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痛风病中医认识源流考

    张冰胥亦林志健王雨...
    1875-1880,1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致残性代谢疾病.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痛风病各阶段相关的中医药古籍记载,厘清其中医药认识发展脉络,明确各时期对痛风病的认知及其特点,为痛风病深入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中医药理论支撑.通过查阅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医医论、方书、本草及医案106部,从中归纳整理有关痛风病的中医药认识,包括病名、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等,探析其发展源流.先秦时期,中医药古籍零星记载了痛风病各阶段的症状、病名和(或)病因病机;汉至隋唐,医家在扩充病名、症状及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内外治法,标志着痛风病理论形成;宋元明清,证候分型、鉴别诊断及饮食禁忌等论述丰富了这一理论.中医药对痛风病的认识萌芽于先秦,理论形成于汉至隋唐,丰富发展于宋元明清,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痛风病中医理论体系.

    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痛风性关节炎代谢性疾病中医理论中医古籍源流

    高尿酸血症状态下低度炎症的病理特点研究

    褚梦真王雨林志健黄晶...
    1881-1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状态下低度炎症的病理特点.方法:根据体质量随机将迪法克鹌鹑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0只.以普通饲料∶酵母浸膏粉=4∶1制备食饵,并以该食饵喂养模型组鹌鹑,正常组鹌鹑则自由饮食饮水.分别于造模第10、20、30天检测血清尿酸,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33、IL-2、IL-13、IL-8、IL-17、IL-6、IL-10、IL-12/P40、IL-16、IL-21、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CC配体2(CCL2)及γ干扰素(IFN-γ)、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2(Netrin-2)、五聚蛋白3(Pentraxin 3),观察各炎症介质强度变化;造模第30天,取鹌鹑肝、回肠、肾各脏器组织,进行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造模第20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差异炎症介质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差异炎症介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鹌鹑血清尿酸水平高(P<0.05),以血清IL-17、IL-6、IL-33等为主的白细胞介素类,以IL-8、CCL2为主的趋化因子类,IFN-γ、TNF-α、CRP及GM-CSF水平均升高(P<0.05),而IL-13、IL-10水平降低(P<0.05).造模第20天,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UA状态下的低度炎症可能是尿酸代谢靶点群,通过IL-17、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从而诱导IL-6、TNF-α等炎症介质产生.2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回肠组织黏膜下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肾组织未见明显差异.差异炎症介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鹌鹑血清中IL-6、TNF-α、CRP、IL-33、IL-17、IL-8、IFN-γ、CCL2、GM-CSF、IL-1β、IL-2、IL-6 水平均与血清尿酸水平正相关,IL-10、IL-13 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负相关.结论:HUA鹌鹑模型存在低度炎症,该低度炎症可能与尿酸代谢靶点群通过IL-17、JAK-STAT等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IL-6、TNF-α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高尿酸血症低度炎症病理特点鹌鹑炎症介质蛋白芯片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的痛风病证素研究

    黄锦坚王雨林志健张冰...
    1889-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阶段的证素特点.方法:系统梳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中与中医症状/体征相对应的调查项目,采集NHANES数据库2007-2018年健康人群、高尿酸血症人群及尿酸盐沉积人群相关中医症状/体征数据进行频率分析,用x2检验确定不同人群中医症状/体征的变化,并以发生频率为权重,对证素诊断贡献度进行加权求和.结果:从NHANES数据库中确认与中医症状/体征相关的调查项目58个,证素分析结果表明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人群的病位证素均集中在肾、脾,病性证素均集中在气虚、湿、痰和阳虚;与健康人群比较,高尿酸血症人群病位证素变化主要为肾、脾、肝,病性证素变化主要为痰、湿、气虚;与高尿酸血症人群比较,尿酸盐沉积人群病位证素变化主要为肾,病性证素变化主要为痰.结论: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沉积阶段的主要证素均为肾、脾、痰、湿、气虚,脾肾亏虚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基础,湿痰转化可能为尿酸盐沉积的发病过程.

