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黄刚

双月刊

1004-8634

xuebao@shnu.edu.cn

021-64322304

200234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办刊宗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执行党的宣传方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阵地;鼓励学术研究,强调学术平等,坚持学术自由,倡导学术争鸣,不遗余力地发表优质文稿,为繁荣我国的学术贡献应有的力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NFT数字作品的权属特点与规则适用

    闫冬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NFT是一种技术,它通过对数字客体进行标识、登记和固定,使其具有可支配性和特定性.数字作品经过NFT处理后,其"物"的特性得到了强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债权客体的范畴,更接近于物权客体的特征.虽然NFT数字作品的铸造和交易应该适用物权规则,但在占有和处分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其登记性和非同质性特点却十分鲜明.因此,传统物权规则在应用于该种新型物时需要进行内部调整,同时还需要与外部规则相适配.NFT与区块链登记公示的高度绑定有别于传统的动产物权登记和著作权自愿登记,它应该比照不动产而非动产物权登记机制进行规范,并明确该登记行为在著作权规则中的地位.NFT通过独特识别符形成的非同质性,与同质化代币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适用货币化、证券化规则时应该更加谨慎.

    NFT数字作品法律属性物权客体区块链

    元宇宙消费场景中金融信息利益识别与迭代保护

    张媛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益的概念在沟通法律体系和法学方法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贯彻到元宇宙消费场景的金融信息利益保护中.法益的概念也具有现象、价值和方法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金融信息利益.金融信息是消费者精神追求的外化,也是金融活动的本源与核心,需要准确识别、迭代保护.识别元宇宙消费场景中的金融信息利益,应当把握价值性、现实性和混空间性三个主要特质.为了迭代保护金融信息利益,应审慎立法,专注于以消费者、用户为核心的价值维护.同时,需要新建归责原理、避免"长臂管辖",另辟金融信息保护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元宇宙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元宇宙金融信息利益法益长臂管辖

    元宇宙的技术自主性与本质反思

    刘斌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是对人的意识世界的模拟,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汇合、互动、统摄基础之上建构的人工世界,体现出较强的技术自主性,对个人的认知、群体的组织结构、社会的运作逻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实现技术的民主化,建构一个元宇宙发展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从外向与内向两条途径进行规制,使技术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

    元宇宙自主性行动者网络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及其哲学意蕴

    杨国荣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成式的AI"或"生成式的人工智能"(AIGC)的角度看,需要关注"自然生成""人工智能生成""社会生成"或"伦理生成"之间的关联和区分.人工智能具有确定性与生成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being与becoming的沟通和统一.从传统意义上的人禽之辨到人机之辨,体现了重要的转换,但二者在本质上都关乎何为人的追问.人工智能所体现的理性具有非原创的意义,人所具有的理性推论能力作为人的本质,则具有原创性.相对于人而言,AI作为一种机器,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器",只具有工具意义,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也难以获得伦理主体的地位.此外,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人的创造的一种结果,真正的原创意义上的智能只有人才具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原始的创造者,把人工智能看作比人更高级的动物,并不合乎事实.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取代很多人的工作,这在本质上如同在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不断取代手工操作,二者情形相近,原理也一致.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不断地走向人性化的社会、达到真正自由存在形态的一个环节或前提.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对世界的细节、对某些方面越来越深化,但是总体上对世界的把握离不开哲学.另一方面,科学发展具有自主之性或惯性,后者需要哲学为其提供价值引导.

    生成式人工智能人的本质价值

    课堂德育评估的基本路径与范例分析

    夏正江
    11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教师"立德树人""学会育人"的重要场域.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形式,它包括"课程育人"和"教学育人"两个方面.如何对教师的课堂德育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一直是个难题,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主要关注和聚焦教学层面的课堂德育及其评估,对国际上近几十年来有关课堂德育评估研究的主要成果、前沿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从中概括提炼出4条基本的课堂德育评估路径,即自陈式问卷调查评估、以课堂观察为基础的表现性评估、指向课堂的情境判断测验、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的课堂氛围评估,并借此对课堂德育评估的关键问题"评什么""如何评"进行了总结与评析.

    课堂德育德育评估评估路径与范例

    "共有的思想库":哈瑞特对约翰·密尔思想的影响

    李宏图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密尔写就的那些文本的思想内涵,更好地定位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一梳理也彰显了哈瑞特那些新颖独特与富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提醒人们在密尔的思想体系中不应忘却哈瑞特曾经发出的声音.

    约翰·密尔哈瑞特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自由

    18世纪法国的书籍生产与思想转变再思考

    洪庆明
    14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是书籍出版趋向繁荣的时代,包括小册子在内的大量印刷读物进入法国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学术史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认为,启蒙书籍是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转换历史观察的视角,从社会政治面相角度透视18世纪中期的法国,此时启蒙大潮方兴,而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变.可能的实情是,启蒙时代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成长,并非启蒙书籍流播教化的产物,而是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文明史一种持续性发展趋势的结果.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乃至启蒙运动,只是这一进程中一个个突出而显见的节点而已.18世纪来临的书籍时代与启蒙大潮,只能说是在广度上扩展、在高度上提升了该趋势.由于革命主角们从此前时代的著作及其倡导的思想原则中寻找话语来源,让人感觉是启蒙制造了革命,但实际上,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近代法兰西国家建构中留下的政治性和制度性的积弊.

    书籍/阅读史启蒙运动理性精神欧洲文明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