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谢建群

月刊

1007-1334

shzyyzz@126.com

021-51322541,021-51322545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

上海中医药杂志/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1955年6月创刊,是一份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有学术品味和影响的中医药学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期刊”。本刊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目标,既要全面展示上海地区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养生康复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也适当兼顾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对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的需求,在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上精心组织选题,精编刊物,以倡导新思路、新导向、新内容的“海派”风格,遵循“读者至上”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编辑方针,继续成为广大读者“开卷有益、拓展思路”的挚友。本刊注重栏目的设置,因为它既是从事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作者、读者与编辑进行交流的“眼睛”,更是我们共同辛勤耕耘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陈皮在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中的作用机制

    胡洁郑秦姜一陵步金洋...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探讨陈皮在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ACD)中的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异功散中陈皮与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治疗ACD的不同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进行动物实验明确陈皮活性成分在异功散治疗AC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草药成分目录平台(HIT)获取异功散方的组分,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或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药代动力学(SwissADME)数据库筛选,符合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标准的为最终获取的异功散活性成分.通过TCMSP、化合物靶点预测(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再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t)获取ACD的疾病靶点.借助韦恩(Venny)2.1在线平台获得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运用蛋白互作关系数据库平台(STRING)和Cytoscape v3.9.1软件构建蛋白质网络,通过Cytoscape中MCC算法筛选前30位的核心靶点,核心靶点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终通过Cytoscape构建"异功散活性成分-ACD-靶点"网络和"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②分子对接验证:比较陈皮区别于异功散方中其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③动物实验验证:建立ACD小鼠模型,进行药物干预,干预1周后检测比较各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脾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中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EK/ME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ERK(1/2)]、磷酸化逆转录病毒癌蛋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逆转录病毒癌蛋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p-P65/P65)蛋白表达,验证陈皮活性成分对AC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结果 ①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异功散活性成分为135种,作用于1 006个靶点,ACD疾病靶点1 474个,与异功散活性成分共同靶点为235个,计算筛选前30位核心靶点,构建得到"异功散活性成分-ACD-核心靶点"网络和"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发现陈皮的活性成分柚皮素及其作用靶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及其作用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核因子-κB[MEK-ERK(1/2)-NF-κB]通路可能在异功散治疗ACD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组小鼠的外周血WBC、SF明显降低(P<0.05),Hb、RBC、SI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柚皮素组脾组织p-MEK/MEK、p-ERK(1/2)/ERK(1/2)、p-P65/P65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提示,柚皮素组脾组织坏死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在异功散方中,陈皮的有效成分柚皮素通过减少MAPK3蛋白活化来下调MEK-ERK(1/2)-NF-κB通路,降低ACD小鼠炎症状态,恢复RBC稳态,调节铁代谢,改善贫血.

    慢性病贫血异功散陈皮柚皮素网络药理学中药研究

    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潘昊刘特张祯吕星航...
    66-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2只采取转基因法繁育的保留部分运动功能的ADAR2flox/flox/VAChT-Cre小鼠(AR2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以6只同批次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小鼠灌胃给予健脾补肾方[3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2 mL氯化钠溶液(9 g/L),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每周观察小鼠活动状况、体质量以及抓力、抗疲劳能力(滚轮测试)等行为学功能.第24周后取样,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脊髓前角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中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2(ADAR2)、转录反应DNA结合蛋白-43(TDP-43)的蛋白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脊髓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逐渐增长;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体质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与治疗组小鼠抗疲劳程度均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小鼠的抗疲劳能力下降相对模型组有所延缓.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抓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抓力下降相对减缓.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DP-43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DP-4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DA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ADAR2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严重,神经元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透射电镜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凋亡、髓鞘脱散现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部分髓鞘脱散、线粒体肿胀,相对于模型组,存在肿胀凋亡现象的神经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结论 健脾补肾方能延缓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减退,减少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和损伤,阻止散发性ALS(sALS)病理异常标志物TDP-43的生成,保护脊髓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与线粒体,有效延缓ALS小鼠疾病的进展与功能的丧失.

    肌萎缩侧索硬化健脾补肾方作用机制小鼠模型中药研究

    莪连颗粒调控JAK2/STAT3通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贾庆玲易志荣蒋凯林顾志坚...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探讨莪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揭示莪连颗粒治疗CAG的机制.方法 1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莪连颗粒组.除正常组外,模型组、莪连颗粒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综合法构建CAG大鼠模型,莪连颗粒组予莪连颗粒水溶液灌胃(剂量3.24 g/kg),干预周期均为40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组织病理;转录组学法进行建库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JAK2、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腺体形态规则,排列整齐规律;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排列紊乱;莪连颗粒组大鼠胃黏膜腺体形态尚完整,排列尚规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差异基因3 595个,其中上调1 203个,下调2 392个;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差异基因561个,其中上调174个,下调387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莪连颗粒干预CAG作用机制可能与趋化因子信号传导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密切相关.Western blot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SOCS3、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大鼠胃窦组织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01),SOCS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MNNG综合法成功复制CAG大鼠模型,借助转录组测序发现并经验证表明莪连颗粒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治疗CAG.

    慢性萎缩性胃炎莪连颗粒作用机制大鼠模型中药研究

    黄芪免疫调节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展

    曾雯周胜强黄佳谭玲娟...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长,目前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治疗过度、治疗不足、毒副作用大等问题.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免疫调节活性显著,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治疗肿瘤、重症肌无力、炎症性肠病、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免疫性疾病方面疗效突出.黄芪可多途径、多靶点防治免疫性疾病,现综述黄芪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Ⅳ、环黄芪醇及黄酮类化合物)调节免疫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黄芪免疫调节药理作用活性成分中药研究

    NLRP3炎症小体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干预进展

    刘晏东张彦军毛家伟李中锋...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骨质疏松症(OS)是一种以肌肉的质量、功能以及骨骼密度、强度同步衰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在O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LRP3炎症小体的持续活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肌、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病理改变,最终发生肌骨共减.通过综述NLRP3炎症小体在OS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对其干预的研究进展,揭示OS的发病机制,为中医药防治OS提供参考.

    肌少-骨质疏松症肌肉减少症骨质疏松症炎症中药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段文帅鄢卫平张会张维平...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控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神经再生等过程.综述VEGF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就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医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例如中药和针灸治疗能通过调节VEGF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再生和损伤修复,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验证,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脊髓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