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开展归芪活血胶囊征文的通知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伴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

    张雪婷周楠李晴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e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认知障碍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联合组(34例,脱落2例)、tDCS联合组(34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34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结果:治疗后,针灸联合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洛文斯坦因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评分、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BDNF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其他2组;针灸联合组和tDCS组的行为记忆测验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优于西药组;治疗后,3组的血清Hey和NSE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针灸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tDCS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

    脑卒中认知功能针灸经颅直流电刺激同型半胱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随机对照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降尿酸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分析

    褚梦真林志健张冰王雨...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以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文献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降尿酸中药复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降尿酸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降尿酸的文献研究,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和功效,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7个中药复方,涉及174味中药,其中27味中药使用频次>3次.常用类型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组方,以健脾祛湿、清热活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4个药对、16个三味药药组、4个四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降尿酸的核心药对.结论:中药降尿酸用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祛湿、补中益气,体现"标本兼顾"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为临床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中药复方降尿酸抗痛风数据挖掘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用药规律治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归经特点分析

    王雪纯李秀敏苗明三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及其归经进行频次分析;以《中医内科学》五脏疾病为条目,整理选用代表方剂常用药物,建立二级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剂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中药学》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收录454味,频次排前3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8.29%)、肺经(15.94%)和胃经(14.43%).治疗五脏病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249味,高频药物频次≥24次,共25味,甘草(93次)、茯苓(86次)、陈皮(68次)、当归(67次)、半夏(64次)、白术(61次)的用药频次居多.关联规则分析有37组药物组合置信度=100%,其中白术-黄连(补虚药-清热药)、陈皮-半夏-当归(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支持度最高,均大于3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得出6类新的药物组合.治五脏病药物在12条经脉中以入肝经(18.23%)和肺经(15.89%)占比居多,即药用部位多以肝脏和肺脏为主.结论: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临床实践,反过来可指导组方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中药归经特点分析数据挖掘应用剂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五脏疾病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挖掘古代治疗偏头痛的用药和时代规律

    张瑶付兴侯鉴宸周冉冉...
    69-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频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分析挖掘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和药物关联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66首方剂,涉及337种中药,各年代方药不全相同,但均喜用温性、苦味或辛味,归肺、肝或脾的中药.其中,最核心的中药为川芎、防风和当归,并常用甘草、细辛、防风和川芎相配伍.结论:各年代医家辨治偏头痛用药不尽相同,但其用药思想包括性味归经等基本相同,从汉唐至清代整体一脉相承,总不离祛风、活血、止痛和从肝论治,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重要参考.

    偏头痛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古今医案云平台用药规律时代规律关联规则复杂网络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

    崔俊波穆超超陈宝贵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数据库、煎煮法数据库3个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引入衡量标准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物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药物及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共31首方,药65种,药味共使用259次,其中平性与寒性药物比例均占25%,归肝经、脾经的药物均占19%,苦味药为40%,甘味药为39%;出现频次前3位药物依次为:白芍、牛膝、赭石.高频项中,药材之间置信度为100%的规则中,单味药有19项,多味药有2项.结合支持度、置信度与Euclidean距离,最有价值的药对组合为:中风(脑充血)为白芍、牛膝、赭石;中风(脑贫血)为当归、黄芪.结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整体用药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经为多.药量方面,虽龙骨与牡蛎、乳香与没药、牛膝五味药用量规律明显,但其他药物用量规律不显著.治疗中风(脑充血,即脑出血)时,首取白芍生肝血以柔肝之效,次重牛膝引气血下行之力,继以赭石重镇下达收工;常配伍龙骨、牡蛎,取象肝木,柔缓脉象;以浓铁锈水煎煮为其点睛之处.治疗中风(脑贫血)时,首取当归、黄芪阴阳互制、气血双生之力,托举下陷大气;妙用乳香、没药,理气以透窍,理血以化瘀.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中风脑充血脑贫血数据挖掘

    基于《中华医典》文献挖掘中医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

    姜晓丹崔欣怡油红捷唐佐青...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 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 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 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 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中华医典积聚肿瘤数据挖掘中药方剂用药规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

    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探析

    王若冲吴凤芝戴宁江洋...
    88-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已成为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脾虚湿盛证病位在脾,病性为虚与湿,因此模型的构建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动物模型.现从脾虚湿盛证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及模型评价指标2个维度为核心对当前研究进行探析与总结,研究表明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常选用饮食失宜、久居湿地及劳倦过度等因素从病因角度进行模型构建,造模方法分为单因素、双因素与混合多因素;脾虚湿盛证模型评价指标常以症状及表证进行宏观与证候评价、多通过疲劳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及水液代谢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从脾虚湿盛模型证候命名、模型证候评价标准及构建模型的方法剖析目前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以此讨论并分析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脾虚湿盛动物模型证候评价饮食失宜久居湿地劳倦过度疲劳水液代谢

    用于评价动物社交偏好程度的新方法

    伍永鸿奠雅雯张天睿欧文静...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一种改进的三箱社交装置评价动物的社交偏好程度,并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大鼠作为社交障碍模型动物,以同源大鼠(WKY)大鼠和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治疗ADHD的临床常用中成药小儿黄龙颗粒(1.88 g/kg、3.75 g/kg)灌胃给药16 d.利用改进的三箱社交箱,以待测鼠在陌生鼠侧密切交流区的时间、频次、路程及相关比例作为行为学指标,检测该方法对社交行为评价的可行性.结果:与Wistar大鼠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与WKY组大鼠在密切交流区域及有陌生鼠侧区域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其他指标如频次、路程及比例也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小儿黄龙颗粒两剂量均能增加模型大鼠上述各指标数值.结论: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动物的社交行为特征,实现对动物社交偏好程度的全面、客观评价.

    社交偏好三箱社交装置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小儿黄龙颗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空间结构区域划分行为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白芥子临床外用特点分析

    陈科旭李秀敏苗明三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并分析白芥子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关于白芥子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21软件将得到的外用方剂的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剂型用法以及各组方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运用Clementine12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此挖掘白芥子外用配伍规律.结果:1)在统计的107篇文献里得到中药组方111首,共含有中药187种.2)白芥子配伍中药大多为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如细辛、附子、延胡索、麻黄等.3)性味主要以辛温为主,归经上多集中于肺经、心经和脾经.4)白芥子临床外用治疗疾病多为哮喘、关节炎、肺炎、鼻炎、癌痛等(多以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白芥子外用常采用多种方剂剂型与给药方式,其中以饼剂或糊剂的穴位贴敷法为主.6)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高关联药物组合12个,公因子8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到白芥子临床外用配伍共5类.结论:白芥子临床外用多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炎性疾病且外用时多与细辛、附子、延胡索等中药联用.希望借助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探究白芥子的外用特点,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白芥子外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