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丛玉豪

双月刊

1000-5137

xuebao@shnu.edu.cn

021-64322304

200234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学、科学史、大中学校教育改革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反映上海师范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传递信息,培养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研究生、中学教师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掺杂石墨二炔材料负载钯催化的非均相硝基芳烃还原

    吕润东祁海燕高磊刘泰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非均相催化剂的发展现状以及绿色化学的需求,以多孔氮掺杂石墨二炔(PQ-GDY,"自下而上"法合成)碳材料为载体,经钯负载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硝基还原催化活性的非均相催化剂(Pd@PQ-GDY).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综合表征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d@PQ-GDY实现了PQ-GDY对Pd(0)的高效负载,催化活性显著提高,是原位生成且未负载PQ-GDY的Pd(0)催化活性的23倍;其催化的10种硝基芳烃的还原转化率均高于96.5%,且展现了出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

    氮掺杂石墨二炔(PQ-GDY)钯(Pd)催化反应硝基芳烃还原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彭龙漩张凤娟黄艳陈楠...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卟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其优异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卟啉的不稳定性、自猝灭和水溶性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引入卟啉分子或利用卟啉作为有机连接剂构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MOFs)成为研究焦点.PMOFs既可以克服卟啉的局限性,又兼具卟啉与MOFs各自的独特性.文章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了3种不同形貌特征的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CN-224,这种材料不仅保持了卟啉在红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1O2)的特点,还可作为药物载体,为PMOFs的结构调控和生物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卟啉金属有机框架(MOFs)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载药单线态氧(1O2)

    基于Au-g-C3N4 NS纳米复合材料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叶酸

    向莉刘意明杨敏丽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 NS)因其优异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在ECL传感领域备受关注.然而,g-C3N4 NS在较高的工作电压下产生的ECL信号不稳定,而金纳米粒子(Au NPs)的引入可明显改善其发光稳定性.基于这个特点,采用原位生长法将Au NPs引入g-C3 N4 NS中,制备了一种金-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Au-g-C3N4 NS),以其作为ECL物质固定在电极上.同时,引入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构建了一种检测叶酸(FA)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MIP-ECL)传感器.该传感器对FA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信号变化与FA物质的量浓度在1.0×10-10~1.0×10-3 mol·L-1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达到0.07 nmol·L-1.并且探讨了检测机理,考察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将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FA的检测,获得满意结果.

    电化学发光(ECL)金-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Au-g-C3N4NS)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叶酸(FA)

    含钴钨酸盐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循环性能表现

    黄城鑫朱睿杨磊朱欣...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文献选择了新型三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3[BW11O39CoⅢ(H2O)]这一稳定的无机金属杂多酸,对其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将其与二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3.5[BW11O39CoⅡ(H2O)]的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三价钴材料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能保持269.2 mAh·g-1的比容量,库伦效率达99.29%.即使在0.2~5.0 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倍率测试,其仍表现出比二价钴材料更好的性能,在电流密度恢复到0.2 A·g-1后,比容量迅速恢复到454 mAh·g-1,证明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为后续含钴钨酸盐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多金属氧酸盐(POM)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型能源材料

    基于稳定同位素内标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制品中L-岩藻糖的含量

    杨倩倩何姝曹晶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稳定同位素内标(SIIS),构建了一种简单的乳制品前处理方法,将乳制品中的L-岩藻糖(L-Fuc)高效地游离出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建立了乳制品中L-岩藻糖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首次引入SIIS来定量乳制品中的L-岩藻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模式和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过程中对质谱鉴定、色谱条件、样品前处理过程都进行了方法的比较优化,并检测了纯牛奶、酸奶等5种乳制品中L-岩藻糖的含量.L-岩藻糖在 0.001~1.000 μ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9,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1.67%~117.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0%~9.64%之间,检出限为0.1 ng·mL-1,定量限为0.5 ng·mL-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定量不同乳制品中L-岩藻糖的含量,为其他领域中L-岩藻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L-岩藻糖(L-Fuc)稳定同位素内标(SII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多重反应监测(MRM)乳制品

