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及演化特征研究

    郑玉雯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驱动力,还关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局.文章立足系统观,将纺织实体经济、纺织科技创新、纺织现代金融和纺织人力资源纳入统一框架,从四位协同视角探析1998-2021 年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引入协同学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序参量的转变表明建设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受创新和人才约束的作用增强;八大经济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效应均处在上行轨道上,经济区之间和经济区内部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

    纺织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四位协同演化特征哈肯模型

    中国传统印染非遗项目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牟娃莉刘蕾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印染非遗是推进印染技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对印染技艺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探究传统印染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传统印染非遗的空间分布规律.借助ARCGIS技术支持,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以动态视角对传统印染非遗的时空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传统印染非遗空间分布特征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基础物质条件,历史文化是主导因素,经济是促进发展因素.传统印染非遗时空分布研究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可为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传统印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ARCGIS影响因素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

    品牌驱动:基于设计管理的时尚丝巾展示策略研究

    常冉章海虹林巾煊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众多国内丝巾品牌在展示时所存在的滞后性问题,文章基于时尚品牌丝巾展示推广实际调研及案例研究整理,系统分析设计管理理论与品牌丝巾创新设计展示的关联,并根据时尚产业发展探析丝巾的展示设计优化策略.研究表明:设计管理学与丝巾展示在基本概述、适配应用、创新运作等方面存在关联性,基于设计管理理论探析出策略管理、流程管理、空间管理和形象管理四个维度的丝巾展示驱动路径,并提出丝巾展示创新需顺应时代,拓宽合作视角,利用好新兴数字技术与系统性设计思维等方面的融合,以期更好地为国内时尚产业的丝巾展示应用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设计升级转型思路.

    时尚产业设计管理爱马仕丝巾展示设计策略探析

    20世纪50-60年代外销绒织物设计特征探微

    龚建培王继胜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丝绸新品种、新花样开发设计的高峰时期之一,外销绒织物设计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以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刊印的《新品种》系列丝绸样本为基本线索,围绕不同类型绒织物的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工艺特征等展开探索和研究.着重对经起绒织物、纬起绒织物、素绒织物上的印花、雕绒及静电植绒织物的经典样本进行起绒工艺、纹样设计、艺术特征的分析,探讨此时期绒织物发展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0世纪50-60年代外销绒织物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工艺特征

    维生素E黏胶/石墨烯锦纶/蚕丝复合功能交织物的制备与研究

    李诗雅张金珍金肖克丁圆圆...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 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比例和组织结构对功能性表达的影响关系,结合模糊多准测决策法(F-MCDM)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纬纱的投纬比和织物组织对织物的功能性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是交互的复杂作用.当纬纱中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的投纬比为1︰1、织物组织为八枚缎纹时,织物试样的四种功能性表达最好.

    蚕丝维生素E黏胶石墨烯锦纶复合功能交织物响应面分析技术模糊多准测决策法

    全天候被动辐射保暖织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李本辉敖书玉孙丰鑫苏旭中...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人体体温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空间供暖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被动式辐射保暖技术可以有效地节能及满足个人热舒适,在个人热管理中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棉织物为基材,采用聚多巴胺辅助金属沉积效应,在棉织物表面原位还原银纳米颗粒,制备了高效能被动辐射保暖棉织物.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棉织物对太阳光谱峰值的反射率由原来的73.54%降低到15.76%,对人体红外辐射的反射率提高到43.18%以上.在室内环境下,由于改性织物对人体红外的高反射,其内层温度较于普通棉织物提高1.1℃;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通过改性织物对太阳光谱的高吸收性,体感温度可提高约6℃.此外,改性后的棉织物仍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和力学性能,因此该被动式辐射保暖织物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性热湿管理纺织品的发展.

    个人热管理辐射保暖功能纺织品棉织物光热转换户外纺织品

    纳米短纤维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于杨邹玉姣赵毅丽李妮...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凝胶以高水含量、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包封性能而备受瞩目,由于其在力学性能与模拟细胞外基质(ECM)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限制了其生物医学应用.引入具备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和良好单分散性的纳米短纤维,是弥补这些局限并扩展其应用潜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促进纳米短纤维复合水凝胶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短纤维的功能化方法及其与水凝胶的复合方式,并分类介绍了复合水凝胶在组织工程、药物递送及生物传感与检测这3个方面的生物医学应用.最后,结合短纤维复合水凝胶当前发展分析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纳米纤维功能化短纤维水凝胶组织工程药物递送传感与检测

    废旧蚕丝回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封丹罗力源周璇曾繁强...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净化环境、减少垃圾排放、节约资源和更大程度开发蚕丝纤维的价值,文章综述了废旧蚕丝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及其主要应用.分析了废旧蚕丝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归纳了废旧蚕丝纤维和茧丝绸业丝胶蛋白的回收方法及其主要再应用领域,并对废旧蚕丝纤维回收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总结与展望.分析认为:利用化学回收法对废旧蚕丝纤维进行回收,通过提取丝素材料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目前对废旧蚕丝纤维的回收再利用还存在利用率较低及开发丝素材料的新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对今后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废旧蚕丝回收方法循环再利用丝素材料化学回收法

    基于Vision Transformer与迁移学习的裤装廓形识别与分类

    应欣张宁申思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裤装廓形识别与分类模型的分类不准确问题,文章采用带有自注意力机制的Vision Transformer模型实现裤装廓形图像的分类,对于图片背景等无关信息对廓形识别的干扰,添加自注意力机制,增强有用特征通道.为防止因裤型样本数据集较少产生过拟合问题,可通过迁移学习方法对阔腿裤、喇叭裤、紧身裤、哈伦裤4 种裤装廓形进行训练和验证,将改进的Vision Transformer模型与传统CNN模型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模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Vision Transformer模型在4 种裤装廓形分类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7.72%,与ResNet-50 和MobileNetV2 模型相比均有提升,可为服装廓形的图像分类识别提供有力支撑,在实际服装领域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裤装廓形自注意力机制Visiontransformer迁移学习图像分类廓形识别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环保服装购买意愿与行为差距的影响因素

    刘丽娴张文文李浩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消费者环保服装购买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基于414 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扩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环境知识,并考察了感知审美风险和环保服装可得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环境知识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购买意愿;感知审美风险对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环保服装可得性则有正向调节作用.这些发现为环保服装企业提供了策略参考,可提升环境知识、减少审美风险感知、提高产品可得性,以促进购买意愿向行为的转化,推动可持续时尚发展.

    环保服装购买意愿购买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环境知识感知审美风险环保服装可得性购买意愿与行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