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0-4769

shyj-zzx@126.com

028-87013623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社会科学研究/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大学师生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因与逻辑:我国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演进的二维分析

    姜晓萍康传彬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工欠薪治理不仅关乎劳有所得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农民工欠薪治理的政策演进脉络,借鉴历史制度主义构建分析框架来解释政策演进的动因与逻辑,探索二者的有机关系.在演进动因上,央地政府、农民工、用工企业等行动主体,通过共时性调适促成关系合力,关系合力的方向调整和强度凝聚牵引着欠薪治理政策不断演进.在演进逻辑上,高位推动、刚性规制、扶弱固本的路径依赖,通过历时性重构塑造内在规律,渐进延续规律和迭代升级规律的耦合使欠薪治理政策保持着稳中有进、变中有新的连贯形态.而动因和逻辑之间,存在着问题解释上的互补关系和作用路径上的互促关系.本研究不仅从政策分析层面作出了边际贡献,为理解中国场景下的民生政策演进提供了共性借鉴,而且厘清了政策优化的着力方向,有利于筑牢农民工群体融入共同富裕的政策支持.

    农民工欠薪治理政策演进历史制度主义共同富裕

    整体性治理与乡村韧性发展:一个"四维"理论分析框架

    郭晓鸣吕卓凡周小娟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韧性发展是当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持续有序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选择.然而,在传统碎片化乡村治理模式之下,因治理主体区隔、共同利益缺失与组织成本过高,易引发治理主体间的"囚徒困境",进而产生乡村治理的知识分工抑制与集体行动困难的"双重困境",导致乡村韧性发展能力缺失.在当前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全面推进的新背景下,网络社会形成、治理工具进步、内外压力交织等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治理从碎片化向整体性转换的重要动因.基于此,对整体性治理范式采纳促进乡村韧性发展能力形成的理论机理进行充分检视,构建关于能力、结构、过程与空间四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且通过对四川省彭州市金城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推进整体性治理能够从分析框架中的四个维度促进乡村治理中的知识分工演进与集体行动生成,进而实现乡村韧性发展.

    乡村韧性发展整体性治理"四维"理论分析框架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话语叙事与实践创新——一个政治学整合性解释框架

    杨睿智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政治学视域下透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话语叙事与实践创新,可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向度出发.首先,基于治理文明延续性,充分展开社会治理共同体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演进流变的三重典型截面和基本线索脉络.其次,整体性地阐析社会治理共同体以人与社会关系为基底的叙事原点,以超越国家与社会关系原有范式为旨趣的运思起点,以秩序、合作、参与、和谐为取向的设计基点,以风险互担、安全互系、信息互联、交往互嵌、生活互助、治理互构、利益互惠、心灵互通为指向的发展支点,以党政机制、协商机制、社群机制、责任机制为载体的建构落点.最后,在多元化社会与一体化整合、高风险社会与高安全需求、原子化社会与公共性建构的内在耦合,以及数字化社会的数实孪生机理中,触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现实观照与未来景象.由此,整合历史向度的长时段溯源、理论向度的系统化建构与实践向度的动态化挖掘,形成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主题的、要素相对完整的政治学解释框架.

    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治理文明国家-社会关系数实孪生

    儒学在冰上丝路:芬兰儒学百年文化融构与当代理论镜鉴

    高源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学何以在冰上丝路上传播和融构是当前探索中欧文明互鉴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重要且新颖的论题.不同于以往欧陆儒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北欧语境特别关注伦理道德背后的天道根基及其与本土新教神学的价值互动.作为北欧儒学的重要镜像,芬兰文语境对儒家经典的早期译介与研究呈现以神释儒的诠释特质,深嵌于科和宁、王为义等近代传教士探索中国哲学形上精神的神学实践.然而,经尼基拉夫妇及高玉麟等汉学家的不懈努力,当代芬兰文儒学译介与研究逐渐脱离基督教神学传统范式而转向回归儒学本义的诠释路径.这种诠释策略转型折射出儒耶异质信仰坐标相遇中核心价值观的调适与互鉴,凸显出不断还原儒学本真并促进"形上本体-形下伦理-范畴术语"等多重释义立体对话的历史进程,不仅为当前探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也为拓新中国传统哲学译介与海外传播理论提供了崭新理论视阈与重要思想资源.

