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谢建群

月刊

1007-1334

shzyyzz@126.com

021-51322541,021-51322545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

上海中医药杂志/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1955年6月创刊,是一份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有学术品味和影响的中医药学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期刊”。本刊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目标,既要全面展示上海地区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养生康复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也适当兼顾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对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的需求,在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上精心组织选题,精编刊物,以倡导新思路、新导向、新内容的“海派”风格,遵循“读者至上”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编辑方针,继续成为广大读者“开卷有益、拓展思路”的挚友。本刊注重栏目的设置,因为它既是从事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作者、读者与编辑进行交流的“眼睛”,更是我们共同辛勤耕耘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失眠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王津翔方磊葛龙于心同...
    1-6页

    失眠不寐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医学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崔骥许家佗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普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技术逐渐客观化、标准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疗器械等关键要素,提升中医四诊融合及诊断水平,并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医诊断学尤其是四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梳理了近年来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智能化发展及四诊融合概况,以期为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思路.

    中医诊断四诊融合人工智能中医现代化研究进展

    经典名方防己黄芪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孟庆鸿张林李文飞谭茹琪...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从处方溯源与历史发展、方名与异名、基原与炮制、剂量与剂型、主治与功效、现代临床应用6个方面,对防己黄芪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进行考证与分析,为经典名方防己黄芪汤的研发提供文献与科学双重依据.

    防己黄芪汤经典名方《金匮要略》文献考证临床应用

    腔内腧穴理论和实践初探

    冯俊涛尹磊淼牛瑞超胡新月...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学理论认为,腧穴位于体表,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基于临床,发现"气管隆脊"具有与体表腧穴相似的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因此提出"腔内腧穴"与"腔内(介入)针灸学"的概念.该假说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与理论构建.

    腧穴腔内腧穴针灸腔内(介入)针灸学临床应用创新理论

    基于海派伤科发展历程探索"同中存异"流派传承新模式的构建

    笪巍伟薛纯纯张树瑛马勇...
    24-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地区特定的多因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色彩和内涵的医药文化现象,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所在,而不同的传承模式决定着流派的盛与衰.通过回顾海派伤科的发展历程,总结石氏伤科的传承经验,拟将海派各家伤科流派汇聚于诊疗中心,充分发扬各家特色优势,同时该中心融名中医师承、名中医工作室、人才研修项目及研究生教育等多种模式为一体,采用"一带多"与"多带一"相结合的流派师承模式,以探索一种"同中存异"的伤科流派传承发展的新模式.

    中医学术流派海派伤科中医骨伤传承模式诊疗中心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发微

    范春香李鹏帆郁东海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乃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余年"治未病"工作积淀,"五辨"理论乃治未病的核心特征,即在"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辨体、辨症、辨病、辨变".辨证论治,总体指导,辨明轻重缓急、真假主次;辨体论治,首辨体质,再辨男女、长幼、习性;辨症论治,注重宏观、中观、微观之三观并重;辨病论治,参合古今、辨明标本先后及病程新久;辨变论治,明辨病位、病性、病势之变.并附验案1则.

    治未病辨证辨体辨症辨病辨变中医理论中医药疗法

    张立平从脾胃论治难治性痤疮的经验

    崔丽玉张欢赵玉清马丽娜·阿新拜...
    33-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张立平教授从脾胃论治难治性痤疮的经验.张教授临证中发现难治性痤疮患者的病因多见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司,升清降浊不足,在外则肌肤失养,腠理闭阻,在内则阴火内生,上炎于表,而生痤疮,为里虚表实之证;治疗当补脾气虚之不足,清在表之伏阳;在补脾调气的基础上清泻在表之实邪,中病即止,后继以顾护脾胃收功,防止病情反复发作,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

    痤疮皮肤病中医药疗法补气清表专家经验

    基于阴火、君火及相火探析张振贤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伴负性情绪经验

    王靖涵唐暐崔孔蛟史佳宁...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属于中医学"虚劳""郁病"范畴.负性情绪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等状态,为CFS的重要伴随症状,也是促使CFS发生不良转归的重要因素.张振贤教授认为,CFS的病机根源为脾胃气虚,病机核心为君火受扰.气虚日久清阳下陷,纵容下焦阴火以下犯上,侵扰君火;同时气虚日久转为气郁,气郁化火则相火妄动,向下煎熬真阴,向上扰动君火,造成CFS伴随负性情绪的产生并促进CFS病程的不良转归.从阴火、君火及相火角度,探析张振贤教授辨治CFS伴负性情绪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1则.

    慢性疲劳综合征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病机中医药疗法

    "肾为后宫列女"探析

    屈宏德杜振华李应存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将肾取象比类为"后宫列女",认为肾主精为肾行"后宫列女"之职提供物质来源,肾藏志是"后宫列女"的功能基础,肾藏精是"后宫列女"的作用表现,肾主水是"肾为后宫列女"的隐喻体现;认为肾脏不同官职之间存在相同含义,基于"后宫列女"可认为"作强之官"体现了肾藏精与藏志的生理功能.

    作强之官后宫列女中医理论敦煌遗书

    肉豆蔻活性成分去氢二异丁香酚调控MDM2/p53信号通路抗结直肠癌的药效及机制

    艾方彬高瑞阳王子怡刘东徽...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去氢二异丁香酚(DDIE)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DIE的靶点,利用人类基因(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内置插件计算节点拓扑参数值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并采用体内外实验对富集到的核心靶点和关键通路进行验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DDIE对小鼠结直肠癌细胞CT26、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DDIE对HCT1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染色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DDIE对CT26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DIE对CT26、HCT116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利用SPF级雄性Balb/c小鼠构建CT26结直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小鼠分为模型组、伊立替康(CPT11)组(60 mg/kg,腹腔注射)、DDIE低剂量(25 mg/kg,灌胃)组、DDIE高剂量组(50 mg/kg,灌胃),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大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DDIE对结直肠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中肿瘤蛋白p53(p53)和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DDIE抗结直肠癌作用与p53信号通路相关.CCK-8结果显示DDIE可抑制结直肠癌CT26、HCT116细胞活力,其IC50分别为53.56 μmol/L、63.36 μmol/L,而对正常上皮细胞NCM460的活力影响较小,其IC50>100 μmol/L.划痕实验结果显示,10 μmol/L、20 μmol/L DDIE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T116细胞迁移能力(P<0.001).Hoechst染色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0 μmol/L DDIE能明显增加CT26和HCT116细胞凋亡率(P<0.05,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5 μmol/L和50 μmol/L DDIE能明显增加HCT116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以及CT26细胞中Bax的表达水平(P<0.05,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DIE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0.05,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DIE能明显降低CT26、HCT116细胞中MDM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增加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01),并能明显降低小鼠肿瘤组织MDM2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DDIE具有抗结直肠癌作用,其机制与上调p53蛋白表达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结直肠癌去氢二异丁香酚肉豆蔻抗肿瘤网络药理学小鼠模型中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