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周遍义构式"万物皆可X"分析

    桂子雍李治平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定量研究发现短时间内"万物皆可X"的变量"X"从VP泛化到NP,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该构式从语法构式演变为到修辞构式的过程."万物皆可X"为说话人表现违反常理的夸张描述,具有[+周遍性]、[+处置性]的语义特征.构式化的动因主要有模因的传播、语言经济性原则、认知的推动、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具有引发话题、表达立场、巩固形象的语用效果.

    构式"万物皆可X"定量研究生成机制

    《紫钗记》与《被盗走的幸福》戏剧语言修辞艺术比较研究

    彭程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钗记》和《被盗走的幸福》分别是汤显祖和伊凡.弗兰科的代表作.文章以两部戏剧中的双声、叠韵、形容词、对偶和拟声修辞为主要语料,对比分析两部剧作的表现形式及其语言特点.两部剧在语言风格上有其独特的特点,《紫钗记》语言是以半文言半白话为主,《被盗走的幸福》的文本是乌克兰语.但两部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且在体裁和内容上比较一致.另外两部剧中的双声、叠韵、形容词、对偶、拟声修辞含量十分丰富,文章摘取了部分曲词进行比较,对其语音、词语和辞格修辞的语言特点和美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试揭开两部戏剧修辞美学比较之面纱,希望对东方与东欧戏剧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史料依据,对汤显祖和伊凡.弗兰科戏剧语言修辞研究有所贡献.

    《紫钗记》《被盗走的幸福》戏剧语言修辞艺术比较研究

    多语、多元与包容:德语国家瑞士的语言政策

    贾晨王颢嘉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士作为多语制的联邦国家,以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为官方语言,也同时被德国文化、法国文化和意大利文化包围,促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多语言、多元文化的德语国家.瑞士的多语政策不仅没有导致语言纠纷和文化冲突,反而吸引了众多外籍高端人才去成就其经济发展,使瑞士长期以来成为实行多语制国家的成功典范.文章以瑞士的语言立法和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梳理瑞士语言立法的历史、现状与举措,分析瑞士进入新世纪后新颁布的《语言法》和配套的《语言法规》在维护瑞士的语言和谐与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凝结的智慧.

    语言政策立法多样性资助

    操纵论与国家形象建构翻译策略

    陆文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操纵论认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最为重要和深刻,但是这种影响和作用是单向的.国家形象建构翻译中的意识形态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而翻译策略也会反作用于意识形态.建构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不仅需要考虑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纵和支配,还要反观翻译活动对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影响力.为了扭转中国国家形象被动"他塑"的局面,文章提出五种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此来最大程度地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操纵论意识形态

    从课本到课堂:多模态"再符号化"现象研究

    李业琪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再符号化"现象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文章以张德禄外语课堂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为框架,以某教学大赛特等奖教师视频为例,运用观察法和ELAN软件分析相结合,探讨从英语课本到英语大赛课堂的每个体裁结构阶段的"再符号化"现象.研究表明课堂上,教师通过不同形式模态组合以及符号转变来实现语言的三大功能,教师良好的"再符号化"能力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和连贯,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再符号化多模态教学大赛体裁结构潜势

    "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段淇伟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书籍装帧形态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的漫长的岁月,随着社会的进步书籍形态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艺术潮流席卷而来,带来了先进的印刷制版技术,逐渐改变了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形态,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时的书籍设计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以鲁迅、陶元庆为首的一批文人和艺术家为书籍设计封面,以他们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意识,创作出了富有个性丰富多彩的书籍作品.鲜明的艺术风格是那个时期的特点.

    传统装帧设计西学东渐新文化

    腔与词的互动: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

    靳潇张永芳
    85-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腔与词是构成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和韵味非常关键的内容,在研究的过程中,从腔与词的互动中剖析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能实现对民族声乐作品的进一步赏析,文章以《乌和尔图和灰腾》《牧歌》等民族声乐作品为例,从腔与词的互动中剖析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为实现对民族声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词与腔民族声乐作品风格韵味《乌和尔图和灰腾》《牧歌》

    原生态美食短视频中国逸文化传播研究

    张琳汪李娜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短视频的垂直细分也变得更加准确,美食短视频是在短视频中受大众欢迎类型.美食类短视频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采用一种较为原始自然的方式向受众展示美食,同时将乡村生活作为背景展现给用户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让用户感受到生活里的情致.文章主要研究逸文化在美食类短视频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美食短视频逸文化文化传播

    电影《奇迹·笨小孩》的空间叙事研究

    崔姗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学科领域的"空间转向"为文艺批评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奇迹·笨小孩》通过现实主义商业题材和商业片的完美融合,在把握新的时代脉搏的同时,又建构了社会底层人物不断奋斗的精神高地.该片综合利用大量真实的物理空间、跌宕起伏的心理空间和多元复杂的社会空间等多重叙事空间,不仅成功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还完美地实现了叙事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奇迹·笨小孩》的空间叙事研究不仅有利于为电影空间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而且还有利于为观众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新成就.

    《奇迹·笨小孩》空间叙事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

    《辉夜姬物语》中的动画角色塑造研究

    艾雨露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里的主角辉夜姬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角色,文章从对动画电影与原著的改编关系着手,分析了电影角色设置、矛盾冲突的设置对角色塑造的影响,并结合剧情对角色塑造中服装、造型、色彩、动作等方面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探讨,尝试挖掘其角色塑造成功的原因.

    电影改编角色塑造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