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月刊

1007-6964

wes@sass.org.cn

021-63845104;53060606-2472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72室(西区)

世界经济研究/Journal World Economy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研究当代世界经济问题的论文和最新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贸易如何影响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中国272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赵春明杨宏举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数字贸易统一大市场"U型"影响企业效率开放度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基于动态递归GTAP-E模型的模拟分析

    丁纯曹雪琳
    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2023年5月16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生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CO2排放国将面临贸易成本上升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下跌.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受损情况,文章依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最终文本的具体细则,设置了五种欧盟征收"碳关税"模拟情景进行GTAP-E预测.文章还讨论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以及如中国或全球其他国家实施与欧盟对等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1)欧盟实施CBAM会产生出口贸易转向效应,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的同时增加了中国对其他非欧盟国家的出口.(2)欧盟CBAM对中国不同行业的贸易影响呈现异质性.短期内,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仅限于CBAM覆盖的产品;长期内全部产业出口都将受损.在所有国家和行业中,高碳排放国家和高碳强度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中国因较大的出口基数和各行业的高碳强度导致了劳动密集产业和资本密集产业贸易的"双重对外转移",出口的恶化程度最为显著.(3)中国相比接受"碳关税",在国内发展碳市场既能确保较低的碳泄漏,又可实现较为显著的减排效果.且实际上,欧盟CBAM的实施对减排的影响较小,而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尤其若全球均实施与欧盟对等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将急剧恶化,程度远大于对减排的影响.

    欧盟CBAM出口量贸易转向效应双重对外转移碳排放量

    数字贸易壁垒、RTA规制融合与服务业价值链升级

    强华俊齐俊妍刘军
    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贸易壁垒成为一国服务业价值链升级新的掣肘因素,RTA数字贸易规则的有效制定是突破边境内政策壁垒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OECD-DSTRI、TAPED和ADB-MRIO数据库提供的跨国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数字贸易壁垒对服务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机制以及RTA数字贸易规则的规制融合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壁垒阻碍了一国服务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该结论在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从具体机制来看,贸易成本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和网络互联互通效应是数字贸易壁垒负向影响服务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渠道.多维异质性检验显示,知识产权和跨境支付领域政策壁垒的阻碍作用较大;数字贸易壁垒对服务业价值链升级的负向影响在遵循"限制型"和"条件型"数据监管模式以及高监管政策分歧水平国家中表现更强,在"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和"国外数字要素投入驱动型"行业表现更显著.拓展性分析表明,通过对外签署RTA数字贸易规则并提高规则条款深度水平而非广度水平,能够削弱数字贸易政策壁垒给本国服务业价值链升级造成的负向影响,表现出显著的边境内规制融合效果,其中贸易促进类条款深度水平提高所产生的规制融合效应更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数字贸易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价值链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依据.

    数字贸易壁垒RTA数字贸易规则规制融合效应服务业价值链

    东道国外资审查制度与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

    张建清安然汤恒运许俭慈...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部分经济体以国家安全为由,修改并强化了外资审查机制,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但目前文献对相关影响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文章采用2007~2021年期间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并购的微观数据,结合2023年Danzman和Meunier构建的PRISM数据,考察东道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实证发现:(1)东道国的外资审查机制显著抑制中国海外并购规模,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东道国外资审查制度会通过增加并购交易成本、增加并购不确定性、间接威慑三种渠道抑制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跨部门审查、低审查门槛、欧盟国家和美国以及高科技行业中,外资审查机制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外资审查制度跨境并购不确定性多期双重差分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OFDI行为: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郭娟娟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7~2017年Wind数据库、BvD-Zephyr数据库和FDI Markets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OF-DI倾向和能力,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首先,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工业企业尤其技术密集型企业OFDI行为的推动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绿地投资模式,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其次,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减少融资约束水平促使企业OFDI.最后,数字化转型推动的OFDI提高了企业所在供应链下游环节的稳定性,但对供应链上游环节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有限.文章旨在为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选择策略提供新证据,并致力于为提高中国供应链稳定性提供政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OFDI技术创新融资约束供应链稳定性

    地缘经济割裂是否改变了国际股票市场联动性?

    张天顶李任子怿王若华
    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地缘经济割裂的背景下,国际股票市场的运行面临新的挑战和变数.为了深入探讨全球经济在资本市场是否呈现分化态势,文章采用ARMA-GJR-GARCH模型并结合广义Granger因果检验,对全球18个主要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测量信息溢出的传递方向和网络效率,旨在理解国际股票市场在当前环境下的联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地缘经济割裂的影响下,国际股票市场依然保持其特有的联动性.这种关联性呈现出传染性和依赖性两个维度,并且呈现多层面的特征.在均值溢出方面,亚洲股市对欧美股市的传染性较小,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在方差溢出方面,美国股市仍然是金融风险传播的源头,而中国A股市场逐渐成为亚洲信息溢出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地缘经济割裂并没有改变这些关联性的基本格局.对于整体市场联系而言,国际股市之间的均值溢出效率和方差溢出效率存在着动态波动.这种波动不仅表现为长期的均值依赖性和危机时期短期的方差传染性,还呈现出均值溢出效率和方差溢出效率的周期性波动.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国际股票市场在地缘经济割裂背景下的韧性,同时也凸显了全球经济在金融市场上仍然相互依赖的事实.这些经验发现为制定投资策略、进行风险管理以及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联动性信息溢出广义Granger因果性地缘经济割裂

    产业数字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及其发展路径

    王文进葛鹏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实体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这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难点问题,距离新发展格局要求仍存在差距,产业数字金融的出现为破解相关难题带来契机.作为一种数字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金融生态,产业数字金融直接面向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覆盖产业所有节点,具有生态性、普惠性、融合性和数字化等特点,通过发挥靶向效应、"蒲公英"效应、资源优化效应和网络效应,能够打破空间限制、促进要素流动、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风控水平,实现畅通产业循环、引领创造新需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发展目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鉴于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需沿着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改造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路径,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应用研究、扩大宣传推广等策略,加快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壮大,进一步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数字金融作用机理发展路径

    基础设施一体化与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以高铁开通为例

    戴翔杨双至于奕
    10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实现出口"提质增量"无疑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显然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理论分析为先导,进一步利用城市层面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合并所得的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以高铁开通为表征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出口实现"提质增量"的双重目标;第二,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规模城市的企业出口"提质增量"起到的作用存在差异;第三,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作用的同群效应不仅受到同群城市中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的影响,也会受到同群城市中发展较好"榜样"企业的积极影响;第四,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水平、促进劳动力及其流动以及降低市场分割程度等发挥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不仅对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企业出口"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阐释与经验证据,而且在新阶段对于如何通过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基础设施一体化出口规模出口产品质量同群效应

    工业自动化能否推动进口中间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

    首陈霄陆依雯
    12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使用2002~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显著的产品升级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对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产品升级效应仅发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体现为劳动替代效应.此外,企业在垄断行业以及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越好,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大;与半成品相比,工业自动化更能促进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会通过创新效应、效率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高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文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广延边际变化引起,而集约边际变化并不显著,且工业自动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存在联动效应,共同推动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从进口中间品质量角度丰富了工业自动化在企业升级转型中作用的研究,为中国更好地利用工业自动化的机遇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地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工业自动化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机器人价值链

    Abstracts

    135-136,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