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定期继续性合同违约方解除权合理性研究

    王燕庄红花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生活中频发的定期继续性合同履行不能所引发的合同僵局问题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诸多学者提出通过设置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方式来化解僵局,但这一设定不仅从立法层面缺乏依据,也会对我国现有的合同解除权理论体系产生冲击,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也面临种种困境,并不符合我国当下的法治现实,应予明确摒弃.合同僵局产生的根源在于合同各方当事人合同目的背离已无继续履行之可能,且事实上形成了对合同标的有效流转的阻碍,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当从导致合同僵局的当事人角度入手,减损规则为化解合同僵局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其通过限制守约方主张合同继续履行的方式间接化解了僵局的持续,比之直接引入违约方解除权更适合我国当前的法律实践.

    继续性合同合同僵局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减损规则

    唐代契约履行顺序初探

    刘瑛张丽霞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同双方对履行主要义务的先后次序安排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内容.履行顺序的安排是交易双方地位、合同性质、当事人风险认知、交易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契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唐代买卖、借贷、租佃和雇佣四种常见类型的契约,归纳出唐代契约在履行顺序安排上的多样性、类型化等特征.针对不同履行顺序带来的风险负担,唐人在契约条款与律令中作出不同应对,以控制履行风险,维护交易秩序.多样的履行顺序与相应的控制风险机制反映唐代契约意识的成熟与高超的缔约水平.

    唐代履行顺序异时同时风险控制

    乡村社区康养农业环境的适老性研究

    刘敬允康小花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社区发展康养农业,其文化基础根植于小农传统,其社会基础根植于国家对农村土地的福利保障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自留地制度.发展乡村社区康养农业,第一能节省农民现金开支,第二能使农村老龄人口维持自在的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第三能发挥农村老年剩余劳动力的社会价值,意义重大.文章聚集乡村社区康养农业环境的适老性改造原则,提出实用性、安全性、社会性、乡土性、生态可持续性的建议,对其改造方案提出生产性空间进行便捷改造、生活性空间进行舒适性改造、社会性空间进行情感互动改造、文化性空间进行地域特色保留与多元功能融合的设想.

    乡村社区康养农业适老性改造方案

    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探索——以淮南市T区为例

    姚政宏缪保爱李俊杰
    49-5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独家庭问题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伴生现象,对此类家庭的帮扶是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淮南市T区高度重视失独家庭问题,探索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机制,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支持模式,对失独家庭面临的基本经济保障状况、精神慰藉与心理支持、社会参与和支持状况等困境问题进行了有效地回应,为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T区的探索实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资金保障、专业建设以及服务定位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探索实践

    伍尔夫的宴会:权力规训下的个体文明追求

    白清源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始终对个体的精神文明保持强烈关注,她创作的长篇小说《达洛卫夫人》与短篇小说《热爱同类的人》《新装》,都以达洛卫夫人的宴会为背景,展现了社会规训下不同个体相似的精神苦难与自救.文章旨在分析社会规训对个体造成的精神压迫,探究个体如何在压迫下追寻真我,实现向文明个体的转变.

    伍尔夫社会规训个体文明宴会

    此心安处是吾乡 悠悠曲调成天籁——《秦腔》文化散文意蕴的探析

    姜同绚朱艳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平凹不同于老舍笔下透露出的"京味",他深受秦地生活的影响,作品中透露出一股"秦味".贾平凹的散文《秦腔》是以戏曲秦腔为切入点,讲述了秦地的风俗人情,同时传达出他对秦地独特的情愫.文章以《秦腔》为例,基于文化散文的角度,从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乡土文化的开掘、民族心理的审视三种视角进行文本解读.

    散文文体《秦腔》文本解读

    21世纪以来黑龙江小说乡村叙事时代介入探究

    蒋红艳杨振宇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转型语境下,乡土小说对时代主流与社会现实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与表现,在"城与乡""城里人与乡下人"两种生命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中再现了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纷纭复杂的乡村现实发展境况及农民价值观念变迁.文章以时代介入为切入点,从题材选择、意象书写、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深入探究21世纪以来黑龙江小说乡村叙事所隐含的对"生命"与"美"的思考,有助于把握乡村叙事的新质和亮点,理解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价值信念、精神底蕴与审美追求.

    黑龙江小说乡村叙事时代介入

    我国网络文学"出海"问题剀谈

    吴淑招郭子瑄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网络文学的"出海"是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产物.全球的互联互通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海内外的交流更为便捷、畅通.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依靠其即时、共享、互动的特征,将网络型、文学性、时代性三性合一.中国网络文学借助网络向海外传播.网络文学的出海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尽管网络文学的出海整体态势向好,但仍然在盗版侵权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传播方式单一和地区的狭窄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网络文学应通过优化翻译策略,丰富文学创作,创新传播方式推动中国网络文学"出海".

    网络文学"出海"中国形象翻译优化

    基于神经网络机译下的科技文本翻译质量研究

    宋玮雯赵娟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已成为目前主流翻译方式,而神经网络翻译作为其新的范式,大大提升了机器翻译的效率与准确率.文章以《经济学人》科技类文本为例,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平台得出的译文,发现机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研究提供借鉴.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科技文本机译质量

    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萧红作品中的黑龙江方言翻译研究

    王芳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自建的葛浩文英译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尝试对葛译本中的黑龙江方言翻译进行考察.黑龙江方言是以"站话"为主的乡土语言,常以四字格词语、"子"缀词语以及重叠形容词等语言形式实现生动、形象且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生涯初期的"学术翻译"阶段,对中国文学乡土语言的翻译以"忠实"为主,少有"创造式叛逆",期望能够为黑龙江文学外译提供一定的基础语料与研究借鉴.

    英汉平行语料库葛浩文萧红黑龙江方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