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一项历史政治学研究

    贺东航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历史政治学的视角,考察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大一统"价值观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选择的影响,追溯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与超大国家治理新方案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核心要义.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与革命时期逐步演化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通过对军队、地方行政和思想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严密的党组织体系,确保了党对国家的绝对领导.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列宁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国家治理谱系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体系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提供了政治稳定性、政策整合机制、军权宪制、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活力、国家引导性价值体系、精英人才遴选和与人民的联结.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学,国家治理

    新型现代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彭斌庞欣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国家构建既是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欧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国家不是现代化过程中被动的、消极的因素,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变量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动员、带领全国人民所构建的现代国家是一种新型现代国家,它确立了政党领导体制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中国新型现代国家构建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使中国拥有了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行动力,能够引领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动力、思想原则和认识方法,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通过持续实施国家规划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保障和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

    现代国家构建新型现代国家中国式现代国家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的建构

    强乃社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已取得的成就,是我们进行新时代城市哲学探讨的重要基础.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内容和逻辑的建构主要包括:城市本体论,即研究中国当代城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其主要结构和城市活动、城市工作的系统,也说明"城市病"问题;城市辩证法,即探讨城市发展中的诸多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是城乡二元关系,另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发展的主体积极性等内容;城市价值论则主要探讨人民城市和宜居城市问题.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城市本体论城市辩证法城市价值论

    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城市"的文化景观

    常新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人工智能为研究对象的科技哲学成为学术热点问题,其间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伦理诸领域为学者所关注.从事人工智能技术问题的研究者大多对其发展乐见其成,但对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充满了悲观情绪.这两种情绪对于当前及未来"虚拟城市"问题的探讨都有所体现."虚拟城市"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产物,将传统城市的发展引入一个全新的场景,重新塑造着城市的"文化景观",这一"文化景观"对凋敝的传统城市提供复兴的可能,也对现代城市资本野蛮生长导致的政治领域的诸多社会矛盾与冲突具有缓解作用.对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城市""文化景观"问题的探讨,既可以为当代城市发展探寻新的路径,也为对人工智能时代进行哲学的批判与反思提供了一个视角.

    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城市文化景观

    《论语》的"知"论与中国知识论的萌芽——兼论历代儒学对孔子"知"论的削弱及其影响

    张中宇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的"知"涵盖概念"正名"、以已知求未知的逻辑诉求、以"实证"为核心的知识来源及求知态度、方法、目的等,是中国早期知识论的萌芽."仁"规定儒家方向及和谐发展的目标,"礼"为"仁"的制度化、仪式化,实现儒家目标的实践及其主体则主要依靠"知""知者"而非单纯的"仁者"."仁"固为孔子思想核心,但只有这个核心,并不足以构成原儒宏大的思想体系.因而孔子把"仁""知"作为具有很强互补性的两大哲学概念,互为支撑、缺一不可.但孔子以后,尤其是宋、明时期,"知"被逐步削弱甚至排斥,宋明儒学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伦理哲学,不利于支持近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均衡发展.新文化运动批判的主要是宋、明以来的儒学,矛头直指孔子并不公平,但却有利于清理历代儒学的偏颇,回到春秋孔儒更为均衡的仁(爱)、知(智慧)、礼(法制)合理的架构中,考察原儒的理论及其体系.

    《论语》知识论互补性原初儒家合理轨道

    《大学》的伦理向度内涵探析

    魏书胜李曼源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熹对《大学》的"大人之学"理解,开启了《大学》的道德化阐释方向,但这一方向的"大人之学"起点偏离了原始儒家思想所针对的特殊群体,进而遮蔽了《大学》的伦理向度内涵.依据原始儒家思想中的"大人"内涵能够发现,《大学》作为"大人之学"在学习主体上是"有位"的特殊群体,进而能够呈现《大学》文本蕴含的以"知止"为核心的,各层"大人"按其职位之德性的要求"修身"的伦理向度内涵,以及各层"大人"各安其位、各成其事的政治哲学内涵.

    《大学》朱熹"大人"学习主体伦理

    次第:《大学》之道的论说结构

    龙涌霖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的表达形式是经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维.《大学》"八条目"环环相扣,逻辑递进,缺一则损全篇大旨.这种"形神皆聚"且富有"次第"的论说结构,在先秦多为"形散"的短章文本中独树一帜,值得深究.从义理主旨上看:一方面,《大学》之道指向儒家平天下的仁道理想,这需要一个步骤清晰的修齐治平纲领作为行动指导;另一方面,儒家秉持正己而后正人的原则,强调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拒绝枉尺直寻,从而杜绝任一纲目断裂的可能性,由此决定了其论说的次第结构.从学派形态上看,这也与当时孔门发展形势有关:孔子逝世后,师者权威式微,"随处指点"失效,而清晰明白、层层推进的说理方式,更适用于"儒分为八"的早期儒门形态.《大学》成为宋明理学工夫的经典依据,也得益于"次第"这一论说结构.

    《大学》论说结构次第修身为本短章文本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论析

    韩喜平杨羽川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与经济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二者紧密关联.从概念起源考证,各学科理论都证明,文化在价值认同、道路选择、智慧理念、行为规范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功能性助力,经济发展本身则含有文化内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经济思想为指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总结文化经济建设的现实经验,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人文经济学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金融现代化道路

    王丹莉王曙光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两个结合"作为未来金融工作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值得在思想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与落实.中国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而灿烂的经济伦理与金融文化."见利思义""义以生利"的儒家传统义利观,以及千百年来逐步演化出来的强调诚信、道义的经济伦理与金融哲学,至今仍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系统梳理中国优秀传统商业伦理与金融文化,并为当下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金融现代化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强国金融文化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基于生产率比较的研究

    高帆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文章在梳理和评述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定量分析,特别要引入生产率的时序和空间比较分析.据此,文章从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特征是生产率"时序比较增长显著、横向比较差距明显".文章采用供给—需求—转化的分析框架,解释生产率时序比较的结果.依据分析结论,文章逻辑一致地提出,应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从五方面着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以解决生产率提高在供给、需求、转化等环节的主要堵点.

    新质生产力生产率高质量发展新型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