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双月刊

1007-6875

xbbjb@sjzue.edu.cn;sjzjjxyxb@163.com

0311-87208093;87207130

050031

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CHSSCD
查看更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 刊 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反映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创新、开拓精神,从而促进教学科研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报》主要刊登反映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及论文。主要栏目有: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史哲研究及高等教育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全国经济、财政、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 《学报》为大16开(A4)本,每期8个印张,70克双胶纸印刷,双月刊,逢双月末出版。 《学报》被多次评为河北省、地矿部、国家教委优秀高校学报、优秀期刊。 《学报》被国内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收录: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武路坑塘底泥营养物质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孟德佳徐进韩元代克岩...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石家庄栾武路坑塘为研究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 0~9 m坑塘沉积物样品,研究分析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TN含量在 1.33~1.91 g·kg-1,空间分布特征为坑塘南部>坑塘北部,为Ⅳ级污染程度;总磷含量在 202~1 190 mg·kg-1,空间分布特征为坑塘南部>坑塘北部,总体表现为轻中度污染;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在 2.59%~5.08%,为尚清洁状态;坑塘沉积物有机质及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总磷无相关性,表明沉积物总氮以有机氮为主要形态,总磷以无机磷为主要形态;TOC/TN表明坑塘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多来自于陆源污染.

    沉积物空间分布风险评价

    河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估

    都沁军张凯旋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和增强河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对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碳汇评价模型,以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为例,系统地测算了省内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从种类结构、时序变化、空间分布三方面进行特征评价.研究显示,河北省北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河北省总体有着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在碳汇巩固提升方面有较大潜力,未来应从三个方面稳步提高区域碳汇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拓展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碳中和碳汇河北省生态系统

    中国绿色产业政策协同性评价研究

    殷阿娜吴帅泳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发展理念新时代背景下,为深入研究 21 世纪以来中国绿色发展中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融合问题,以 2003-2021 年中国"绿色产业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和可持续性三维度的协同分析框架,量化分析了中国绿色产业政策协同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产业政策年颁布数量和总效力持续上升,但政策平均力度与平均效力有待提高;政策部门协同力度不断增强、未来协同空间依然较大;政策目标协同度持续提升,绿色市场与其他政策目标协同有待强化;政策措施协同度上升趋势近年来有所减弱,标准引领与其他措施协同有待加强.

    绿色政策协同评价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李圆圆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政策及治理体系作为政府主导的防治污染的重要政策手段,经过近年来的不断落实推进,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污染防治工作时效性,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激发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影响价值.论文尝试从力度、途径、模式、指标、角度等方面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在现实环境中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通过进一步探索优化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及策略为促进经济高质量改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选择性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支撑.

    区域经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

    京津冀城市经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王争光赵淑芹唐守普高亮...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20 年京津冀 13 个城市的经济资源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绿色发展能力 3 个维度的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及效用函数合成法计算出京津冀 13 个城市经济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并对其经济绿色发展态势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天津次之,河北 11 个市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均在 50 分以下.未来河北应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教育文化建设,逐渐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京津冀城市效用函数合成法经济绿色发展指数

    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与策略研究

    徐杰刘瀚刘冬晗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东临渤海,北枕燕山,西依太行,内环京津,区位独特,生态功能重要.科学开展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建设高水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首都"两区"和美丽河北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了河北省自然生态特征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依据河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分生态修复格局、生态修复分区,遵循分区治理,提出了生态修复整治策略,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生态安全格局,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修复分区整治策略河北省

    游戏化设计:长城文化价值面向青年游客传播的探索

    彭健侯宇思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传播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价值,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情感与意动.青年游客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目标人群,偏向接受兼具内容、主题、趣味与沉浸体验的旅游方式.游戏化有助于增强青年游客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参与动机与重游率,提升旅游体验与沉浸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空间中可借鉴谢尔提出的四大类游戏元素及韦巴赫总结的DMC金字塔游戏设计系统,进行游戏化设计,更好地向青年游客进行文化价值传播.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传播青年游戏化

    行业类地方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例

    曹静杰陈超杨贺龙侯征...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是各高校新一轮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培育高质量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行业类地方高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河北地质大学及地球科学学院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学院目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侧重总结了近年来为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和办法,在地质学发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的科研平台建设、教学成果和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学生比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愿为行业类地方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特色专业群地质类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双一流"建设以赛促学

    一流课程背景下"钻石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陶隆凤李艳史淼任健红...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石学"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想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并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基于"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钻石学"的建设现状,全面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钻石基本性质、鉴定特征、4C分级、加工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点出发,深入挖掘人文素养、职业价值观、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四个方面的育人元素,并对"钻石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发展,实现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型宝石人才的目标.

    钻石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育人元素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及教学模式探究

    冯艳红李晰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思政教育难以与理科课程相融合的现状,以通识必修课C语言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数理学院、宝石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教学元素.基于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索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我们对阶段性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最后,提供了部分在课堂中思政教学效果相对较好的案例,可以为程序设计语言类的通识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