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督解郁法"电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胥琨殷萱赵雯婷吴焕淦...
    2755-2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调督解郁法"电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纳入抑郁症患者64人,按1∶1比例将患者分配到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神庭、印堂、内关、三阴交、合谷和太冲,电极连接百会、印堂,选择连续波型、频率2 Hz,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共8周。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不破皮安慰假针,取穴及疗程等与电针组相同,主要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次要指标包括抑郁症自评量表(PHQ-9)、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相应指标评估。结果 电针组完成病例31例,对照组完成30例,总脱落率4。7%。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在治疗第4、8、12周时,电针组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均随时间变化而降低,但电针组下降趋势更明显。第8周时,电针组PHQ-9和SA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在SF-36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假针刺相比,"调督解郁法"电针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缓解焦虑,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电针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随机对照试验

    调督安神针刺对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

    曹燕刘保君邹颖宓轶群...
    2763-2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1月共招募卒中后失眠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治疗组(针刺组)74例与对照组(假针刺组)74例。治疗组取神庭、百会、印堂、双侧神门、双侧安眠及双侧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20 min,每周3次,共治疗4周,4周随访。对照组采用不破皮的假针刺治疗,选穴、治疗时间及频次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均予以评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HAD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并记录针刺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ISI评分: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治疗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ISI评分在治疗4周后出现了下降(P<0。05)。②HADS评分:治疗后的HADS-A分数和基线之间的分数差值,治疗组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完成治疗后与基线、随访与基线的HADS-D评分差值,治疗组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SS-QoL评分:治疗中与基线、治疗后与基线、随访与基线的SS-QoL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失眠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针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针刺可能是防治卒中后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针刺失眠卒中抑郁焦虑

    通督调阳絮刺拔罐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保君陈林吴君怡李珊珊...
    2770-2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通督调阳絮刺拔罐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絮刺拔罐组和传统电针组,每组45例。每组均予电针治疗,穴取天柱、颈夹脊、后溪、申脉、悬钟、膈俞、合谷及阿是穴,取连续波2 Hz,留针20 min,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絮刺拔罐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在颈部督脉及三阳经上,风府至陶道、玉枕至大杼、风池至肩井、翳风至天牖,采用滚针滚刺放血,于滚刺部位加拔火罐,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变化,并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絮刺拔罐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电针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较前显著增高(P<0。01),絮刺拔罐组与传统电针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絮刺拔罐组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P<0。05)。结论 通督调阳絮刺拔罐法联合电针疗法可短期内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效果优于传统电针疗法。

    通督调阳絮刺拔罐颈椎病

    超声引导下针刺条口透承山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王宇晴杨晓爱赵雯婷刘鑫...
    2776-2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评价超声引导下针刺条口透承山得气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法将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针刺单侧特定穴-条口透承山,观察组针刺透过小腿骨间膜至胫骨后肌肉深筋膜处,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对照组针刺至皮脂下浅筋膜处,不运针不要求得气,两组均针刺1次,留针20 min。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量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红外热像数据与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针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周红外热像△T最高、患者针感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另外,观察组VAS评分、肩周红外热像△T最高较治疗前下降,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刺条口透承山得气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超声针刺条口透承山急性期肩周炎疗效评价

    电针治疗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

    林菁菁殷萱胡晨芳李珊珊...
    2784-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电针治疗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电针减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74例上海市中医医院招募的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电针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7例。电针组选取中脘、建里、下脘、双侧曲池、合谷、梁门、天枢、水道、足三里、上巨虚、内庭等穴位,进针后使用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患者得气,并选取双侧梁门、天枢大横穴位连接电针,选取3 Hz、连续波,强度以受试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对照组在相同穴位处行Streitberger安慰假针刺,将平头针通过套管敲击而不刺破皮肤,电针仪连接相同穴位但不通电。两组患者均接受每周3次治疗,每次30 min,共36次。主要结局指标为腰臀比;次要结局指标为体重、血脂、体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量表(Impact of weight on quality of life scale,IWQOL-Lite)、食物渴求特质问卷(Food desire trait questionnaire,FCQ-T),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各项指标。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所有用药情况,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电针组患者治疗后腰臀比、体重均值显著下降(P<0。05);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下降,IWQOL-Lite和FCQ-T得分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电针组患者腰臀比更低(P<0。05)。结论 电针可以有效改善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在降低腰臀比方面优于假电针。