    冰上丝路北欧儒学文化融构自主知识体系

    新质生产力何以驱动高质量发展

    耿子恒孟山月杨宜勇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新发展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创新,它是以新型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内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从有效投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继而遵循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建议以治理体系创新为切入点,用系统平衡观指导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国家创新生态、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劳动者队伍以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这一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创新

    新质生产力何以驱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数实融合视角的研究

    师博胡西娟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目标有机衔接.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数实融合作为其战略构成要素能够有效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理论机制上,新质生产力通过拓展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驱动市场扩容畅通;借助增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产业竞争力与培育新业态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释放市场创新活力;以深化"放管服"、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和促进多元共治,驱动市场营商环境优化;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丝绸之路,驱动充分开放的大市场建设.但地方保护、政策规则不统一、市场垄断以及要素流动不完全畅通会阻抑统一大市场的推进.为此,建议以数字技术完善市场规则体系、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字时代的市场监管,从而高质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质生产力高标准市场体系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何以助力文化治理

    文丰安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着力点,也赋予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崭新动能.数字化背景为探索新质生产力助力解决文化治理问题提供了科学向导和战略引领.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助力文化治理的生成逻辑,结合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为内核,切实完善和创新文化治理模式、思路和观念,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动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刻.在推进文化治理的实践中,依然存在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权仍需完善和加强、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协同性仍有待提高、文化治理模式和思路需与时俱进、专业人才保护机制不足以及文化治理机制仍需完善等现实问题和瓶颈.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治理主体、文化产业培育和文化治理模式创新等形式和手段,为文化治理提供新动能、新思路、新理念和新进展.

    新质生产力文化治理数字技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向新安全格局的公共危机高质量决策探诘——关联认知、逻辑理路与实践指向

    汪超宋纪祥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新安全格局推进公共危机高质量决策,对夯实风险社会治理基础、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安全格局是党和国家有关国家安全的系统思考和战略判断,其在对国家安全理论内涵深度拓展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意涵、实践要求、价值取向为推进公共危机高质量决策提供框架指引.立足新安全格局的理论视野,依循这一战略准则所形成的人民至上决策理念、复合风险决策认知、开放包容决策主体、韧性治理决策方式、技术赋能决策手段共同形塑了公共危机高质量决策的内在逻辑与行动样态.从国家安全角度深度阐释微观决策同新安全格局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夯实新安全格局构建的微观决策基础.

    新安全格局公共危机决策高质量决策国家安全

    RCEP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成员国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基于企业与劳动者技术异质性的CGE模拟

    张晓娣沈桂龙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RCEP框架下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对其成员国及外部相关国家(地区)在技术进步、实际生产率和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影响.结合国际贸易异质性理论最新进展,构建多国静态CGE模型,探讨贸易开放推动不同类型生产技术与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之间重新匹配而引发的内生性技术转变机制.通过设定简单关税削减情景,预测显示RCEP将提升企业出口参与度,促进劳动者向高技术企业流动,有效改善劳动生产率,提升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此外,中国制造业出口扩大而服务业相对略有下降、RCEP地区对美国出口竞争力提升等模拟结果,可为国家有效利用RCEP制度红利、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提供政策参考.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CEP异质性贸易内生性技术转变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之社会政策蕴涵初探

    田毅鹏夏可恒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动我国乡村社会的组织化和农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的讨论都被置于经济学研究范式下,集中于产业经营和利益配置等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其社会性内涵的发掘.从社会政策的研究视域出发,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蕴含了发展性、治理性和保障福利性等社会政策内容,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社会性意蕴也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集体化时期的初步形成,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期间政策中家户主义过度凸显导致的社会性衰解,再到新世纪以来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性重构复归的阶段演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集体经济政策之社会政策蕴涵的回应既是我国集体制传统构建完善的本质所在,也是农村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

    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社会性蕴涵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