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月刊

1007-6964

wes@sass.org.cn

021-63845104;53060606-2472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72室(西区)

世界经济研究/Journal World Economy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研究当代世界经济问题的论文和最新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供应链外向链接与内向链接的战略考量

    周琢张幼文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文章探讨了供应链的外向链接与内向链接."外链"追求分工效率的同时存在中断风险,"内链"侧重产业安全的同时存在机会成本,两者的相机抉择成为了大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文章引入"度"的概念,强调在供应链韧性的维度上分析分工深度与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指出,"外链"和"内链"的战略调整不应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和方向性调整,而是通过外部风险的分散和内部分工的扩大,在保持效率与加强安全之间寻求韧性的平衡.为此,文章认为外部供需的多元化和内部要素的增加将是战略考量的关键.

    供应链国际分工产业安全韧性

    自由贸易试验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孙江永李凤琴
    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对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信息传导、风险应对和条件创造等机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驱动效应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企业、产业数字化领域的企业和OFDI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也有来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但这种协同效应会随着关联企业之间数字差距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助力属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制度创新

    DPF美欧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博弈及其镜鉴

    刘益灯宋歌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欧围绕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主导权之争展开多轮激烈博弈.从《安全港协议》到《隐私盾协议》,再到《欧盟—美国数据隐私框架(DPF)》的充分性认定,这一博弈进程不仅凸显了双方在"权利本位"与"市场本位"之间的根本矛盾,也揭示了欧盟通过"布鲁塞尔效应"扩大其监管力的战略取向.DPF通过创设新的隐私义务、引入约束性的双层救济保障措施和定期审查机制等有针对性的改革,填补了先前体系的缺憾,为跨大西洋数据流动增添了法律确定性.这一变革不仅深刻影响了国际数据治理格局,也为中国数据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规则变革的浪潮下,中国应客观地审视和借鉴,对内完善跨境数据流动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对外加强国际规则的衔接与合作,依托内外联动全面提升中国在国际数据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欧盟—美国数据隐私框架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权利本位充分性认定

    跨境电子商务与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刘海云王利霞王雪峰
    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检验了跨境电商这一贸易新业态对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发现,2012年后实施的跨境电商政策使得跨境电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长,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该主要结论;文章的机制分析发现,跨境电商推动了企业贸易便利化,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集中化和出口产品转换,通过发挥资源再配置效应推动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跨境电商对距港口较近的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理解跨境电商助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跨境电商全要素生产率贸易成本资源配置数字经济

    跨境电商综试区提升了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吗?

    刘婧玲刘经珂陈艳莹
    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电商综试区作为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特殊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文章借助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这一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 2010~2019年间跨境电商综试区对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平行趋势检验、异质性处理效应检验、以"无票免税"政策作为政策发生点和考虑溢出效应等其他稳健性估计均证实了该促进效应的存在;机制检验发现,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创新促进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共同推动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相较于一般贸易为主、行政层级较高和距离港口较远的城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对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工贸易为主、行政层级较低和距离港口较近的城市,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文章研究不仅为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多轮驱动"机制下的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制造业出口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跨境电商出口技术复杂度交叠双重差分

    媒体ESG关注与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

    申明浩刘奕岍谭伟杰
    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ESG理念日渐成为国际共识,媒体对企业ESG行动的关注能否形成良好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塑造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的提升值得探讨.文章选用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媒体ESG关注对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媒体ESG关注对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正向影响,且这一作用通过塑造企业外部ESG声誉和改善企业内部数字化经营状况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高的企业、敏感性行业的企业、跨行业并购和技术型并购更受益于媒体ESG关注的数字并购促进效应;同时,环境和治理维度的媒体关注对数字并购的激励作用更强.基于制度协同效应的拓展性分析表明,媒体ESG关注与政府ESG治理在促进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中具有互补效应,与政府数字采购在促进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中则具有替代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从企业ESG优势外部动因视角提升国际竞争与合作话语权、政府与市场合力塑造数字经济"走出去"制度优势提供了有益启发.

    媒体ESG关注数字型跨国并购企业ESG声誉数字化转型

    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叶劲松庞仕平钟昌标
    9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跨国并购行为;机制检验显示,有海外背景的高管通过国际化视野效应、克服外来者劣势效应和投资决策效应正向影响企业跨国并购行为;调节作用分析表明,高管过度自信负向调节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而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为正;异质性分析表明,有海外工作背景的高管和任期较短的高管对企业并购行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高管海外背景在小规模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的并购行为中更能发挥优势.研究揭示了高管海外背景影响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现实情境刻画,为优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

    高管海外背景跨国并购行为过度自信双边政治关系

    国内壁垒与出口依赖:中国高强度出口企业的双循环困境及政策启示

    魏宏冰马弘
    106-11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企业中,有相当比例是纯出口或高强度出口企业.这一比例特征在摒除加工贸易型企业之后仍然显著,既与发达国家出口企业分布不同,也不符合Melitz模型的理论预期.文章研究指出,在国家积极扩大开放以促进出口的政策导向下,国内市场的改革滞后与一体化有效措施的缺乏成为阻碍企业内销不可忽视的因素.具体而言,国内流通壁垒和进入壁垒是形成本土企业出口依赖现象的关键原因.文章分析发现,纯出口和高强度出口企业往往较为年轻,所处行业或集中于产业链下游,或集中于国内市场较高垄断的行业.鉴于此,文章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市场扭曲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来解释中国企业的内外销比例.模型表明,高流通壁垒和高进入壁垒是阻碍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原因,产品流通的高额费用会降低企业内销的利润率,而高额的市场准入固定成本则直接降低新企业的内销利润,导致新企业更难在国内市场存活.基于模型,文章进一步识别出国内市场的高流通壁垒行业和高进入壁垒行业,并认为取消出口补贴、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针对不同行业降低国内市场垄断程度和畅通产品流通渠道是打通内销壁垒的关键.

    高强度出口企业内销壁垒市场扭曲行业上游度

    中国原油期货是国际原油期货的影子市场吗?:基于Copula-CoES模型的实证

    曹洁雷良海叶文
    12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尾部风险溢出视角出发,基于原油期货市场的特点将传统下行CoES拓展至上行CoES,并推导出其在Copula函数下的计算公式,从而测度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三大基准原油期货在新冠疫情暴发与俄乌冲突爆发前后的动态尾部风险溢出效应,以此研判中国原油期货是否只是国际原油期货的影子市场.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下行风险溢出和上行风险溢出,且后者的溢出强度普遍高于前者;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之间的尾部风险溢出受到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影响明显,且前者的影响程度更深而后者的影响周期更长;中国原油期货对国际原油的尾部风险溢出强度并不总是低于风险接受强度,中国原油期货并非一直扮演风险接受方的角色;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强化了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之间的独立性,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已基本脱离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影子市场.

    原油期货影子市场风险溢出CoESCopula模型

    Abstracts

    134-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