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民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

郝时远

双月刊

1006-8287

sjmzbjb@cass.org.cn

010-6893280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世界民族/Journal World Ethno-National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选登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民族的论著和资料。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族际热点问题透视、民族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国外民族考察报告、人物与机构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法国系统性种族主义的认识

    王朔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法国爆发严重的社会骚乱,暴露其长期存在的种族主义弊端.这一种族主义是系统性的,主要表现为法国移民群体在经济上的贫困化、社会的边缘化、宗教的污名化和歧视的隐性化.究其原因,既有法国长久以来殖民主义的思维在作祟,也有在人口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时政府应对不力,更有欧洲民粹主义普遍抬头的大背景.法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现实问题还与系统性种族主义相互影响、效应叠加,进一步加大其危害性.要想摆脱系统性种族主义的不断侵蚀,法国就必须要改变在多元文化主义与"共和国价值观"之间的左右摇摆,强化政府治理,将族群平等真正落到实处.

    法国系统性种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移民族群平等

    西方人类学边界研究述评

    刘玺鸿包智明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持续影响下,传统边界研究转型并发展出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细分领域——人类学边界研究.该领域从萌芽到成型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对"文化"与"边界"之间逻辑关系的转变使边界从研究前提转为研究问题,为该领域兴起奠定了理念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边界研究对人类学的吸收促成从"边界"到"边界化"的研究范式转型,边界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得以更新.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近十年来,边界化研究范式在"政治批判"和"伦理关怀"的拓展中进一步吸收并凸显了民族志方法,人类学边界研究由此成型.

    人类学边界文化边界化主体性

    以色列司法改革的动因及其社会反响

    艾仁贵黎轩铭
    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色列司法机构的权力不断扩大,频频否决议会立法和政府决策,引发右翼政客和民众的强烈不满.为了限制司法机构的权力,2023年1月4日,以色列司法部部长莱文提出对司法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改变法官遴选程序赋予执政联盟对法官任命的控制权、取消最高法院对议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议会可简单多数推翻最高法院裁决、法院不能以"合理性"为由取消政府决定、改革政府法律顾问等五项内容.其中的合理性条款已于2023年7月在议会表决通过.以色列右翼执政联盟发起的司法改革代表着民粹主义的政治方案,旨在削弱司法系统对立法和行政部门的牵制作用,是政治极化延伸到司法领域的体现.司法改革在以色列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加剧了本就错综复杂的政治、宗教和民族矛盾,给以色列国的未来走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以色列司法改革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社会撕裂

    一战时期俄国反境内德意志人运动与社会危机

    王瑞华王晓菊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的参战在俄国境内引发了民族沙文主义狂潮,也为积聚于俄国社会的反德意志人情绪开启了倾泻的"闸门".在民族主义报刊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合力推动下,反德意志人情绪急剧高涨,迅速扩散到俄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掀起了针对境内德意志人的排外运动.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并转嫁责任,沙皇政府采取驱逐边境地区德意志人、清算德意志农民和企业的财产、禁止德语授课、关停德文报刊等强制措施,试图抹去俄国德意志人的民族特征,迫使其与德国人划清界限,并削弱德国资本在俄国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影响.这些举措不仅深刻影响了俄国境内德意志人的历史命运,而且导致战争时期俄国社会秩序更加混乱,沙皇政府的威信受到空前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衰亡.

    一战时期俄国德意志人社会危机

    权力下放、体制吸纳与民族分离治理——对法国和意大利五个地区的分析

    许川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权力下放之于分离主义的功效备受关注和讨论.为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文章选取法国和意大利作为案例,通过对两个国家在权力下放类型和体制吸纳能力上的分析发现:侧重于行政的放权更有利于遏制分离主义发展势头,同时不对称模式比对称性模式更能满足不同地区的政治诉求,尤其是在传统政治纽带和由选举制度塑造的限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当地方精英能被有效吸纳到中央政府参与国家治理,该地区的分离主义情绪将会被大大弱化,无论这种参与是借助政治协商达成(授予政府官职或将其主张纳入相关政策)还是依靠(在全国或地区层面的)政党联盟来实现.正是由于权力下放和体制吸纳的相互作用,保证了分离主义治理的有效性.