    痛风病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中医证候病性证素病位证素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频率

    基于微小核糖核酸筛选和竞争性内源核糖核酸网络构建的尿酸盐肾沉积机制研究

    安笑叶毛秋月刘泽宇鲁程锦...
    1896-1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竞争性内源核糖核酸(ceRNA)以揭示尿酸盐肾沉积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复制尿酸盐肾沉积大鼠模型,采用高通量核糖核酸(RNA)测序技术分析尿酸盐肾沉积大鼠肾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表达,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 miRNA.利用 TargetScan、StarBase、miRDB、miRWalk 4 个数据库预测 miRNA 的靶基因,通过 DAVID 和 Metascape 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构建主要信号通路的ceRNA调控网络.结果:测序共检测到14个差异miRNA(均为上调),该差异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衰老和癌症相关信号通路;构建获得的ceRNA调控网络含47个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节点、10个miRNA节点、27个信使RNA(mRNA)节点,该调控网络中 miR-155-5p、miR-132-3p、miR-503-5p、miR-146b-5p 和 miR-212-5p 为排名前 5 的 HUB 基因.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尿酸盐肾沉积差异miRNA,构建了尿酸盐肾沉积ceRNA网络,为尿酸盐肾沉积机制探讨提供了新思路.

    尿酸盐肾沉积miRNA测序miRNAlncRNAceRNA生信预测作用机制细胞衰老

    基于果蝇模型建立的菊苣提取物抗尿酸盐沉积作用研究

    黄锦坚王雨高福君王寅峰...
    1902-1907,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尿酸盐沉积果蝇模型并确定其造模条件,并初步观察菊苣提取物抗尿酸盐沉积的作用.方法:以5%酵母提取物饲喂诱导果蝇尿酸盐沉积,通过果蝇马氏小管及后肠偏振光成像、六胺银染色及其匀浆液尿酸水平评价果蝇尿酸盐沉积状态,考察雌雄性别、不同造模时间对果蝇尿酸盐沉积的影响,并应用该模型研究菊苣提取物抗尿酸盐沉积的作用.结果:5%酵母提取物饲喂可成功诱导果蝇尿酸盐沉积;雄性果蝇在造模3 d后开始出现尿酸盐沉积,在造模7 d后大部分出现尿酸盐沉积,各造模时间点果蝇马氏小管及后肠匀浆液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各造模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明显;雌性果蝇在造模10 d后开始出现尿酸盐沉积,在造模14 d后大部分出现尿酸盐沉积,各造模时间点果蝇马氏小管及后肠匀浆液尿酸水平持续升高,马氏小管及后肠匀浆液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各造模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菊苣提取物可减少果蝇马氏小管及后肠偏振光信号,并明显降低其匀浆液的尿酸水平(P<0.001).结论:以5%酵母提取物饲喂雌性果蝇14 d可较稳定诱导尿酸盐沉积,菊苣提取物可在果蝇模式动物上发挥抗尿酸盐沉积的作用.

    菊苣尿酸盐沉积模型果蝇药效中药模型建立高尿酸血症

    菊苣根水提物对正常大鼠糖脂尿酸代谢及肝肾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胥亦王雨刘泽宇王雪...
    1908-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菊苣根水提物对正常大鼠糖、脂、尿酸代谢及肝肾安全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水灌胃),菊苣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10 mg/kg、5 mg/kg、2.5 mg/kg菊苣根水提物),别嘌醇组(20 mg/kg别嘌醇溶液),连续灌胃28 d,动态检测实验大鼠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SUA)、尿尿酸(UUA)、粪便尿酸(FUA)水平,并计算尿酸清除率(CUUA)及12 h尿尿酸排泄量;检测实验大鼠血清中尿酸代谢相关酶,如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素氮(BUN)、肌酐(Cr),并计算肝脏指数及肾脏指数.结果:实验期间,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菊苣各给药组大鼠糖、脂、尿酸代谢相关指标GLU、TC、TG、HDL-C、LDL-C、SUA、XOD、ADA、UUA、FUA水平、CUUA、12 h尿尿酸排泄量,以及肝肾安全相关指标GPT、GOT、BUN、Cr、肝脏指数及肾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菊苣根水提物不会影响正常大鼠糖、脂及尿酸代谢,且具有较好的肝肾安全性.

