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

    杨梦馨李浩云Iqbal M Irfan孙丰鑫...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软体气动机器人制备成本高、设计灵活性差、功率密度低、控制技术复杂等问题,文章以鞘芯结构的涤纶/氨纶弹性纱为基材编织针织罗纹组织,以涤纶纱为纬向衬垫纱间隔织入,形成力学各向异性的针织衬纬组织,并将该衬纬组织作为包覆层与气囊内胆装配,实现具有高致动应变、低能量耗散的高性能纺织基气动机器人开发.文章通过力学性能和驱动变形测试,表征分析了衬纬组织织物层的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和针脚排列方式等因素对软体机器人驱动性能、变形特征、输出力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纺织基软体机器人展现了优良的弯曲应变(弯曲曲率可达 0.27 cm-1),高的驱动力输出(13 N/kg).此外,开发的纺织基气动机器人具有低成本、设计灵活快捷、操控简单等优势,可通过编织结构设计和针脚方向的配置实现多模式的复杂变形,在可穿戴医疗康复训练设备和软体抓取器件等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软体机器人智能驱动器多模式运动医疗可穿戴纺织结构预编程

    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设计研究(1949-1988年)

    陈果龚建培张志贤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1988 年的中国现代丝绸文化是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化和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缩影.这一时期的丝绸文化虽由文献、档案、实物等媒介保存着历史情境和社会框架下重建文化记忆的种种特质,却也面临着记忆个体淡出、记忆媒介分散、记忆传播低效等问题.为了活化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指导,论述了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现状,从记忆内涵、记忆媒介的维度重新梳理其内在结构,并结合信息可视化设计、APP交互设计、3D虚拟场景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现代丝绸文化复述、复现与复活的新思路及新路径.

    文化记忆丝绸文化数字化设计中国现代知识图谱交互设计虚拟场景设计

    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陆兴忍高慧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高品质生活,正成为举国上下的文化共识.为了将作为纺织非遗的"汉绣"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文章基于 SWOT理论和问卷调查,对汉绣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进行调研和评析,揭示汉绣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各级政府持续带动高校对接汉绣研发,实现产学研旅融合;持续加强对汉绣人员的扶持、培训、宣传;凝聚力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汉绣知名品牌;持续以各类"汉绣 +"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创新发展;引领汉绣与新媒体、高科技的融合,强化汉绣创新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统工艺传承SWOT创新性发展

    可持续视域下的模块化运动鞋品设计

    余森林叶林栋
    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现有运动鞋品的回收困难、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可持续问题,文章通过分类整理现有可持续与模块化鞋品,总结并归纳运动鞋可持续性的优点与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视域下的模块化运动鞋品设计策略.首先基于系统-功能-结构分层模型分析运动鞋结构与功能,为模块划分提供依据并与用户需求构建联系.采用桌面调研、问卷、访谈等收集用户需求并总结,为模块划分和后续设计提供依据.其次以生命周期设计与再循环设计为原则进行材料选择,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角度,构建从购买到回收置换的系统流程.最后从四方面设计要素进行具体设计实践验证,将所提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运动鞋设计中,改进方案在可持续方面有较好提升,为运动鞋的可持续设计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模块化设计可持续设计运动鞋设计设计策略系统设计绿色材料

    纺织精炼酶对蚕丝脱胶工艺条件优化及性能影响

    马忻狄黄元元全军梁红娴...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蚕茧脱胶率和蚕丝性能,实现绿色环保的蚕茧脱胶工艺,可对蚕茧进行酶法脱胶.文章采用碱性蛋白酶(NP-TEE)和纺织精炼酶(AP-TRE)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率、单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及白度作为考察蚕丝性能的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蚕茧酶脱胶法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酶脱胶工艺对蚕茧脱胶效果均有影响,用纺织精炼酶法脱胶后的蚕丝性能与碱性蛋白酶法脱胶相比更好.纺织精炼酶对蚕茧的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 55℃、酶解时间 60 min、酶体积浓度 5 mL/L,得到蚕茧脱胶率 17.07%,单根蚕丝纤维平均断裂强力12.20 cN/dtex,白度(66.04)高于原蚕茧(58.78);红外光谱表明,采用纺织精炼酶法脱胶后的蚕茧与原蚕茧结构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与原蚕丝相比,纺织精炼酶脱胶后蚕丝表面更加光滑平整;热重分析显示,纺织精炼酶脱胶后蚕丝的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蚕茧蚕丝纺织精炼酶碱性蛋白酶脱胶

