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准科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协会
标准科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协会

月刊

1674-5698

wsqm2009@163.com

010-64906721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写字楼B座10层

标准科学/Journal Standard Science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创刊于1964年1月15日,是由原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中央级科技期刊,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是国内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领域专业性、应用性、指导性并重的大型月刊。邮发代号为2-662,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为10元。 1964年,为了贯彻与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适应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技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国外科学技术文献编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前身——《标准化译丛》双月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杂志于1966年10月停刊,直至1973年8月复刊。1978年起改为月刊,1979年更名为《国外标准化动态》,1983年改由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编辑出版。1986年,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大报道范围,杂志更名为《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自创刊以来,以改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宗旨;以宣贯重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研讨和交流世界各国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和新鲜经验为主要内容。始终坚持“从国内的实际需要出发,兼顾普及与提高”的编辑方针,注意发扬“国内外并重”的特色。   从创办之日起,杂志即以宣传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化为己任,为我国推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和技术准备;自1973开始,大量报道了国外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日本全面质量(TQC)和质量管理小组(QCC)的情况,为我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贡献;1984年,在国内率先译载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草案)及相关文件,为我国制订和宣贯相应的国家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做了先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1989年后,大量介绍了认证审核、高新技术的标准化等内容;近年来,又重点开展了对名牌战略、世贸组织贸易规则、环境管理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各国标准化战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改革等的宣传报道。40年来,为发展我国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质量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主要栏目有:“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经营”、“名牌战略”、“质量技术”、“标准化研究”、“企业标准化”、“高新技术标准化”、“农业标准化”、“认证”、“ISO9000论坛”、“ISO14000论坛”、“WTO论坛”、“人才工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金融标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何源李鹏程杨洁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标准是界定项目、资产和活动是否"绿色"、避免"洗绿"的关键技术依据,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以2015-2023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主题为"绿色金融标准"的中英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绩效分析和科学图谱分析,总结中外绿色金融标准化研究趋势,提出未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中文论文绿色金融标准化的研究热点从"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体系研究向环境信息披露、ESG、高质量发展转变,自2022年,研究前沿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转型金融.英文论文的研究热点从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体系向公司社会责任、ESG转变,自2019年,研究前沿为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未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化应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国内外一致性程度,推动我国话语体系与国际趋同;加快补齐绿色金融标准短板,出台转型金融统一指导标准;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供给结构,建立国家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共同构成的二元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绿色金融标准化文献计量学科学图谱分析

    我国司法鉴定团体标准治理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白田宇邵景文何晓丹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正式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团体标准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团体标准快速涌现.然而,我国司法鉴定领域团体标准的管理和运行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顶层设计缺失、裂化和市场化风险以及未形成有效闭环等问题.司法鉴定的本质属性是法律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司法鉴定标准作为鉴定人进行专业鉴别和判断并出具司法鉴定意见的依据,应具有统一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公认性.本文基于司法鉴定标准统一性的"限制性"要求与团体标准的"鼓励性"制定、标准的"供给"和"适用"之间的冲突,探讨司法鉴定团体标准治理路径,旨在促进司法鉴定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

    司法鉴定团体标准标准化治理路径

    数据采集流程认证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焦俊章张勇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受到了质疑,数据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数据治理的一项挑战.本文以标准视角,创新性地提出数据采集流程认证机制,界定了必要采集和非必要采集数据的概念,在构建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博弈的基础上,利用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了双方的稳定策略与博弈路径,通过模拟仿真进一步讨论了平台企业认证成本对双方博弈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企业"完成认证"、消费者"全部授权"是博弈理想的稳定策略;(2)平台企业初始策略选择会影响消费者的策略选择,最终形成"U型"曲线;(3)平台企业的认证成本会影响模型演化的速度和结果.研究结果为平台企业个人数据采集流程认证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对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数据采集标准认证机制演化博弈

    美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施琴姜冠男张笑雪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以促进和保障美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地位.本文对美国政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历程、现状和趋势开展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参考.

    标准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化

    局校科技合作成效评估标准体系构建探析——以气象部门局校合作为例

    崔晓军何勇赵亚南吴明亮...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气象部门2018-2022年局校科技合作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气象部门局校科技合作现状及问题,探索构建由基础通用、局校科技合作成效评估保障、科研项目合作评估、联合团队组建评估、联合平台(及机构)建设评估、局校合作科技成果在气象部门转化评估、局校科技合作成效评估成果等7个子体系组成的局校科技合作成效评估标准体系框架,提出局校科技合作成效评估标准体系实施应用对策建议,以促进评估结果的转化应用.

    局校合作科技合作成效评估标准体系

    标准文献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体系构建

    夏磊方思怡顾晓虹蔡焱...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数字化转型是标准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标准的重要载体形式,标准文献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本研究从标准文献的自身特点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提出了标准文献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概念,基于此构建了标准文献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体系模型,并围绕模型中的核心理论作简要阐述,为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标准文献数字化转型标准文献标准化数据挖掘

    浅析日本产品伤害事故信息收集与公开制度对消费品召回的影响

    于晶丁洁王长林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伤害事故收集、消费品召回监管、预防产品伤害事故发生,长期困扰产品安全监管部门.文章以日本《生活消费品安全法》修订前后的日本产品伤害事故数据和消费品召回数据为基本素材,分析日本产品伤害事故信息报告和公告制度对消费品召回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产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产品伤害事故信息收集与公开消费品召回产品安全管理

    特别贸易关注视角下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江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农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例

    管旭琳刘颖邓敏唐润...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农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例,选取江苏对外商品出口额和国家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考察对象,从定量研究方法上对特别贸易关注视角下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江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特别贸易关注技术性贸易措施产业影响高质量发展

    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

    狄矢聪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标准数字化平台是推进标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形势下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收集和整理平台建设典型需求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案例,归纳总结特点和优势,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参考架构、核心系统、主要功能5个维度形成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机制初探.结合技术演进和工作举措,深入探究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发展路径.围绕充分调研、过程监督、动态调整、人才物资4个方面提出了平台建设的保障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机制发展路径

    "近零碳"目标下港区多能互补标准体系研究

    王晶赵鲁华王伟史砚磊...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多能互补技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国内主要沿海港口为对象,聚焦港区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开展多能互补技术标准研究,基于系统工程学方法构建港区多能互补标准体系,利用港区承载的可再生能源自然禀赋与清洁能源应用,通过多能互补技术的能源结构优化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多能互补近零碳港区标准体系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