    腹型肥胖胃热湿阻型电针随机对照试验

    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电针调节围绝经期肥胖脂代谢机制研究

    张超月杨维王照钦李翔...
    2791-2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关元穴对双侧卵巢去势(OVX)术诱导的围绝经期肥胖(PMO)大鼠肝脏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p-Akt蛋白的影响与调节脂代谢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行OVX术制备PMO模型大鼠,假手术组仅摘除双侧卵巢旁等大脂肪。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关元穴,每天1次,连续14天。全程记录大鼠体质量,取材时计算胃腹围、Lee's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ELISA 检测血清中 HDL、LDL、TG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肝脏 PI3K、Akt、p-Akt 蛋白表达及 p-Akt/Akt。结果 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胃腹围、Lee's指数升高(P<0。05),肝脏中出现脂肪空泡,血清 HDL 降低(P<0。001),LDL、TG升高(P<0。01),肝脏PI3K、Akt、p-Akt、p-Akt/Akt 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胃腹围、Lee's指数下调(P<0。05),肝脏中脂肪空泡减少,HDL升高(P<0。01),LDL、TG 降低(P<0。05,P<0。01),PI3K、Akt、p-Akt 降低(P<0。05),p-Akt/Akt 降低(P<0。01)。结论 电针关元穴可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脂代谢紊乱,减轻OVX大鼠体质量。

    电针围绝经期肥胖脂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双侧卵巢去势

    基于IL-6/STAT3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殷萱郭修田崔凯宇曾晓铃...
    2798-2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影响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免疫平衡,探讨电针治疗UC的部分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N小鼠采用DSS自由饮水法建立UC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选取双侧"天枢""上巨虚"进行电针或假针治疗,每次20 min,共10次。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0和IL-17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STAT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的占比。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出现结肠黏膜破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血清IL-6、IL-17含量明显增加(P<0。01)、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中IL-6、STAT3和RORγ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FoxP3的表达降低(P<0。05),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DAI评分降低(P<0。05),结肠损伤减轻,炎性浸润减少,血清IL-6、IL-17含量减少、IL-10含量增加(P<0。05),结肠组织中IL-6、STAT3、RORγ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FoxP3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比下降、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而假针组小鼠结肠损伤未见好转,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Th17/Treg恢复免疫平衡,从而改善UC小鼠的肠道炎症,发挥治疗UC的作用效应。

    电针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基于机器学习的真实世界健康人舌象与年龄及性别相关性研究

    王吉庆张蕾徐世芬宓轶群...
    2806-2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用真实世界健康人舌象数据验证舌象特征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人工智能图像采集技术和机器学习工具实现模型的建立、训练及验证。结果 ①人工智能实现了对中医舌诊资料的数据化与标准化,建立了中医舌诊数据库(n=56573)。②高准确度的随机森林模型说明了舌象特征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③进一步筛选出舌象特征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之间的差异的关键因素。④训练、测试并验证了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集R2=0。8772,验证集R2=0。8715,测试集R2=0。8707,AUC=89。5%),具有良好的性能。结论 经机器学习验证在真实世界数据中随年龄的变化,舌象特征会随之改变。此外真实世界大样本量数据发现性别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舌象特征。

    真实世界数据机器学习舌象与年龄相关性舌象与性别相关性

    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理论解构

    冒金锋叶吴洁王照钦杨月嫦...
    2815-2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障碍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种,存在理论固化、滞后于临床的趋势。本文从针灸学视域考察失眠障碍,基于针灸学认识疾病的一般规律,认为古今医家对该病的基本认识具有共性,其理论可以解构为:"阴阳"理论是起点和根本,"神主睡眠"是直接相关理论,脏腑理论是病机基础,经络理论、腧穴理论是诊疗关键,刺灸理论是疗效保障。对于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可在此基础上进行。

    失眠障碍针灸脑神理论

    电兴奋与周围性面瘫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郑毅李珊珊方筱钦徐世芬...
    2822-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围性面瘫明确面神经损伤程度,对判断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电生理检查已广泛用于周围性面瘫的预后推断,神经兴奋性试验作为电生理检查的方法之一,相对于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更易于被患者接受。而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根据电兴奋性观察面部肌群随电流频率收缩的幅度,同样可得到可靠的预后评价。电针电兴奋性和神经兴奋性试验概称为电兴奋,二者检查原理类似,都是通过电兴奋来检测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损伤情况,进而推断该病的预后。但是,电兴奋相关的研究较少,尚未在临床广泛运用。本文收集整理了近20年来相关的文献,从电兴奋的认识、电针电兴奋性、神经兴奋性试验等方面全面梳理电兴奋与周围性面瘫预后相关性的研究,以期提高临床对电兴奋的重视,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周围性面瘫电针电兴奋性神经兴奋性试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