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地震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地震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李山有

季刊

1007-6069

jwee@iem.ac.cn

0451-86652425

150080

哈尔滨市学府路29号

世界地震工程/Journal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促进地震工程学理论、实验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促进海内外地震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不断推进该领域综合的抗震防灾和减灾事业向前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腔钢-混凝土组合壁式柱弱轴方向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孙宏宇郑宝磊王少杰李辉...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各种截面型式的多腔钢-混凝土组合柱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可装配建造性能,与异形柱面外有侧肢不同,保证矩形截面壁式柱弱轴方向的抗震性能更为重要.为了探究多腔钢-混凝土组合壁式柱弱轴方向的抗震性能与受力机制,运用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压弯荷载作用下,多腔钢-混凝土组合壁式柱弱轴方向的滞回曲线饱满,其全过程受力可划分为稳定承载、转化过渡和峰后二阶效应显现三个阶段,试件对应的两个特征分界点的层间位移角分别为 1/57 和 1/27;试件屈服点和失效破坏点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分别为 1/85 和 1/23,均大于规范限值,延性系数为 3.73;两端钢管、中间钢板和腔内混凝土可协同受力,混凝土未见明显压碎和开裂,钢管和钢板未见明显损伤;所得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高,骨架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为 4.6%.上述成果深化了对多腔钢-混凝土组合壁式柱弱轴方向抗震性能的认知,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多腔钢-混凝土组合壁式柱弱轴方向抗震性能二阶效应钢管混凝土

    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的动力试验与数值分析

    刘文光汤佳铃张强陈睦锋...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层正交导轨隔离水平地震,并通过预拉弹簧绳实现自复位.考虑系统摩擦与弹簧绳刚度,建立了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的理论模型,完成了不同工况下的隔震系统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越高,隔震系统的隔震率也会相应提升.在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为 0.15、0.2、0.4、0.62 g 时,隔震系统平均隔震率分别为50%、58%、75%、82%.在相同峰值的地震波及楼面波地震动输入下,隔震系统均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且能够实现系统自复位.最后建立了浮置物隔震支座-浮置物体系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隔震系统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设备隔震支座水平隔震振动台试验有限元分析

    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理论模型及振动台试验

    祝存平王嘉宇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高层减震结构体系,将核心筒与外框架采用柔性滑动连接,并集中设置聚合阻尼减震系统,充分利用内部核心筒和外框架的侧向变形差耗散地震能量;建立了聚合阻尼减震结构的简化质点系模型,并得到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传递公式;完成了模型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最后通过工程算例分析得到了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内核心筒、外框架的地震响应和减震效果,进一步探讨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体系的塑性损伤状态,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可有效控制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

    聚合阻尼耗能减震层振动台试验地震响应

    基于环境激励的厦门财富中心动力参数实测分析

    郭阳傅大宝蔡辉腾金星...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环境激励下不同测点反映的模态信息情况,在厦门财富中心布置结构台阵获取环境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采用Welch平均周期图法获得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曲线,并在此基础上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比较不同测点的PSD曲线和模态识别结果,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结构基底、自由场地和基岩场地三个测点PSD曲线在 0.1~1.0 Hz频段高度相似,该频段是由场地次级微地震引起的;不同之处在于结构基底测点PSD曲线Z向峰值是结构竖向基频,而自由场地峰值是场地基本频率.2)结构低楼层测点主要反映其测试方向上的模态频率,而高楼层测点能够反映多方向的模态频率.高楼层测点反映的模态信息更丰富,但易受到密集模态的影响.3)有限元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表明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结构的真实动力特性.

    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环境激励平均周期图法结构模态有限元模型

    嵌入式钢管混凝土墩柱-盖梁承插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王建飞王丽锋王利辉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制装配桥梁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和环境扰动少等优点.为满足预制装配桥梁下部结构的建造需求,结合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提出一种新型的嵌入式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墩柱-盖梁承插连接节点.开展 1∶3 缩尺的拟静力试验,揭示节点的损伤发展和失效模式,探究承插深度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ABAQUS建立节点的精细化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2倍CFST直径的承插深度可保证损伤发生在节点区域以外,盖梁保持弹性状态,通过分析滞回曲线、承插能力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验证了新型节点良好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节点数值分析模型可以合理精度预测节点的整体地震响应和承载能力.研究工作可为预制装配桥梁下部结构在中高烈度区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预制装配桥梁承插连接墩柱-承台节点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桥墩恢复力模型与滞回性能研究

    李春雨贾和举李运生王军文...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且实现经济快速的震后恢复,提出一种新型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桥墩(PDS-SCCP).文中对PDS-SCCP的整体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建立了反映其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 ABAQUS 建立 PDS-SCCP 的数值模型,并将ABAQUS计算结果与恢复力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PDS-SCCP的滞回特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PDS-SCCP可以实现预期的工作机制,其塑性损伤集中于可更换耗能装置,混凝土墩身基本保持弹性,复位装置能够稳定地为桥墩提供恢复力.

    自复位桥墩碟形弹簧恢复力模型滞回性能可更换

    间歇固结排水条件下上海原状饱和软黏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戴世安崔振东廖红建
    17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铁列车荷载引起的地基长期沉降,既有动三轴试验研究往往忽略高铁运营期间存在间歇期、加载方式实际为分阶段加载的情况.基于此,本文通过一系列循环三轴试验研究间歇阶段固结排水条件下上海饱和软黏土在动应力影响下的动力特性,并探讨不同动应力和不同加载方式对土体轴向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动应力影响下,间歇期固结排水产生的轴向累积塑性应变增量随间歇阶段的后移始终呈非线性减小的发展趋势;当振次相同并且动应力幅值为10 kPa时,分阶段加载产生的累积塑性应变大约是连续加载的 3 倍;当振次相同并且动应力幅值为30 kPa时,连续加载产生的超孔压大约是分阶段加载产生的超孔压的 5 倍.分阶段加载使高铁地基产生更大的沉降,对高铁运营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铁荷载原状饱和软黏土分阶段循环加载间歇固结排水动力特性

    冻土动力学研究综述

    陈克政丁琳孙剑飞
    18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冻土动力学是寒区岩土工程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冻土抗震和抗长期循环荷载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冻土动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回顾了冻土动力学参数、冻土动强度、冻土动蠕变破坏特征和冻土动蠕变强度的研究进展,并对部分冻土动态本构模型和动蠕变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对冻土动力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冻土动力学参数动强度动态本构模型动蠕变动蠕变模型

    基于BAS-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王晨晖袁颖吕国军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地震经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天牛须算法(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优化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以 1996-2014 年破坏性地震经济损失为样本数据,选取震级、震中烈度、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等 4 个影响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向量,直接经济损失为输出向量,同时利用BAS优化ELM模型变量,从而消除了随机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最终建立基于BAS-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将建好的BAS-ELM模型用于测试样本的预测,并同其它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S-ELM的预测准确率为97.244%,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地震经济损失极限学习机天牛须算法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

    付锐肖东升
    206-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压埋人员方位是震后搜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对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定位到被压埋人员.利用WiFi探针捕捉被压埋手机发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数据,采用高斯-卡尔曼混合滤波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解算出的压埋距离为基础,融合对数衰减模型与多项式衰减模型,建立多衰减模型融合的压埋距离修正模型,获取更为精确的压埋距离.通过加权六点质心定位算法求解压埋手机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多衰减模型融合的压埋距离修正模型定位误差为0.579 m,相较于单一的信道衰减模型与神经网络,定位精度分别提升43.5%、30.9%和12.7%.

    地震救援PSO-BP神经网络加权六点质心定位多信道模型混合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