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张颖

双月刊

1672-0911

shzyxb@vip.163.com;shzyxb@vip.citiz.net

021-64253568

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天等路469号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统战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的三对关系——以上海市为例

    肖存良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统战文化可以分为主体文化和关系文化两种类型.在新时代上海统战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统战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二者要适当区隔化,解决重复问题、遗漏问题和侧重点问题;二是统战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要积极推进统战文化大众化建设,让统战文化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众文化也要积极呼应并彰显自身的统战文化元素,实现双向奔赴;三是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的关系,要积极用文化统战涵养统战文化,实现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相互支持,今朝文化统战工作,日后就会成为统战文化资源.

    新时代统战文化红色文化大众文化文化统战

    "进一步":从新中国改革历程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关键词

    陈锡喜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底,《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 40 周年之际,学报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陈锡喜、汤蕴懿、丁晓强、文军、徐建刚等专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交流.学者们通过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演化,深入剖析此次全会关键词"进一步"的内涵;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促进市场繁荣;落实三中全会要求,需要牢固把握好上海的文化根脉、深刻理解上海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突出上海的文化特征、积极强化上海文化的发展动力,从而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才能有效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大统战"格局的提出,既是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的总结,同时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专家们对于如何用统战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治理"大统战"格局

    大力弘扬上海企业家精神,激发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活力

    汤蕴懿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底,《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 40 周年之际,学报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陈锡喜、汤蕴懿、丁晓强、文军、徐建刚等专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交流.学者们通过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演化,深入剖析此次全会关键词"进一步"的内涵;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促进市场繁荣;落实三中全会要求,需要牢固把握好上海的文化根脉、深刻理解上海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突出上海的文化特征、积极强化上海文化的发展动力,从而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才能有效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大统战"格局的提出,既是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的总结,同时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专家们对于如何用统战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治理"大统战"格局

    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丁晓强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底,《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 40 周年之际,学报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陈锡喜、汤蕴懿、丁晓强、文军、徐建刚等专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交流.学者们通过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演化,深入剖析此次全会关键词"进一步"的内涵;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促进市场繁荣;落实三中全会要求,需要牢固把握好上海的文化根脉、深刻理解上海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突出上海的文化特征、积极强化上海文化的发展动力,从而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才能有效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大统战"格局的提出,既是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的总结,同时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专家们对于如何用统战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治理"大统战"格局

    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

    文军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底,《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 40 周年之际,学报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陈锡喜、汤蕴懿、丁晓强、文军、徐建刚等专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交流.学者们通过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演化,深入剖析此次全会关键词"进一步"的内涵;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促进市场繁荣;落实三中全会要求,需要牢固把握好上海的文化根脉、深刻理解上海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突出上海的文化特征、积极强化上海文化的发展动力,从而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才能有效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大统战"格局的提出,既是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的总结,同时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专家们对于如何用统战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治理"大统战"格局

    构建新时代大统战新格局

    徐建刚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底,《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 40 周年之际,学报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陈锡喜、汤蕴懿、丁晓强、文军、徐建刚等专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交流.学者们通过历届三中全会主题的演化,深入剖析此次全会关键词"进一步"的内涵;全会提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促进市场繁荣;落实三中全会要求,需要牢固把握好上海的文化根脉、深刻理解上海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突出上海的文化特征、积极强化上海文化的发展动力,从而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才能有效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大统战"格局的提出,既是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的总结,同时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专家们对于如何用统战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治理"大统战"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反思与展望

    冯月季赵微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全面、立体、丰富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符号资源,但在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实践过程中,目前还存在整体谋划不足、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失衡、文化符号故事性欠缺、价值错位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顶层设计,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实践,塑造全面立体的国家文化符号体系与国家形象.同时,积极构建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过程中的叙事话语和叙事体系,提升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的精准度与效果.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文化符号中国故事战略传播国际传播

    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证研究

    尚红娟吕玲瑶
    4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情教育是内地(大陆)高校对港澳台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式教育.基于对来自 22 个省份和地区共 607 名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国情教育尚未成为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认知内地(大陆)以及身份认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国情教育在培根铸魂、重认中国的实践中,亟需群际接触理论、建构主义的系统化引导;在"知行合一"的国情教育模式中,消解其对内地(大陆)的刻板印象与偏见,重塑港澳台学生"新的共同历史记忆"的"集体潜意识",在润物无声中重构社会价值与完整的中国史认同.以知识灌输—情感传递—亲历见证的实践体验—参与发展的课程模式建构机制,让港澳台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中国、读懂中国,重构港澳台学生的民族精神家园.

    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

    侨联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侨双创基地为例

    钟晓华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整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关系、产业集群和生产效能的跃升.其中,以国外顶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留学生等为代表的新侨群体,是重要的创新生产要素,因此,引才引智成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重点侨务工作.以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新侨双创基地项目为例,以人才吸引力理论为视角,旨在分析群团组织如何通过建立新机制、构建新网络、开辟新赛道等方式,来实现创新要素吸引、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匹配对接、跨界协同合作等目标.侨联等群团组织为"区域—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以柔性治理为驱动,促进创新激励和政策扩散的可行路径.

    新质生产力新侨双创柔性治理

    构建和谐有序的人工智能社会关系——基于技术与法律互动关系的分析

    李峰
    8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立法存在技术安全与促进创新的双重价值取向,协调两者的冲突,方能构建和谐有序的人工智能社会关系.法律与技术通过相互提出问题、相互回应的"问题—回应"模式进行互动,进而达至相互适应.技术与法律的互动关系贯穿人工智能运用与发展的全过程.审视现行法律体系,对人工智能仍有基本的解释能力与规范能力,但技术进步使其面临立法需求的多重不确定性.根据人工智能国际竞争的实际情况,中国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立法应坚持创新导向,适度关注技术安全需求,稳定"硬法",推动"软法",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友好型"的法治环境,使法律跟随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而逐步完善.

    人工智能社会关系技术安全促进创新互动关系创新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