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核地质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核地质科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世界核地质科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李子颖

季刊

1672-0636

sjhdzkx@126.com

010-64965429

100029

北京市9818信箱(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

世界核地质科学/Journal World Nuclear Geo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国家科技期刊办刊方针,紧紧围绕我国核地质学中心工作和发展前沿,及时跟踪和报道核地质理论、技术,为我国核地质工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为世界各国核地质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也为我国核地质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铀金矿地质科研、找矿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鉴的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在新形势下,该刊将一如既往,继续办好本刊,为我国核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孔雀河斜坡带无人机航磁应用效果分析

    周俊杰胡跃彬胡渤黄申硕...
    1192-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航磁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高效低成本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铀矿勘查领域已得到初步应用.为评估无人机航磁方法在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适用性,探讨其与传统的地面高精度磁法的探测效果差异,以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带为例,从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解译及探测效率等方面对无人机航磁和地面高精度磁测开展对比.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无人机航磁和地面高精度磁测的磁异常相似程度高,其与化极地面磁异常上延200 m后特征基本一致,但异常更为光滑,避免了浅表的人文干扰影响;尽管无人机航磁的异常幅值相对较小,但也能反映小至几纳特的弱磁信息,可用于小异常的探测.结合无人机航磁和地面高精度磁测对孔雀河斜坡带的断裂构造、隐伏岩体和地层特征等进行解译,认为该区中、新生界地层基本保持单斜特征,区内小规模局部异常可能是浅层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反映.除探测效果外,无人机航磁探测效率也较高.因此,在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无人机航磁可作为地面高精度磁测的替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人机航磁地面磁法探测效果孔雀河斜坡带

    基于统一计算架构加速的γ能谱分析系统设计

    谢浩浩王仁波陈锐
    1203-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核科学与技术应用中,γ能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传统的γ能谱分析系统在处理高通量数据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情况下,常常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提高γ能谱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通过设计一种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加速的γ能谱分析系统,来提高γ能谱分析的处理速度与效率,从而满足高通量数据处理的需求.为此,本研究采用一种新颖的系统架构CUDA并行计算方法,利用CUDA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实现γ能谱的快速处理.该系统实现谱光滑、峰值检测和核素识别等关键步骤,能够有效地处理多张能谱图.通过将这些计算任务分配到多个处理核心上,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方法所需的复杂计算从而实现计算任务的加速.此外,为了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多次测试,收集大量数据,以确保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结果显示:基于CUDA的γ谱分析系统在处理效率方面相比于传统的CPU计算方式,其处理效率提高数倍,系统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得到保证.本研究设计的基于CUDA加速的γ谱分析系统,通过并行计算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满足高通量数据处理的需求,同时保持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γ能谱分析CUDA加速计算系统设计

    矿井瞬变电磁法在探查豫西某金属矿井下导水通道中的应用

    苏彦龙
    1214-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豫西某金属矿巷道顶板裂隙淋水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为寻找岩层裂隙导水通道位置,封堵出水点.选用矿井瞬变电磁法采用重叠回线装置在巷道掘进头处进行超前探测.对线框匝数、线框边长和叠加次数等开展参数试验,选择最优施工参数,采集并绘制出视电阻率断面图.结果显示:增加发射线框匝数可以增强电磁信号;增加接收线框的匝数可以提高信噪比;线框边长越大其探测深度越大,获得的深层信息越多;增加叠加次数使采集的数据更稳定,压制干扰的效果更好.通过本次试验及应用,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可以探测到导水通道的大致走向,经钻探验证圈定的富水异常区位置准确,为类似矿井寻找导水通道提供借鉴意义.

    矿井瞬变电磁法重叠回线导水通道

    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裂隙封闭行为研究综述

    田霄王驹汪佳伟
    1226-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裂隙是地下水及放射性核素向外迁移的潜在通道,是影响处置库长期安全性的不利因素.在处置库关闭后的长时间内,这些裂隙可能因应力重分布、矿物溶解-沉淀等多种机制发生变形甚至"封闭",从而改变处置库多重屏障系统性能.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关于裂隙封闭行为的研究文献,分析可能导致处置库围岩裂隙封闭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裂隙封闭相关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为后续实验研究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文献综述表明,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处置库围岩裂隙在多场耦合条件下实现封闭的可能性,认为裂隙中矿物自由面溶解-沉淀和压力溶解是裂隙封闭的关键机制,其过程受控于温度、应力、矿物成分与粒径和孔隙水化学组成等多种因素.未来研究应结合室内实验和地下实验室现场试验,建立并优化综合性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以提升对裂隙长期演化行为的预测能力,从而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安全评价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裂隙封闭压力溶解多场耦合安全评价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脊椎动物资源监测

