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经济
上海经济

卢明明

月刊

1000-4211

wangyang@sass.org.cn

86-21-53060606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09室

上海经济/Journal Shanghai Economy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新问题,传播新知识,反映新动向,启发新思路,并对上海及长江三角州地区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凸现她的现实性,对策性和前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复杂创新能力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庞瑞芝王洪岩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密集型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全球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竞争日益加剧,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我国唯有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系统性优势和适宜型创新优势,提升企业复杂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生态力,从而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超大规模市场"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二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三是要整合大国创新资源,夯实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四是发挥大国超大规模市场创新人才优势,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适宜型创新优势复杂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

    逆全球化下的规模经济新优势

    彭文生
    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经济效应在宏观层面上意味着一国的人口或市场规模扩大时,生产成本被摊薄、分工与交易更加细化,从而可以提升经济效率,即大国相比小国经济可以实现更快增长.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让小国通过参与国际产业链而享受了全球大市场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这导致宏观经济分析中对大国规模的重视相对不足.在逆全球化时代,大国可以凭借自身规模积累更高的竞争优势,知识型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更放大了大国的规模优势,大国在国防和公共服务成本上的分摊能力也更强,这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的当下具有重要含义.中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拥有在新形势下发挥大国规模优势的基础,关键在于做大国内消费、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并重视外部性和垄断等扭曲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尤其需要改进土地、金融、和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同时,中国产业体系较大、产业链前后向联系更强,可围绕本国的产业体系,加强与各国的产业链融合,促进跨国深度合作,提升产业的效率和安全.

    规模优势逆全球化大国规模

    2022-2023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及2024年展望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项目课题组汤蕴懿张伯超郭家堂...
    2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效扩展海外市场、有效盘活利用国内资源,提高上海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和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课题组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内生增长理论依据,构建出包含市场表现力、产业成长力和产业创新力三个维度的上海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遴选上海"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重点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化工产业、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民用船舶和高端能源装备等 6 个长产业链、高复杂度、处于全球竞争前沿的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 2024 年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

    我国工业棕地再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胡映洁安頔
    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开发进入城市更新时代,工业棕地的再开发也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而现有研究往往更重视工业用地再开发的经济收益而对其环境影响关注不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棕地再开发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工业棕地再开发的模式特征,运用 2019-2022 各省市自治区定期公布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聚类分析我国各地级市工业棕地再开发的特点,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我国各地区工业棕地再开发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工业棕地再开发形成了明显的地方政府积极主导的特点;(2)我国各地区工业棕地再开发的情况可分为四类,分别为高修复发达城市、中等修复较发达城市、低修复较不发达城市以及高修复较不发达城市;(3)地方政府财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棕地再开发可能性.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建立和使用,建立多层级的基金并向财政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倾斜以及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工业棕地再开发等政策建议.

    棕地再开发开发可能性影响因素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数据

    熊凯军范君茹
    6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 2014 年、2016 年和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匹配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其子指标,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数字普惠金融的六个子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支付、保险、信贷和数字化程度也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2)在不同农村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以及农村人均消费下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收入表现出较大差异.(3)分位数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低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效应更高,有助于降低农村地区的贫困率.(4)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可得性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本研究为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来实现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效应,解决可持续扶贫和健全防止返贫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收入子指标金融可得性

    人民币原油期货国际地位研究——基于多元传递熵的复杂网络分析

    施楠任再萍
    8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原油期货计价货币由美元垄断转向逐渐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为了科学评估上期所人民币原油期货(SC原油)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基于多元传递熵的信息溢出网络分析,构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信息溢出网络,检验原油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实证证据显示,孟买、东京等非美元原油期货市场有较大的信息溢出,与美元原油市场存在显著的独特信息溢出关系,但SC原油的独特信息溢出不显著.与其他非美元原油期货不同,SC原油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独特信息溢出关系,揭示原油期货市场与外汇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较弱.本文的发现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启示,应加强人民币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加快人民币原油期货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与人民币原油市场实现协同发展.

    国际货币计价货币多元化原油期货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经济》征稿启事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经济》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