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药用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药用菌
食药用菌
食药用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与栽培现状研究进展

    刘祈猛华蓉张俊波李建英...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薪菇是我国大宗栽培重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产量居全国食用菌品种第八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概述我国茶薪菇的学名及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总结茶薪菇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可供茶薪菇遗传育种工作者参考.

    茶薪菇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育种

    海鲜菇菌包成熟度判断的理化指标验证与应用

    赵俊敏王爱仙王怡暄邓文明...
    506-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鲜菇生产中应用理化指标对菌包成熟度进行判断,以感官经验判断为对照,对出菇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菌包成熟度判断理化指标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为海鲜菇科学开袋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由经验管理向参数管理转变,实现精准管控,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企业生产效益.

    海鲜菇菌包成熟度含水量pH失重率指标验证

    平菇品种的黄斑病抗病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肖扬陈康丛倩倩安秀荣...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菌柄硬度和菌盖色泽将平菇(Pleuorotus ostreatus) 97个栽培品种进行分组,调查大棚栽培条件下各品种黄斑病自然发病情况.23个菌柄偏软的品种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7.0%和21.11,高于其余74个菌柄偏硬品种的平均值18.1%和8.05,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60个菌盖色泽偏深(黑褐色和灰黑色)的品种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25.9%和13.07,高于37个色泽偏浅(灰色、灰白色和灰褐色)品种的平均值17.1%和8.03,但组间差异不显著.采用人工接种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测试平菇不同品种抗病性.感病品种在接种后10h菌盖便出现黄化,病斑迅速扩展,菌盖逐渐焦黄萎缩;抗病品种在接种72 h后菌盖表面才出现轻微黄化,呈淡黄色,扩展缓慢.研究结果表明,平菇品种的黄斑病抗病性与菌柄硬度呈显著相关,与菌盖色泽没有显著相关性,但菌盖色泽不同的品种在症状显现时间和病斑扩展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平菇黄斑病栽培品种菌柄硬度菌盖色泽抗病性

    黑木耳乙醇提取工艺优化与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周天天陈喜君梁继国曲啸婷...
    51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东北黑木耳为原料,以醇提物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波法辅助乙醇浸提黑木耳中的醇溶性成分,确定黑木耳乙醇提取最优工艺,并测定醇提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当乙醇浓度为90%,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为30 min时,黑木耳醇提物得率最高为5.13%,经测定,其中脂肪含量为33.17%,多酚含量为5.13%.经实验确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黑木耳醇提物浓度0.8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大于55%.

    黑木耳醇提最优条件得率抗氧化活性

    温度、碳氮源对竹黄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

    游华建张德利贺宗毅邢康康...
    519-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温度、碳源、氮源对竹黄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通过设计5个温度处理、5种碳源、5种有机氮源及4种无机氮源,试验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竹黄菌丝体萌发、菌落特征、菌丝长势及颜色等特征差异.结果:菌丝体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5℃,最佳碳源为淀粉和乳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温度碳氮源竹黄菌丝体生长特性

    长根菇单孢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黄书文刘叶高张文华张焕均...
    523-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长根菇优良品种,采用单孢杂交技术路线:亲本选择→单孢分离→单核体菌丝确认-→配对杂交组合→移植扩大繁殖-→小试→区别性鉴定→中间试验,选育出Cr12、Cr10两个新菌株.筛选试验结果显示,Cr12、Cr10比两亲本明长17号和明长2号出菇早,产量分别比明长17号增加25.24%和19.32%;且与两亲本间有拮抗反应,在形态及遗传特性上有差异.

    长根菇单孢杂交菌株选育Cr12Cr10区别性鉴定试验

    灭菌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变化对真姬菇出菇的影响

    刘巧荣冯占郑列宜熊艳...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产过程中培养料灭菌后的含水量变化是否会影响真姬菇出菇的产量及品质,对灭菌后的真姬菇栽培瓶内培养料进行随机取样,测定并分析了发生不同含水量变化的栽培瓶后续的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及外观品质.结果 显示,灭菌过程中培养料失水量在10~30 g之间的栽培瓶在出菇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不仅单产高于失水量在10 g以下或灭菌过程中培养料吸水增重14.81~54.12 g的栽培瓶,且出菇整齐度较高、菌柄较短.说明真姬菇栽培瓶在灭菌环节的含水量变化对出菇有一定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栽培瓶进水有助于提高出菇的产量和外观性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灭菌培养料失水量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品质

    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子实体中麦角硫因的含量测定

    付佳胡燕燕周俊甫潘新华...
    53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麦角硫因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12个灵芝孢子粉样品和15个灵芝子实体样品的麦角硫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灵芝孢子粉均含有麦角硫因,其中有9个灵芝孢子粉样品的麦角硫因含量在0.2‰~0.5‰之间,3个样品的含量在0.04‰~0.08‰之间;所测灵芝子实体均不含麦角硫因.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灵芝孢子粉不论是否破壁,均能定量测定其中麦角硫因的含量.

    灵芝孢子粉灵芝子实体麦角硫因液相色谱测定

    真姬菇灰色和白色品系间的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马涛
    535-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真姬菇浅灰色(蟹味菇)和白色(白玉菇)两个品系的营养差异,采用国家食品标准和常规方法对其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及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灰分、粗纤维、蛋白质、总糖、K、Fe、Mn、Zn及总氨基酸含量以蟹味菇较高,而Cu、Ca含量则以白玉菇较高,总砷、铅、总汞和镉等4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食用菌及其制品的限量指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真姬菇蟹味菇海鲜菇白玉菇营养价值差异

    智能手机+显微镜原位观察食用菌菌丝的操作方法

    罗友梅陈瑞雅李小勇张锐杰...
    539-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一种用普通光学生物显微镜+智能手机原位观察食用菌菌丝和杂菌形态的操作方法.方法 是:把手机支架固定智能手机,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正上方2~4 cm处,调节显微镜和智能手机组合体的位置,将手机对焦后,用4×、10×的物镜可以原位观察试管中培养的各种食用菌菌丝、杂菌菌丝和细菌污染等,用4×、10×、20×、40×、100×的物镜可原位观察打开的培养皿中的培养物,拍出清晰的图片.此方法可用于食用菌纯菌种的鉴定,及培养皿中真菌与细菌等的形态直接观察和照相.

    智能手机原位观察菌丝生物显微镜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