    法国意大利分离主义权力下放政党政治体制能力

    民族艺术的构建:20世纪印度尼西亚现代绘画的变迁

    李伊晴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尼西亚现代绘画艺术萌芽于20世纪早期的反殖民运动,并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参与并影响了印尼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进程.本文通过梳理印尼现代绘画理念和风格的演变、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动因与国际政治文化语境,呈现印尼民族主义绘画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即20世纪30年代印尼本地画家对"美丽的印度群岛"式殖民风景画的批判;20世纪40年代在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假象与欧洲殖民侵略的余烬中崛起的现实主义绘画;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初期的绘画艺术的多元化与制度化,以及艺术的外交价值.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印尼绘画艺术的理念和风格在不同时期虽有所差异,但它并不是被动回应社会变革的结果,也不是被异化了的政治工具,其自身具有艺术自主性和延续性,并在与多国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丰富了印尼民族艺术的内涵.印尼绘画艺术的多个维度——与民族独立运动的深度弥合、对本土传统艺术的批判与继承、对西方艺术的吸纳与反思、对艺术的社会价值之追求、与世界艺术的广泛互动等——不仅定义了它本身的现代性,也为我们理解亚洲现代艺术发展之共性和复杂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风景画现实主义绘画印度尼西亚民族绘画艺术外交

    21世纪以来日本难民接收援助政策的形成——基于社会排他性和政治大国化的分析

    王一晨
    8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全球难民危机持续恶化,对于国际难民的援助保护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竞争影响力的重要议题.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一方面因坚持严控对难民的认定接收而被称为"难民锁国",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难民人道援助,呈现出内外显著差别.本文通过梳理日本难民接收援助政策特征,发现"社会排他性"特征作为内部因素限制了日本对难民的接收,而谋求"政治大国化"的目标则作为外部因素促进了日本扩大对难民的援助.随着大国间的博弈愈演愈烈,日本又在政治因素的驱动下着力调整难民接收制度以达到有限度的开放性范式转换,以期做到在不影响国内社会基础的前提下,促使难民接收援助政策更加契合国家对外战略需求.日本难民援助政策的发展趋势也为中国参与难民全球治理提供了启示.

    日本难民政策官方发展援助社会排他性政治大国化

    缅甸罗兴亚人问题的国际治理困局

    张添
    9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缅甸罗兴亚人问题因为族际治理失控而引发国际难民危机,且在缅甸政治转型后从周期性爆发到不断呈现长期化趋势.实际上,国际组织介入罗兴亚人问题,本身也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国际组织为了增强对罗兴亚人问题的回应性,其遵循的人权、民主、反种族灭绝或反军人等不同价值规范不断扩散组合,形成规范集群与议程不可分的制度失范局面.原本用以应对罗兴亚人问题的族际治理、人道主义规范被挟持,陷入形式主义、特权与利益嵌入等官僚弊端多重滋生的困境.缅甸转型后,尤其是2012年危机后,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对罗兴亚人问题的参与显著增多,但其回应性未增长的同时专业性也在流失.各国际组织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受难民"拒绝遣返"的利益链和道德-法律-政治规范的挟持,呈现群体性失语的状态.

    规范集群国际组织国际官僚官僚主义罗兴亚人问题

    俄国在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及其影响

    郑丽丽
    11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下半叶,高加索战争的结束为北高加索纳入俄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启了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俄国在北高加索的一体化政策,旨在形成统一的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政治认同,并在北高加索地区确立俄国国家地位.在行政上,从早期人质制度转变为执达官制度,俄国实现了对北高加索地区的直接控制,并且以高加索防御工事为据点,设立了行政和司法机构、军事和粮食供应仓库等行政系统;在文化领域,东正教的传教活动、俄语的推广、教育体系和文化机构的建立是实施北高加索地区一体化的有效政策.在人口政策上,俄国内部省份的哥萨克人和农民移居北高加索是该地区进行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俄国通过移民的内迁和山民的外迁,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政治空间,以期能对当地人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基于俄罗斯化思想的一体化政策对北高加索地区的社会政治、民族构成和文化生活领域产生的强大推动力,加速了当地民众融入俄国社会.与此同时,一体化政策的强行推动也造成了一定的冲突,时至今日仍然影响北高加索地区全俄认同的构建.

    俄国北高加索地区一体化俄罗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