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杭州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研究

    陈晓芬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对产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是形成新增长点、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杭州纺织服装产业亟需通过这两大创新路径实现产业的深刻转型与升级.文章通过采用区位熵分析法,从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两个维度出发,结合规上工业企业数据与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多维度剖析,全面揭示了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其深层次问题.研究发现,杭州纺织服装产业中三大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均面临创新发展多重压力,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层面存在显著的挑战与制约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数字赋能、深化技术创新,以及扩大集群效应和积极拓展市场等建议,旨在推动杭州及周边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

    杭州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中国古装影视剧服装领域研究热点及行业趋势分析

    冯旭珉王鑫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古装影视剧服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把握中国古装影视剧服装的发展态势,并为相关研究人员与行业提供客观的发展参考依据,本文利用CONCOR分析与LDA主题建模,从研究热点和行业发展趋势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究.分析得出,设计理念与美学追求、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发展要求、对角色的塑造及表现作用等研究热点,以及数字化新发展、跨行业联动的产业转型新趋势、文化传播与品牌打造新机遇、注重传统与创新的设计新要求等行业趋势.

    古装影视剧服装大数据分析LDA建模CONCOR分析热点研究趋势分析主题挖掘

    新疆营盘遗址出土丝织物染料和纤维品种及来源

    郭丹华杨萌发刘剑赵丰...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疆营盘遗址出土的汉晋时期部分纺织品进行染料和纤维品种鉴别,分析这批织物的纺织材料来源,为出土纺织品提供科学认知和后续保护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鉴别染料品种,采用形貌分析、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别丝纤维品种.分析结果明确了这批营盘出土的丝织品使用了川黄檗和西茜草染料;纤维采用家蚕丝和野桑蚕丝;推测这批织物中使用的家蚕丝纱线产自四川、湖南、湖北地区,野桑蚕丝纱线产自新疆本地,不同品种的丝线在原料产地采用当地产的植物染料进行丝线的染色,织物为新疆本地织造.

    营盘遗址染料纤维黄檗西茜草家蚕丝野桑蚕丝

    明代《汝水巾谱》所辑巾服特征与时代映射

    牛犁张秋莹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汝水巾谱》是现存罕有的融合明代巾服清晰图绘与文字辑注的古籍资料,全书绘制明代巾服32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汝水巾谱》成书背景和构成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图文互证法与艺术考古法分析所辑巾服的形制特征并进一步解析巾服所呈现的时代映射与客观局限.研究表明:《汝水巾谱》所辑巾服来源包含前代已有巾式和作者自创款式,基础结构按披幅划分为4种,巾体造型有平顶型、方顶型、弧顶型和穹顶型4种,装饰手法与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其辑录思想体现着作者对前代名士的仰慕和君子品性的向往之情,结合此书创制背景与辑录内容以此管窥晚明时期社会等级失序下文士巾服中追求复古、标榜奇异、推崇仙道的时代审美风尚映射.

    明代首服汝水巾谱图像巾服特征时代映射士人风尚

    民国男士礼服形象识别与审美探究

    高艺丹吕昉李加林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男士礼服西化的起点,同时预示着短衣时尚现代化的开始.文章通过认知模型,研究挖掘民国男士礼服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社会面貌,进而折射出着装者的生存境遇与人生价值的取向,并从中提炼民国男士着衣形象、形体及审美的识别探索.借由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和交叉研究法等通过男性独有的性别文化视角,对民国时期的礼服变革加以审视.研究发现,民国男士礼服着装在其形象中兼顾文与质的双重属性,在转化中形成独特的中西交融审美,并为现代审美形象的转换提供可读性与体验性.民国时期孕育出了时境所需的审美雏形,由此书写向现代化服饰迈进的重要伏笔.

    民国礼服形象识别男装审美

    日本古代"绵襖甲"与唐代"皂绢甲"渊源考略

    宋卓时
    13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期,日本曾仿照唐代甲胄样式大规模制造并装备了一种由丝绸制成的"绵襖甲".本文首先对中日两国现存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日本"绵襖甲"源于《唐六典》所载"皂绢甲",是一种用丝绸缝制并以丝絮填充的新型纺织物软甲.这种丝绸铠甲既能御寒又能抵御矢石,还可以穿着在铁甲之下缓冲铁甲所受冲击力,但最终因不符合日本实际战争情况而遭日本方面废止.而后通过将中日两国现存的图像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对唐代"皂绢甲"的真实规制与成造进行解析与探究,推测《唐六典》所载"皂绢甲"是以"鳍袖半臂"的形制出现.

    《唐六典》丝絮皂绢甲绵襖甲襖甲组配鳍袖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