    菊苣根水提物正常大鼠血清葡萄糖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肝肾安全性

    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韩宇王雨李耀磊林志健...
    1916-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从降尿酸中药秦艽中特异性吸附与分离龙胆苦苷.方法:以龙胆苦苷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致孔剂,制备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绘制动力学吸附曲线及静态等温线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成功,震荡6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从秦艽中提取和分离龙胆苦苷,吸附量为6.316 mg/g.结论:降尿酸中药秦艽中的龙胆苦苷可被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捕获.

    龙胆苦苷磁性分子印迹技术高尿酸血症秦艽选择性识别分离制备吸附

    应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壮医清毒伸筋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魏雪婷诸葛日燕李艳云余玲玲...
    1923-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网络药理学探究壮医清毒伸筋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清毒伸筋方与RA交集靶点.网络可视化和分析软件(Cytoscape)获取主要活性成分,归一化相互匹配法(NCC)计算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分子对接分析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验证主要蛋白浓度.结果:获得145种活性成分和238个药靶点,交集靶点151个.富集分析提示交集靶点涉及19个GO富集分析条目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75条信号通路.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柄花黄素、豆甾醇、木犀草素、β-谷甾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它们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等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动物实验验证,清毒伸筋方有效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显著降低血清MMP9、AKT1和PTGS2浓度.结论:清毒伸筋方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作用于RA的炎症级联反应.

    清毒伸筋方类风湿关节炎壮医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实验验证炎症级联反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孙建华张逸陈春林陈萍...
    1930-1938,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 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疗效靶点数据库(TTD)等数据库分析组方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构建加味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EMs痛经靶点网络,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分子对接vina(Autodock vina)软件对组方潜在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法初步验证组方对EMs小鼠模型子宫内膜预测靶点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组方筛选出活性成分86个,其治疗EMs痛经对应的交集靶点共64个,其中度值较高的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1990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涉及雌激素、黏着斑等127条通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方核心成分槲皮素与VEGFA、AKT1、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等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验证实验显示,加味当归芍药散可显著下调EMs小鼠模型VEGFA、CXCL8、TP53等mRNA及MMP9、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的核心成分可调控EMs痛经的多个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细胞侵袭、雌激素、免疫、炎症反应等信号通路相关.

    加味当归芍药散网络药理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拉曼光谱的中药辛味辨识方法研究

    李文妍梁浩程虹赵紫薇...
    1939-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药拉曼光谱的检测分析,测得拉曼光谱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辛味辨识模型.方法:132种辛味中药及156种非辛味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SEED 3000拉曼光谱仪分析,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以1 cm-1为单位量化;对量化后的拉曼数据进行基于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特征选择,筛选出与辛味密切相关的特征拉曼位移及其峰强,然后基于RF、K近邻(KNN)、梯度提升算法(GBM)、朴素贝叶斯(GNB)、自适应提升算法(Ad-aBoost)5种分类算法建立辨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非辛味中药,辛味中药在2 500~3 000 cm-1范围内呈现出高强度的拉曼散射;基于RF算法和XGBoost算法筛选重要性排序在前100的拉曼位移数据为特征,在所有模型中GBM算法所建立的分类模型表现出最佳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准确率为0.943,精确度为0.970.结论:中药拉曼谱图与辛味药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辛味药性整体量化表征,结合GBM算法可以进行高效、准确地对药性进行辨识分析.

    中药药性拉曼光谱辛味特征筛选随机森林辨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