 822.9、2 178.8 F/g,电容保持率高达77.2%;在连续充放电循环6 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仍可达到91.8%,循环稳定性能优异.以NiCo-LDH/NCNF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NiCo-LDH/NCNF//AC)在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26.1 F/g,在742.1 W/kg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高达69.2 Wh/kg.表明NiCo-LDH/NCNF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

    静电纺丝氮掺杂碳纳米纤维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

    聚苯胺改性锦纶织物的电热变色性能

    程浩南徐浩文周衡书解开放...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聚苯胺改性锦纶织物的电热变色性能,以锦纶针织物为基材,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制备聚苯胺改性锦纶织物,并得到较优制备工艺.利用SEM照片和FT-IR光谱对聚苯胺改性锦纶织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聚苯胺改性锦纶织物具有高导电性,电阻为(1.46±0.20)kΩ/2 cm;电热性能稳定,在12 V电压下表面温度接近45.3℃;将温变色油墨涂层到聚苯胺改性锦纶织物表面后,其电热变色效果愈加明显.研究结论可为多色彩电热变色织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锦纶织物聚苯胺改性电热变色导电性

    基于自动模板技术的缝纫作业效率

    张继红尹光灿陈娟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自动模板缝纫机的人机协同效率,充分利用人和机器的空闲时间,实现人机利用率最优化,以自动模板贴袋工序为例,对自动模板贴袋作业过程进行人机作业分析;研究自动模板机贴袋的作业过程,优化工作地布置,调整工人的作业任务分配,改变模板的传递路径,以提高人和自动模板机的利用率,使工人工作更为轻松舒适.实践应用表明,自动模板贴袋工序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30%,提出的人机作业优化方法能为服装企业自动模板缝制作业优化提供参考.

    缝纫自动模板缝纫机人机作业分析GST人机协同效率

    室内设计作品

    常平凡
    65页

    咖啡具设计作品

    严燕赵琴杨怡凡
    66页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张佳张碧天王晓玢
    67页

    插画设计作品

    姚松奇陶文彦
    68页

    版画设计作品

    谢玲欣赖宁慧
    69页

    畲族服饰设计作品

    高晓杰蓝雯王麟罗婷...
    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