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管疾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管疾病
食管疾病

季刊

2096-7381

sgjb@haust.edu.cn

0379-64270328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图书馆102室

食管疾病/Journal Journal of Esophageal Diseases
查看更多>>《食管疾病》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专业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刊号为:ISSN 2096-7381;CN 41-1455/R。每季度月末出版,A4,80页,邮发代号为36-287。收录本刊的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华艺数位等。本刊立刊登道国内外前瞻性、创新性和高学术水平的食管领域疾病防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及时反映国内外食管疾病学术研究领域热点课题的新技术、成果、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应用,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病理消退模式分析

    奚丽娜李军扩孙媛媛杨海军...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根治标本中残留肿瘤的病理消退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411 例接受 2~4 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标本,根据其食管壁内残存肿瘤的消退方向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 411 例中有 70 例(17.03%)为向管腔消退,14 例(3.41%)为向纤维膜消退,7 例(1.70%)为同心样消退,199 例(48.42%)为随机样消退,120 例(29.20%)为完全消退,1 例尚未归类.结论 残留肿瘤消退方向以随机样消退最多,其次为完全消退,同心样消退最少.其中完全消退的病例为食管癌患者保留食管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

    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化疗残留肿瘤消退模式

    18F-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血清miR-22表达对食管癌术前TNM分期的评估价值

    魏海江崔鹤于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结合血清微小RNA-22(miR-22)表达对食管癌术前TNM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 164 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血清miR-22 表达检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食管癌并明确TNM分期.比较各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肿瘤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和血清miR-22 表达,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结合血清miR-22 表达对食管癌术前TNM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 T3 和T4 期食管癌患者的SUVmax大于T1 期食管癌患者(P<0.05),T4 期食管癌患者的SUVmax大于T2 期食管癌患者(P<0.05);T3和T4 期食管癌患者TLG大于T1、T2 期食管癌患者(P<0.05),T4 期食管癌患者TLG大于T3 期食管癌患者(P<0.05);N1-3 分期食管癌患者的SUVmax大于N0 期食管癌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清miR-22 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 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R-22 表达量依次减少(P<0.05).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结合血清miR-22 表达评估食管癌T1、T2、T3、N、M分期的准确度均高于单项评估(P<0.05),评估食管癌T4 分期的准确度高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单独评估(P<0.05).结论 不同TNM分期食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和血清miR-22 表达量存在差异,且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结合血清miR-22 表达对食管癌术前TNM分期的评估价值高于二者单项评估.

    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微小RNA-22食管癌TNM分期

    基于VUMi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食管癌临床靶区自动勾画研究

    金琳芝宋平汪晨宇程欣宇...
    2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新颖的三维(3D)V-Net和二维(2D)U-Net混合(VUMix-Net)的网络模型,用于自动勾画食管癌的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并评估其分割性能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55 例上段食管癌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数据,由 1 名具有 10a食管癌放疗临床经验的医师统一勾画CTV,同时应用V-Net、VUMix-Net自动勾画CTV.以戴斯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第95 百分位数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为指标评估这两种模型自动分割性能.随机抽取 10 例人工勾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CT图像资料,应用VUMix-Net网络模型生成相应的自动勾画结果.两位主任医师在盲法条件下对这些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比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生成的勾画结果与人工勾画的参考标准(ground truth,GT)之间的评分差异,并分析两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在CTV的自动勾画中,VUMix-Net的3D-DSC值和 95HD值明显优于V-Net,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分别为 0.006 和<0.001.两位医师评估结果显示VUMix-Net模型勾画的CTV均符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而且无论是医师A还是医师B,AI组和GT组的评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0.222 和 0.361.无论是AI组还是GT组,医师A和医师B的评估结果也是没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638 和0.761.结论 基于新模型(VUMix-Net)卷积神经网络在自动勾画食管癌的CTV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并且能勾画出符合临床要求且与人工勾画质量相当的食管癌放疗靶区.

    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勾画食管癌临床靶区

    MRI定量参数作为食管癌放化疗早期治疗反应预测指标的Meta分析

    袁芳李莹莹倪莉李小潘...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MRI定量参数作为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患者对放化疗治疗反应预测因子的作用.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利用Stata 15.0 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对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的具体数值进行运算,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计算得出诊断效能大小.结果 纳入文献 18 篇,累计样本量 1 100 例患者,其中治疗有效 630 例.分析△ADC[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治疗前与治疗中的改变量]鉴别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反应的准确性,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SROC分别为0.79(95%CI:0.68~0.87),0.87(95%CI:0.72~0.95),6.1(95%CI:2.8~13.5),0.24(95%CI:0.16~0.36),25(95%CI:11~60),和 0.89(95%CI:0.86~0.91).结论 △ADC可以作为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ADC可以作为指导临床决策的工具.

