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洲海洋安全治理下区域协议的作用——以《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议》为例

    曲波
    214-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洲海洋安全问题是全球海洋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国家影响最大.区域协议的地城凸显性、区域国家的目标一致性等特点使区域协议有助于促进亚洲海洋安全治理.区域协议的海洋安全治理方式与区域协议的规范性、制度安排等密切相关.《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议》作为专门性的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协议,除了在内容上具有借鉴性、开放性、自我限制性等特点外,还通过在新加坡建立信息共享中心,为相关方了解亚洲海盗和武装抢劫船只情况提供了平台,为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船只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多方位促进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船只方面的合作.《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议》生效10余年来,亚洲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事件有所减少,且严重性事件较少.尽管受国家主权、领土及海洋划界争端等因素的影响,《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议》在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船只方面的作用受到限制,但可通过与非缔约国合作等不同方式弥补这些不足,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议在亚洲海洋治理方面的作用.

    海洋安全治理区域协议海盗武装抢劫船只信息共享中心

    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经验及完善之路

    刘振天
    22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教情学情、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有世界影响的多层次、多类型、多主体、多形态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质量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向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其改进和完善之路任重道远.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改革

    校园欺凌的治理困惑与制度设计

    吴会会薛二勇
    23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欺凌是全球性教育问题,校园欺凌治理是各国关注的重要教育政策问题.近年来,中国校园欺凌多发、高发、频发,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逐步构建了校园欺凌治理的专门政策.研究发现,校园欺凌治理的困境和关键问题为教师在欺凌防治中的角色偏离与失当、教师关于校园欺凌治理的能力不够强、家长的不配合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冲击、学校欺凌防治的权能有限与担责不力.文章建议,建立教师反欺凌评价机制,明晰教师的反欺凌角色与责任;提升教师反欺凌知识和技能,消解欺凌治理政策执行阻碍;建立规范明确的责任清单制度,强化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构建校园欺凌治理的法制网络,提升学校的政策执行能力.

    校园欺凌治理困惑制度设计政策执行

    《论语》“人能弘道”思想刍议

    张峻峰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的“人能弘道”且“一以贯之”是针对君子与小人在“成人”之道、“成仁”之道的逻辑与历史界定中形成的.孔子的“人道”和“仁道”观不但可见可闻,亦可及可行.“人能弘道”的主体差异决定了其过程的可逆,而“礼”“乐”是整合差异性过程中达成“弘道”的可靠途径.从时空跨越的维度比较,“人能弘道”的可行性在于客观“礼崩乐坏”与主观“心诚求之”的合二为一,从而达成知其可而尽为之的“一贯之道”.

    《论语》儒家成人之道成仁之道一以贯之

    论国家治理中的“价值观先导”效能

    常锐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大政治命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观先导”效能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家治理效能是“向量”概念.以“向量”作为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先导”效能进行划分,包括三个层面,即“价值观先导”效能体现国家治理政治方向坚守的程度;“价值观先导”效能体现价值观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关联程度;“价值观先导”效能体现价值观向国家治理行为转化的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观先导”效能,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把“价值观先导”作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间环节;通过“价值观先导”提高国家治理主体的意识能动性;把国家治理主体的价值观贯彻落实在国家治理行为当中;“价值观先导”是国家治理主体摆脱私利束缚的基本途径.

    国家治理价值观先导效能向量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

    张昊王莉静李庆雪
    25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WIOD数据库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探究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演进情况,并揭示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与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国内服务占比持续上升,国外服务占比不断下降,且国内服务占比始终高于国外服务占比;第二,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制造业出口国内服务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出口国外服务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三,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制造业出口运输仓储、专业科技服务化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制造业出口批发零售和金融保险服务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制造业出口信息通讯服务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全球价值链地位增加值测算

    大众文化语境下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通俗性

    侯海荣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下,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线已被打破,通俗性成为欧美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一直被视为“精英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也加入到通俗文学的创作中来.从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颁奖词及代表性作品的研究中发现,获奖作品在形式上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性特征,然而其思想内涵却仍体现该奖的“理想倾向”.在并非“激进”但却“进步”的大众文化影响下,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通俗性既顺应了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又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

    大众文化通俗性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形式与内容

    资源下乡、农村社会心态秩序失衡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秦振兴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心态是理解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有益视角.后税费时期的农村社会,由于权责结构失衡,权利本位心态弥漫,从而滋生了大量化公为私的谋利行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农民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心态之间的冲突,致使农村社会争利行为频发;社会治理实践中的资源错配,导致普通农民产生了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农村社会不满情绪蔓延.从宏观上培育农民的公共心态,微观上调适农民的心态秩序,对于改善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下乡社会心态权利本位平均主义相对剥夺感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特征及社会融入分析

    李雨潼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流动人口规模逐年扩大.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社会融入程度等,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中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特征及社会融入情况.整体上,老年流动人口群体低龄化特征明显,健康水平较高,性别的数量差异不大,但流动原因的性别差异明显.老年流动人口群体居住稳定性较高,有着较强的融入流入地的内在需求,而社会融入的能力较弱,融入当地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也较弱.在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主客观差异.在主观自我认知中,对于自身社会融入程度的判断较高,满意度也较高.

    老年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社会融入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意蕴与实践策略

    赵海燕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从四个维度即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以及劳动习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说明.“以劳促全”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劳育”在“五育”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高的价值.从实践策略角度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以四个维度作为着力点进行思考和探索.

    新时代劳动教育“以劳促全”劳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