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叶必丰

月刊

1008-7095

xuebao.ejtu.edu.cn

021-62933373/2534,62932306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培育科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主要刊载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机械、能源、材料、电气、电子、计算机、化工、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以及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反应状态原位测试的空冷型燃料电池运行参数分析

    陈敏学邱殿凯彭林法
    253-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反应状态是影响电池输出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研制空冷燃料电池反应状态的原位测试装置,实现电池温度和电流密度的实时测量,揭示氢气出口脉排间隔、氢气入口气压和阴极风速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空冷电池中温度和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平均电流密度为500 mA/cm2时,电池内温度极差达到20 ℃,电流密度极差达到400 mA/cm2。氢气出口脉排间隔越短、入口气压越大,氢气出口区域性能越好,分布均匀性越好,电流密度波动也越小,输出稳定性提高。如果阴极风速过低,电池局部温度高,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风速过高则导致生成水被吹走,质子膜含水量下降,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变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空气冷却运行参数原位实验

    基于融合健康因子和集成极限学习机的锂离子电池SOH在线估计

    屈克庆董浩毛玲赵晋斌...
    26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的在线估计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克服传统基于数据驱动的锂离子电池SOH估计方法训练时间长、计算量大、调试过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健康因子和集成极限学习机的锂离子电池SOH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dQ/dV和dT/dV曲线分析,筛选出与电池SOH相关性较高的数据区间进行多维健康特征提取,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得到间接健康因子;利用极限学习机的随机学习算法建立间接健康因子和SOH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单一模型输出不稳定的特点,提出一种集成极限学习机模型,通过对估计结果设置可信度评价规则剔除单一极限学习机不可靠的输出,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SOH的估计精度。使用NASA和牛津大学的锂离子电池老化数据集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1%,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锂离子电池健康因子集成极限学习机健康状态在线估计

    考虑不同充电策略的锂电池健康状态区间估计

    张孝远张金浩杨立新
    273-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对于电池使用、维护、管理和经济性评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锂电池SOH估计方法多针对特定充电策略,采用确定性估计模型,无法反映电池退化过程中的随机性、模糊性等不确定性信息。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充电策略的锂电池SOH区间估计方法。该方法针对不同充电策略的电池循环充放电数据提取多个特征参数,通过交叉验证自动选择针对特定充电策略的最优特征参数组合。另外,考虑到锂电池全生命期循环次数有限,属于小样本问题,提出集成支持向量回归与分位数回归优势的支持向量分位数回归模型(SVQR)进行锂电池SOH区间估计。选用放电程度较深的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数据作为训练集,对SVQR模型进行离线训练,训练好的模型用于不同充电策略下锂电池SOH在线估计。采用具有不同充电策略的数据集验证所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适用于不同充电策略,且估计结果优于分位数回归法、分位数回归神经网络法和高斯过程回归法。

    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区间估计充电策略支持向量分位数回归

    基于极限学习机模型参数优化的光伏功率区间预测技术

    何之倬张颖郑刚郑芳...
    285-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参数优化的光伏功率区间预测技术。首先,提出加权欧氏距离作为光伏功率预测区间评估指标,筛选历史样本单元并优化ELM训练集;然后,提出ELM参数混合寻优算法,利用精英保留策略遗传算法与分位数回归优化ELM模型隐层输入及输出权重与偏置参数,并采用训练后的模型预测光伏功率区间;最后,基于光伏电站与气象站历史数据构建实际算例,预测光伏功率区间,并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增加区间预测可信度的同时,能较大程度提高区间预测准确度。

    光伏功率区间预测极限学习机参数优化加权欧氏距离指标

    基于门控循环注意力网络的配电网故障识别方法

    陈昊蓝靳冰莹刘亚东钱庆林...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小样本条件下配电网故障辨识准确率,提出一种门控循环注意力网络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赋予故障相中关键周期较高权重,通过加权运算使得模型更加关注上述关键信息。其次,利用门控循环网络处理波形序列,该网络利用门控信号控制记忆传递过程,并借由记忆传递建立序列中不同阶段输入波形和故障类别概率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识别准确率。基于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均表明:所提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准确率远优于同等条件下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卷积神经网络等常用分类模型,为配电网故障辨识技术提供了 一种新思路。