    食管癌ADC容量转移常数Meta分析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谢良云侯俊志刘珣刘睿...
    267-273,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中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 8 月至 2023 年 3 月确诊并接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 63 例,记录疗效及预后,综合分析患者年龄,性别,ECOG评分,病理分级、病灶位置、病灶长度(钡餐造影)、AJCC临床分期、放疗时机、放疗剂量、免疫治疗周期、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基线水平的NLR、PLR、LMR、FIB、DD、ALB、ALP 等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3 例患者客观缓解率为 62%,疾病控制率为 92%;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灶长度、AJCC临床分期、免疫治疗周期以及基线水平的LMR、FIB、DD、ALP 水平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性别、ECOG评分、病理分级、病灶部位、放疗时机、放疗剂量、吸烟史、酗酒史以及基线水平的 NLR、PLR、FIB、ALB 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灶长度、免疫治疗周期、基线LMR水平、基线DD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不可手术局部ESC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生存获益,且安全可控,病灶长度﹥9.4 cm、免疫治疗周期≤5 周期、基线LMR水平>2.7、基线DD水平>106 μg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食管鳞癌不可切除免疫治疗放疗预后影响因素

    基于MDT模式进食塑形性食物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郭亚杰邹其云贾佳杜茜茜...
    27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进食塑形性食物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5 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宣教,多模式的指导,宣教及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塑形性食物.观察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狭窄率、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生化指标及PG-SGA进行观测,生活质量采用QLQ-C30 进行观测.结果 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P<0.05);观察组BMI(23.65±2.32)、血清白蛋白(63.71±5.85)、血红蛋白(125.43±10.3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11±2.53)、(60.11±7.79)、(113.11±15.01)](P<0.05);观察组PG-SGA均分(4.68±1.43)低于对照组均分(6.71±2.39)(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在术后疲倦、食欲下降、便秘、腹泻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塑形性食物对预防吻合口狭窄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耐受性.

    食管癌吻合口狭窄塑形性食物营养支持生活质量

    洛阳地区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情况和内镜临床特点

    尚玛莉徐丽苹吴秀丽杨轲勇...
    279-28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洛阳地区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情况和内镜特点.方法 收集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统计分析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年龄、性别、内镜下分型、就诊时主要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洛阳地区Barrett食管的发病率 1.14%,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 1.87%;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在性别比例及年龄(≥50 岁)分布方面存在差异;Barrett食管患者中大部分为短节段Barrett食管,形态分型方面最多见的是混合型.结论 洛阳地区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情况和内镜临床各有特点,可供门诊胃镜检查及消化道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幽门螺杆菌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分析

    苏攀柯李靖娜耿秀娟陈璐璐...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关于中医药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 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79 年至2024 年6 月,共获得文献7 452 篇.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结果 经筛选去重等共纳入文献1 639 篇,发文量在2010 年达到发文高峰.作者聚类分析和发文机构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作者及机构间的合租并不紧密;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提示,研究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一是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二是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和数据挖掘等治疗方案研究;三是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 对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数据挖掘,生成新的作用靶点明确的治疗方剂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文献计量学分析发展趋势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血红素氧合酶-1对反流性食管炎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分析

    李凤敏
    288-29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丰度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22 年6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90 例RE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在同期参与体检的45 例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分析血清CGRP及HO-1 丰度与GerdQ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预后价值.结果 观察组病患血清CGRP 及HO-1 丰度与对照组相比升高(P<0.001);血清CGRP 丰度、HO-1 丰度及GerdQ评分对比,中度组与轻度组相比均升高,重度组与中度组相比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E病患血清CGRP丰度以及HO-1丰度与GerdQ评分都呈现正相关(P<0.01).血清CGRP及HO-1 预测RE病患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41 及 0.877,二者联合将AUC提高到了 0.937.结论 血清CGRP联合HO-1 对RE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反流性食管炎血清CGRPHO-1预后

    重复外周磁刺激改善食管癌术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1例

    张凤霞张旃
    292-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治疗是主要根治性手段之一,但极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tis,RE),治疗和改善食管癌术后RE患者的症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目前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RE最有效的药物,然而其存在使用时间长、停药后易于复发等局限性.作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创新性应用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治疗 1 例食管癌术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重复外周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