    CoFe2O4-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含日落黄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尹大川刘嘉润何怡静乔宇...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铁酸钴-氧化铝(CoFe2O4-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多孔CoFe2O4-Al2O3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制备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来降解废水溶液中的日落黄(SY),通过研究CoFe2O4-Al2O3材料制备过程中Co2+,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煅烧温度和时长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Co2+,Fe3+和Al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最佳煅烧温度为400℃和最佳煅烧时长为3 h.对采用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PMS氧化降解含日落黄废水进行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不同体系、PMS用量、CoFe2O4-Al2O3材料用量和一些阴离子对日落黄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55℃条件下,用0.1 g催化剂和0.125 g PMS能使100 mL质量浓度为0.6 g·L-1的日落黄溶液在3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5%.同时,碳酸氢根负离子(HCO3-)和硝酸根负离子(NO3-)的加入抑制了日落黄的降解,而Cl-则能促进日落黄的降解.此外,在进行4次循环使用后,CoFe2O4-Al2 O3仍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日落黄去除效果仍能达到90%以上.

    铁酸钴-氧化铝(CoFe2O4-Al2O3)复合材料过硫酸氢钾(PMS)日落黄(SY)降解

    Ce-MOF/CB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5-羟色胺的电化学检测

    蔡文静庄晨贺言祝宁宁...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一种铈-金属有机框架/炭黑(Ce-MOF/CB)纳米复合材料,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GCE)上,用于对5-羟色胺(5-HT)的电化学测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e-MOF/CB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Ce-MOF/CB对5-HT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5-HT的峰电流与该物质的量浓度在6.77×10-8~1.00×10-5 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LOD)达1.0×10-8 mol∙L-1(信噪比S/N=3).

    炭黑(CB)纳米复合材料电催化5-羟色胺(5-HT)

    Pd/γ-Al2O3催化剂作用下对苯醌加氢制备对苯二酚

    何翌陈臣举张春雷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催化剂(Pd/γ-Al2O3),并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对苯醌加氢制备对苯二酚反应.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Pd/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甲醇(CH4O)作为溶剂,在反应温度为30℃、氢气(H2)压力为3.0 MPa、反应时间为2 h、对苯醌和甲醇的质量比m(对苯醌)∶m(甲醇)=3∶47、催化剂质量分数仅为0.25%(以对苯醌质量计)的条件下,对苯醌转化率为100%,对苯二酚的选择性为96.9%,产率为96.9%.

    对苯醌催化加氢对苯二酚钯(Pd)催化剂

    银屑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常倩杨仕平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角质形成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局部治疗、光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主要针对轻中度银屑病患者,但是有皮肤渗透性差、药物皮肤滞留率低等问题;此外,通过口服或肠外给药的全身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肝毒性以及需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给药等.为了解决上述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微针(MNs)的药物输送系统.MNs可以破坏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将药物输送到更深的皮肤区域,通过调整针头高度来局部或全身递送抗银屑病药物,而不会产生任何疼痛.因此,MN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治疗系统.文章综述了局部治疗、光疗和全身治疗等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介绍了MNs的5种类型,即固体MNs、空心MNs、包衣MNs、溶解和水凝胶MNs,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银屑病治疗微针(MNs)研究进展

    锌基MOFs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吴晓艳杨仕平安璐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含氧或氮的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通过自组装连接而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状结构的晶体材料.该类材料因具有尺寸结构可调、高孔隙率、比表面积大、低晶体密度等一系列优点,而受到多个学科研究人员的重视.其中,锌(Zn)基MOFs材料因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易功能化修饰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从药物递送和协同抗癌等方面总结了Zn基MOFs材料的生物应用.

    锌(Zn)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声动力治疗(SDT)药物递送协同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