    配电网故障辨识注意力机制门控循环网络

    燃气轮机中心分级燃烧器天然气掺氢燃烧的受迫振荡特性

    史挺金明葛冰臧述升...
    304-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掺氢燃烧是燃气轮机机组降低碳排放重要措施之一,但掺氢燃料的组分变化会导致燃烧室火焰结构及燃烧稳定性发生变化。为分析中心分级燃烧器掺氢燃烧条件下的燃烧不稳定性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燃烧器入口速度扰动下,不同掺氢比对中心分级掺氢燃烧的瞬态火焰结构、压力以及热释放响应的影响,并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法提取了火焰脉动的特征模态,发现其主要包含火焰干涉区强脉动和轴向扰动两种模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氢体积比从0%增大到30%,火焰前沿向上游移动,两级火焰间距缩短,火焰干涉对应的脉动模态的能量占比增大,加强了压力与热释放的耦合,导致燃烧室内的压力响应增大9%,热释放响应增大37%。

    中心分级燃烧器天然气掺氢受迫振荡本征正交分解

    淬熄高度和空气分配比例对RQL燃烧室燃烧特性的影响

    惠蕾刘爱虢吴小取张云杰...
    31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富油/淬熄/贫油(RQL)技术原理,设计一种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在保持燃烧室进口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不同淬熄结构高度及空气流量分配比例对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熄结构高度和空气分配比例是影响燃烧室燃烧性能的重要参数,随着淬熄结构高度的降低,燃烧室出口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增加;随着富油区主燃孔与淬熄空气质量流量的空气分配比例降低,燃烧室出口 NOx的排放量先降低后增加,存在一个最佳的空气分配比例使NOx排放量最低;热力型NOx的生成量与温度高于1 900 K的区域大小和最高燃气温度存在直接关系。基于此设计的燃烧室在所研究的工况下,最低NOx排放量可低于35 mg/m3,达到了低污染燃烧室排放标准。

    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淬熄结构空气分配氮氧化物

    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润滑和多柔体动力学耦合特性

    翟旭茂田新伟张传斌李玉娟...
    324-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商用软件结合二次开发程序实现仿真计算。对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润滑动力学计算分析表明,由于缸内压力和活塞敲击作用,缸套会产生最大值为23。6 μm的瞬时变形。与刚体模型相比,考虑部件的弹性变形不仅会使活塞横向位移增加40%,还会使得活塞润滑域出现油膜压力的局部集中。另外,柔体模型的循环平均功耗更小,与刚体模型相比相差17。7%。

    活塞-缸套摩擦副润滑动力学多柔体系统有限元法柴油机

    考虑增材制造填充结构强度的拓扑优化方法

    王辰刘义畅陆宇帆赖章龙...
    33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针对给定薄壁外形的内填充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用于设计具有优化结构强度、满足增材制造几何要求的轻量化多孔填充结构。基于p范数函数计算结构最大应力近似值,并以最小化该值为优化目标,以提升填充结构强度。通过在优化模型中考虑局部体积约束,获得多孔填充构型,并进一步提出局部体积上限动态调整策略,提升优化过程稳定性,避免优化过程约束过强导致结构构型和应力响应突变甚至优化失败。此外,考虑了自支撑约束,保证优化所得填充结构自支撑,且支撑给定薄壁外形的悬空区域。引入了基于两场公式的优化模型,确保优化所得填充结构满足增材制造最小尺寸要求。数值算例表明,所提方法优化结果与以最小化柔度为目标的填充结构拓扑优化结果相比,在相同质量下结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在优化模型中考虑了柔度约束,讨论了填充结构刚度、强度的相互影响规律。

    填充结构强度拓扑优化增材制造p范数应力

    锪窝圆角半径对CFRP/Al机械连接结构力学性能影响

    王贤锋邹凡刘畅安庆龙...
    342-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铝合金(Al)因其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商用飞机。CFRP/Al沉头螺栓连接结构是重要的连接形式,其中锪窝圆角半径影响了机械连接性能。研究中设计制造不同锪窝圆角的钻锪一体刀具对锪窝圆角尺寸进行控制,并采用基于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不同锪窝圆角半径连接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分析了 CFRP/Al叠层机械连接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利用钻锪一体锪窝钻头可以有效控制锪窝圆角;锪窝位于CFRP层相比于位于铝合金层有着更大的极限强度;CFRP和铝合金材料均在锪窝圆角半径为1。0 mm时具有最大的极限载荷,即锪窝圆角略大于螺栓圆角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机械连接性能。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锪窝圆角半径机械连接有限元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