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月刊

1005-1309

sje@sass.org.cn

021-53060606-2520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楼

上海经济研究/Journal Shanghai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上海,关注全国和世界。《上海经济研究》的探索视角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经济发展进程,其开放、前瞻、创新的宗旨深深吸引全国及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和撰稿者,并广受经济理论界、政府部门和决策机构、大专院校、实际经济部门和企业界的欢迎和好评。《上海经济研究》永远是您了解中国和上海经济的窗口,她努力成为您的好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论述

    王鹏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贯彻了新发展理念,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新征程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指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周文张奕涵
    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必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如何避免福利陷阱?

    常庆欣王腾
    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避免福利陷阱是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理解福利陷阱的成因和实质,能够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行与竞争的意义上,深刻把握共同富裕避免福利陷阱的理论机理、特征优势和实践路径.本文从生产方式视角出发,认为狭义上福利陷阱作为福利社会危机的直观表现,是福利社会模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我国所追求和推进的共同富裕在价值维度、所有制维度和保障手段维度与资本主义福利社会存在本质区别,这是共同富裕能够规避福利陷阱的价值基础、制度前提和根本保证.广义上福利陷阱指倘若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与高福利政策不相匹配,也会在一般意义上由于"过度福利"或"泛福利化"而陷入一系列危机.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与吸取其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切实立足我国实际,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福利陷阱治理效能,发挥基本经济制度保障作用;不断完善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避免盲目"福利赶超",高水平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以系统观念构建"大社会保障观",处理好发展和分配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共同富裕福利社会福利陷阱泛福利化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宏观政策、服务业占比与劳动收入份额

    章元段文
    4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和财税等宏观政策的效果具有产业异质性效应,这些宏观政策不仅影响经济增长,更会通过产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本文首先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财政政策的生产要素价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服务业占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对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提出理论假说.将利率政策和社保缴费率政策作为代表性宏观调控政策应用于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法研究后发现:降低利率对于服务业占比具有负向影响,而降低社保缴费率则显著提升了服务业占比;降低利率使得劳动收入份额显著降低,而降低社保缴费率则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劳动比(资本深化程度)是政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渠道,降息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资本劳动比,而降低社保缴费率则呈现出相反的效果;异质性研究表明在东部地区降低利率和社保缴费率对服务业占比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我国服务业占比低于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经济的情况下,本文为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货币政策社保缴费率服务业占比资本劳动比劳动收入份额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辨识

    白仲林李政付龑钰
    6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辨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保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本文构建了一种阐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均衡状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产出弹性,对经济机理进行模拟分析;并基于制造业产业链网络系统建立SVAR模型,以识别产业链韧性的关键环节;另外依据2000-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弹性和韧性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至下游环节,其产出弹性大于上游至中游环节,即中游至下游环节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关键,且产业链各环节产出弹性的协同提升会产生"放大器"效应;.(2)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至中游环节,其韧性更强.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攻关制造业产业链中游至下游的低韧性环节,是保障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为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结构和提高产业链安全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对策启示.

    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增长模型弹性韧性

    消费率与工业化:一个跨国实证研究

    崔琳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直观反映,本文利用跨国数据,研究以工业增加值占比为代表的工业化程度对一国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化导致消费率降低,即使考虑到工业化过程中投资率上升挤压消费率、经济发展初期必选消费品占比快速下滑等因素,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影响机制上,伴随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是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能够大幅抑制工业化对于消费率的负向影响.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尽管过早去工业化能够提升消费率,但需要付出经济增长放缓的巨大代价.从我国来看,当前工业占比超过约九成国家,收入均等化尚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消费率偏低的现象.未来我国消费率的根本改善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依赖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体系的持续优化以及投资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消费率工业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收入均等化

    海洋新基建"三网四化"培育发展评价研究

    许正中马德隆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引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先驱,在海洋领域需要大力培育发展适合海洋特点的海洋新基建.海洋新基建的内涵在于海洋能源网、信息网、物联网的创新培育,外延在于实现海洋农业现代化、海洋工业现代化、海洋服务业现代化和海洋治理现代化.为衡量海洋新基建"三网四化"发展水平,基于2006-2021年沿海11个省份数据,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综合得分评价、核密度估计等方法,从"三网"创新产出、"三网"经济产出、"四化"经济产出、"四化"经济效率、"四化"行业效率五个维度综合得分来评价全国总体情况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看,海洋新基建总体水平处于较快上升态势,特别是2008年后随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后加速上升,但总体水平提升更多是通过部分高分区域来拉动;从单项维度看,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不同维度的得分和贡献率差异显著;从省份异质性看,各省份综合得分均保持增长,但发展差异持续拉大,高分分布呈"一体两翼"态势;从海洋圈异质性看,三大海洋圈发展水平接近,但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内部结构差异大,东部海洋经济圈最为发达.

    海洋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海洋经济创新培育产业培育

    货币政策二元传导机制有效性检验

    华玉飞逯进
    10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汇率超调理论和金融加速器原理,从理论层面全面解析了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泡沫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汇率超调和实体经济价格滞涨,汇率超调可以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而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渠道的金融加速器,使得信贷规模和股票价格螺旋上升.从时变角度进一步测算了货币政策对汇率和实体经济物价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货币政策对汇率有超调影响,对物价水平影响较小.进一步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和动态条件相关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DCC-GARCH)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汇率—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弱化了货币政策中杰克逊霍尔共识预期的二元传导机制.最后对股票价格泡沫进行GSADF检验,发现中国股票价格在2006-2008年和2014-2015年存在明显的泡沫.央行以稳物价为通胀目标的"杰克逊霍尔共识"(Jackson Hole Consensus)干预政策会导致在一定时间段内资本市场价格通胀和实体物价水平通缩的二元局面.

    货币政策汇率超调金融加速器TVP-SV-VAR杰克逊霍尔共识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城市邮政接管方略

    李家涛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邮政接管工作,是红色邮政向人民邮政演变的需要和重要实现途径;作为党的城市政策的一环,在执行和宣传党的政策同时,扮演着从行业角度为党和人民政府接管城市做正面宣传的角色.华北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最早实施接管城市邮政的地区,对如何有效地接管城市邮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城市邮政接管方略,即接管前注重全方位准备,接管时严格遵守接管政策,认真执行接管计划,在接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研究问题、积极整改问题,接管后有序地推进后续改造.华北解放区城市邮政接管方略,为接管新解放区城市邮政及其他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接管干部的管理能力及与社会人士合作能力在接管城市邮政过程中得到了测验和锻炼,又为后续接管新解放区城市工作积累了接管经验、锻炼了接管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城市邮政接管方略

    新征程中西方经济学说镜鉴: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32届年会综述

    柴毅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