    彭亮飞熊能夏子通凌辉...
    1235-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山地下实验室作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重要设施,其场址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对于评估实验室施工和运行的环境影响和安全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红外相机监测法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实验室周围5 km内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依据场址区域的动物资源特点提出符合该区域生态特点的长期监测方案,为安全评价提供本底资料和科学依据.2019-2023年共记录到脊椎动物3纲16目32科46种,珍稀濒危物种比例较高,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记录到的物种主要为古北界物种,分布型主要为中亚型.鸟类多样性最高,居留型以夏候鸟为主.多年监测发现,场址附近动物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波动,尤其是鸟类.动物种类的变化除与监测数据积累有关外,更多的是由迁徙季节偶然路过的鸟类物种引起.针对地下实验室场址区域脊椎动物资源特点,本研究建议通过6条鸟类样线、8个啮齿类样方、1个爬行类样方及25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场址区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长期监测.建议未来关注场址区域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各类群稳定分布的优势物种的种群数量,如爬行类中的变色沙蜥,鸟类中的石鸡、漠䳭、黑尾地鸦、白喉林莺、荒漠林莺和荒漠伯劳等,中大型哺乳类中的赤狐、蒙古兔、猞猁、戈壁盘羊和鹅喉羚等;小型哺乳类中的子午沙鼠等.

    北山地下实验室脊椎动物生态系统动物监测

    中放α泥浆超铀核素酸溶浸取处理研究

    李小平张玉清阳帆谢伟婷...
    1245-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工艺产生的中放废液在贮存中析出部分化学泥浆,其超铀核素含量较高,达到中等放射性水平,属于中放α泥浆,其严重影响老罐区的退役进程,亟需处理处置,目前国内暂无工程化应用的处理方案和处置条件.为后续大规模工业处理和处置,某厂拟定中放α泥浆酸溶去超铀核素的技术路线,以实现泥浆水泥固化处理近地表处置的目的.泥浆酸溶浸取超铀核素至溶液中是泥浆降级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本研究采用真实α泥浆开展不同浓度硝酸溶解浸取中放α泥浆的超铀核素,主要完成代表性泥浆含水率测定、酸溶浸取实验条件探究和低浓度硝酸溶解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老罐区储存的代表性中放α泥浆含水率介于65%~70%之间,单一硝酸可实现泥浆的溶解,溶解率介于65%~70%之间.推荐的实验条件为:硝酸浓度8mol·L-1,硝酸与泥浆体积质量比4∶1,超声+机械搅拌,高温(80 ℃)溶解,溶解时间30 min以上,可实现中放α泥浆超铀核素浸出,超铀核素浸取率达96%.本研究为泥浆降级处理奠定基础.

    中放α泥浆超铀核素酸溶浸取浸取率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90Sr测试中210Bi干扰的修正研究

    张会乔张若煊时燕华李雪明...
    1253-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化学元素的稳定同位素与其放射性同位素化学性质一致的基础理论,本研究选取锶、钇、铅和铋的稳定同位素作为研究对象,参照EJ/T 1035-2011萃取色层快速法,通过对淋洗液分次收集并测量,绘制锶、钇、铅和铋的淋洗曲线,探究树脂吸附、解析效果,验证210Bi是否影响90Sr的测量.在210Bi与90Sr的不同活度比条件下,研究90Sr、210Bi在测量时的相关性.针对90Sr测量时210Bi的干扰,提出一种修正方法.实现快速、准确分析环境土壤样品中90Sr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210Bi对萃取色层法分析90Sr存在干扰;通过加入标准平衡溶液使210Bi与90Sr活度比为0.5、1和3时,不除铋的条件下90Sr加标回收率分别达到129.7%、165.4%和277.9%,证明90Sr测量结果与样品中210Bi的含量呈正相关;在210Bi与90Sr活度比≤2条件下,对样品源进行二次测量,将测量值带入修正公式,90Sr加标回收率经计算在97.9%~105.2%之间,验证修正方法的可行性.

    90Sr210Bi干扰修正方法加标回收率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云南禄丰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冯博程旭范芳卢辉雄...
    1260-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禄丰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区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禄丰市为研究区,结合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基于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构建以栅格为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选取不同评价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以近10年汛期月(5-10月)累计平均降水量为诱发因素,开展危险性评价;选取建筑物、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等因子构建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价模型;根据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利用矩阵分析方法完成区内风险评价.结合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承灾体情况、险情等级及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结果显示,区内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恐龙山镇-妥安乡龙川江沿岸,面积为290.47 km2,占比8.16%;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高峰乡、彩云镇,面积为2 044.21 km2,占比57.48%;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妥安乡至高峰乡、金山镇、中村乡等地势平缓地带,面积为1 222.05 km2,占比34.36%.评价结果可为禄丰市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开展评价提供思路和参考.

    信息量模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禄丰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实验室放射性核素检测IAEA能力验证首创佳绩

    李多宏
    封3页

    信息动态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