    基于光谱特征和图像处理的真丝织物光泽研究

    朱巧武梁帅童丁雪梅裴刘军...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评价织物品质与风格时需要对织物的光泽感进行评价,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泽评价技术较其他评价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关键的织物图像光泽特征的构建上,仍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选用本白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浅色样本,蓝色和黑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深色样本,粉红色和棕色样本验证分析结论.通过真丝织物的光谱数据分析对光泽度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的织物光泽图像特征对织物光泽评价.本文通过对真丝织物的光谱数据分析,发现织物的颜色明度与主观评分相关性很低,颜色的色相显著影响主观评分结果.并且织物的波长反射率在 530~560 nm改变时,对织物光泽的主观评分影响最大.以此建立的织物光泽图像特征,表明织物表面亮点与整体表面背景亮度的对比度是基于图像处理评价技术的关键之一.

    真丝织物光谱特征主观评价数据分析图像处理

    碳纳米管纤维基热电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余龙邱华顾鹏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温差发电的柔性热电器件具有可持续、环保和可穿戴的优点,但是多数热电器件需要利用金属电极相互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热电器件的整体性能.本文利用 OA和 FeCl3 对碳纳米管纤维进行 N型和 P型掺杂,制备了无需金属电极连接的具有连续 P-N 结构的热电纤维,并且利用热电纤维制备了 3D 热电器件.结果显示,N型和 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热电纤维分别具有-69.7、62.2 μV/K的高塞贝克系数和 552.9、431.4 μW/(m·K2)的高功率因数,3D热电器件能够利用人体与环境之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差产生开路电压,并可用作简单的温度传感器.这种 3D热电器件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在柔性自供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纤维P-N结构热电纤维热电器件温度传感器

    针织物的感温变色涂层整理及性能研究

    张传茹刘怡君王金凤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人体温度变化可视化,设计开发了智能温度监测变色织物.选择云母改性凉感涤纶长丝编织三种不同组织结构的针织物作为基布并对其进行感温变色涂层整理.采用 2 种不同变色温度及变色效果的可逆温敏变色粉末,与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等按一定比例制成变色涂料,将其涂覆在织物表面得到不同温度范围的变色织物.分析水性聚氨酯质量分数、烘干温度及烘干时间对变色织物的色牢度、透气性等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不同组织结构对变色效果、响应速度等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密度越大,织物的响应速度越慢,透气率略有下降;水性聚氨酯质量分数达到 60%,烘干温度 90℃,烘干时间 7 min时,织物的色牢度最好;以凉感纬平针织物作为基底时,织物的变色性能及服用性能综合效果最佳.

    温致变色多阶段变色HSB色彩模型透气性响应速度色牢度

    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

    殷霞张士进田明伟刘红...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可穿戴智能系统的进步对柔性压力传感器提出迫切的需求.其中,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因其原理简单、易于加工、集成效率高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如何实现传感器在宽压力监测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仍是研究者们要面临的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除了选择先进的功能材料和合适的衬底材料,优化传感器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立足于传感器件的结构设计,分别介绍了一维的纤维/纱线传感器件,基于表面微结构、纳米结构构筑的二维平面传感器件及具有空间结构和高空隙的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实现了传感器件性能的提升,最后分析了其在医养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进展.

    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结构设计医养健康一维纤维/纱线传感器件二维平面结构传感器件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健康监测

    柔性汗液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闫晗刘丽妍李至洁罗丹...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穿戴传感器以独特的监测模式(实时、连续、非侵入性)在医疗、体育、健康监测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汗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标记物,如代谢物、电解质和各种激素等.汗液可以反映人体的劳累程度、疾病、压力水平、运动情况等,与可穿戴技术相结合,汗液传感器有望实现低成本、实时、原位的汗液监测.本文从柔性汗液传感器的基底材料种类入手,介绍了近年来汗液传感器常用的基底材料,并概述了柔性汗液传感器在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汗液传感器柔性智能可穿戴健康监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