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吴新平

双月刊

1671-0304

sdzsbxb2001@126.com

0993-2058629

832003

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性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编辑出版方针与政策。主要刊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等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栏目有西部研究、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历史研究、法律研究等。读者为高校教师及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06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发展视阈下数字时代的人权演进

    邵丞玉李佩霖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的开放性使得人权系统受数字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数字时代转变了原有的社会交往空间、社会交往主体与社会交往媒介,使人权系统之功能不得不进行调整,以适应数字时代下对人权之新需求.从要素观察人权系统,其效力范围、法律主体、权利内容均在前三代人权基础上得以发展.但从层次观察人权系统可发现,数字时代下的人权演进并不构成发展层次质变,尚未完成四代人权代际层次跳跃.数字人权本质上是三代人权要素发展后的新样态.为更好地保障数字时代人权,可以从横纵两方面调整人权系统结构.在横向结构上,可从效力空间、法律主体、权利内容三方面组建数字人权;在纵向结构上,可从国际法、宪法、部门法三方面建构数字人权.

    数字时代数字人权第四代人权发展系统论

    声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84页

    个人信息处理的同意撤回权:法理阐释与规则续造

    丁凤玲周佳琦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意撤回权法律规定简洁,加之其缺少相应的司法解释与统一的实践标准,仍存在着理解与适用困境.该权利应理解为个人信息主体通过撤回同意使得有效意思表示归于消灭,从而单方面限制他人介入其人格领域,其实质上是具有人格权属性的撤销权.区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行为能力,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已具备个人信息同意能力,其有权随时以便捷的方式同意将个人信息全部或部分撤回.对于现行法中同意撤回规则存在的利益失衡问题,可以在重塑信息处理者的同意征求机制、完备其风险评估及告知义务的同时,分情况限制同意撤回权的行使,并同步配备赔偿责任的例外规则,以期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同意撤回权撤销权利益平衡

    长安墓志所见"系羁侯王"张议潮史事稽考

    杨富学盖佳择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议潭、张议潮兄弟手足相扶,同声共气,偕同蕃胡汉众,开创六郡百万之家的归义军基业,每每向国输诚,可谓恭顺.然朝廷终究不放心,继张议潭先身入质后,张议潮亦在唐名帅李行素的劝诱下被"系羁""束身归阙",这可以被视为大唐对于西北边疆顶层运作的结果,而实际上亦是利用议潮系与议潭系的矛盾而引发的.沙州归义军建立之初,张议潭或曾以瓜州刺史的身份领归义军留后,逝后被其子张淮深宣传为沙州刺史,意在标举沙州大权原来即属议潭系所有.根据《张淮澄墓志》,张议潭早在咸通初已逝去,但敦煌文书却无一提到他的死亡,此应为先后秉持大权的张议潮和张淮深皆不愿冒风险入京以省墓,故令一道噤声搪塞而致.

    张议潮《张淮澄墓志》李行素沙州归义军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汉源词译音研究

    陈云聪张铁山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中源自汉语的音译词,是回鹘汉对音资料之一,集中体现了唐代以来回鹘语与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以及各自的音系特征.该文以山田信夫《回鹘文契约文书集成》、李经纬《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辑解》、耿世民《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为底本,从中筛选出所有的汉源音译词,考察其对音特征和对音变化.其中知庄章不分、精清从不分、复元音单元音化,以-r对山臻摄韵尾等现象,应属于"回鹘式汉语"成分.另一些特殊的音译形式,则体现了汉语语音的不同层次,如宕梗摄韵尾的消变,体现了唐宋西北方音的继承和发展;宕梗摄韵尾的保留及入声韵尾的消变,则反映了元代通语的特征.

    回鹘汉对音西北方音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

    论"00后"诗歌创作的特质

    毛颖辉赖阳彬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诗歌群体的代际命名与时代语境密不可分,生活在同一代际的个体会形成这一代际所特有的总体特征和精神特质.该文在"70后""80后""90后"诗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对"00后"诗歌群体的创作现状、诗歌运思方式和诗歌中的意象使用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从创作现状而言,媒介时代下的"00后"诗歌呈现出多元、早熟、糅合等方面的特征;从运思方式上看,"00后"诗歌以非线性的思维逻辑主导诗歌创作;在诗歌的意象运用层面,"00后"诗人分别从古代意象、当代意象和西方意象三个方面来建构意象体系.在此基础上,对"00后"诗歌中多元融合与重构的创作趋势作出回应,探求新媒介技术环境下诗歌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00后"诗歌群体运思方式意象使用

    命运共同体的想象与实践:论郑小琼诗歌中的物与情感

    倪曾鑫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小琼的诗歌中呈现大量自然物与工业物等物象描写,这与其情感表达密切相联.这些物象以不同方式构建并抒发诗人女性情感与底层情感,即自然物或通过感官激发、或以其文化内涵参与构建诗人的女性情感,而工业物或通过事件触发、或以其社会隐喻性参与构建诗人的底层情感.这两种情感的诗意抒写旨在为自然物与女性、工业物与底层劳工等同为"他者"发声,致力于构建他者精神共同体.同时,诗人的创作转向也暗示了其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与想象中探索美学出路,带领现代人寻找诗意,走向诗性人生.

    郑小琼情感命运共同体

    积极构建全面创新机制体制

    夏文斌程倩
    封3页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