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投顾信息披露义务的再造

    于莹王策
    216-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披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传统投资顾问比较,在智能投顾环境下,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市场变化、算法运行、告知说明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日趋复杂,亟待解决规制尺度问题、责任模糊问题和利益冲突问题.中国法律对智能投顾领域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完善,带来实践中的困惑和无序.应当建立智能投顾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在不可能采取完全列举方式的情况下,应明确披露的原则,强调披露义务人的自我约束,进行总体方向性的指引;强调差异性和适度性要求,在有序发展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点;选择性披露要以能够实际影响投资者决策为判断依据;通过确立过错推定归责原则来强化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任承担.

    智能投顾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适度性信息披露的差异性

    数字自由贸易区的二元内涵及贸易法律规则构建探析

    杨梦莎
    227-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在全球多边统一数字贸易规则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数字自贸区成为美欧等国推动数字经贸发展及规则博弈的实证主义路径.在理论层面,数字自贸区兼具虚拟和实体两种相互融合的属性,其本质上是一国为取消数字贸易壁垒、实现数字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采取的特殊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全球数字自贸区存在境内数字自贸区及跨境数字自贸区两种发展模式及电子商务与数字内容贸易两大功能定位,两者在法律基础、规则设计及协同程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加剧了数字贸易规则构建的"碎片化"状态.我国数字自贸区总体上仍处于以发展电子商务为主的初级阶段,亟待向数字贸易高级阶段转型升级.为此我国应充分利用数字关境制度优势构建境内数字自贸区,并渐进协同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主动对接参与或创建跨境数字自贸区.

    数字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数字贸易数字关境

    国际化背景下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赵俊芳加娜尔·木尔扎别克
    237-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是中国在培养来华留学人才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准则.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历经70余年变迁,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间国际援助协议条款衍化为内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文章基于政策文本,从长时段政策变迁的视角,回溯新中国成立后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从友好援助、集中管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元协作的发展历程,并就这一历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助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

    克里希那穆提心灵镜像的教育演进

    田养邑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灵是整个人包括情感、感觉、思考、判断和创新复合的生命境况.克里希那穆提呼吁心智解放,将摆脱心灵训诫作为个体直面生活、培育心智的关键.心灵解放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个体心灵深处的成长与创造,这是心灵镜像的核心意义.教育演进要揭开源自教育拔尖、教育竞争、教育恐惧和教育名利的心灵镜像遮翳,依据广延时空规律及个体承受的教育功利与压力平衡,实现精神自为的教养.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心灵不应背负特定的模式,心灵镜像铺就的教育演进要重审教育培育心智的时代使命,关注个体心灵不再机械再造,重视教育变革中的心智解放,激发个体心智的创造力,追求生命盛开的教育再生产.

    克里希那穆提心灵心灵镜像个体成人教育演进

    虚拟集聚:基本内涵、特征与发展逻辑

    金通孟秀兰
    25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集聚这一新的经济形态.虚拟集聚作为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具有无边界性、全球性、规模极大性、多主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低壁垒性和重需求侧性8个特征.外部经济、交易成本的优化、区位理论的突破、社会福利的提高、协作成本的节约和一体化的发展是虚拟集聚发展的理论逻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传统集聚的弊端、政府政策的驱动是虚拟集聚发展的现实逻辑.

    虚拟集聚新型组织空间经济学低壁垒规模报酬递增

    上古汉语"执持"义动词的多义性及其理论阐释

    王辰武振玉
    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执持"义动词研究是汉语手部动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古汉语"执持"义动词共有23个,其中多义词17个,义项较丰富,但出现频次相差悬殊.词义有链条式引申、辐射式引申、先链条式再辐射式引申、先辐射式再链条式引申四种引申路径.从义位关系看,主要受抽象化引申、源语义制约、词义泛化、隐喻转喻影响;从词间关系看,主要与同步引申、词义互补有关."执持"义动词在语义演变研究中具有典型性.

    "执持"义动词多义性词义演变隐喻转喻具身认知

    刑事合规视域的单位犯罪追责基础与追责程序的完善

    李健
    268-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端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合规理念,在域外实践中常被作为对企业减免刑事责任的事由,美国通过不起诉和缓起诉两种诉讼程序对建立合规计划的企业"网开一面".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中国单位犯罪的追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实体法看,传统刑法从个人责任出发认定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决策过程复杂、规模巨大的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极易造成处罚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引入刑事合规理念之后,单位犯罪追责的基础就可以界定为单位本身在管理模式、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缺陷,即单位本身的"人格缺陷".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必要对中国《刑法》第30、31条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罚原则进行修改.从程序法看,为充分发挥刑事合规的刑罚激励效用,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置单位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构建单位犯罪不起诉和暂缓起诉特别程序,为刑事合规在司法中的适用提供程序法依据.

    刑事合规单位犯罪自然人犯罪追责基础追责程序

    民事司法公开中当事人与社会公众的法权关系

    孙千卉
    275-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事司法公开中当事人与社会公众的法权结构是"权利—权利",法权冲突主要发生在当事人的隐私权与社会公众知情权之间.民事案件当事人在进行司法诉讼时其个人信息保护处于脆弱状态,而以当事人隐私权为内容的私人利益与以社会公众知情权为内容的公共利益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传统法学理论与诉讼实践更侧重公众知情权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民私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民法典》人格权编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陆续出台,个人隐私受到法律的更多关注和保护.文章主要讨论如何平衡民事司法公开中当事人与社会公众的法权关系,构建更加合理的民事司法公开制度,在当事人隐私权不受侵犯的前提下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司法公开隐私权知情权法权关系

    Abstracts

    281-282页

    书讯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