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菖蒲-熟地黄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

    李思敏张杰宋晓雨王旭...
    299-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石菖蒲-熟地黄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获取石菖蒲-熟地黄药对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靶点,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生物学信息注释库(DAVID)分析平台中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采用双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模拟中枢神经炎症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模型,连续灌胃给药8周,假手术组予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的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从石菖蒲-熟地黄药对中筛选到26个有效成分,疾病相关靶点64个,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5条主要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石菖蒲-熟地黄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石菖蒲-熟地黄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LR4、p-NF-κB p65/NF-κB p65、IL-6的表达(P<0.05).结论:石菖蒲-熟地黄可能通过TLR4/NF-κB通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神经炎症来干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为该药对抗认知功能障碍有效成分的开发和运用提供了方向.

    认知功能障碍石菖蒲-熟地黄网络药理学学习记忆力神经炎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炎症介质机制研究

    不同时期独活不同部位中香豆素类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尹转霖姬党通李欠
    308-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新方法,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C-MS技术对不同时期独活根、茎、叶中主要成分蛇床子素、花椒毒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二氢欧山芹素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相对定量测定,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独活不同部位在不同时期的化合物种类数不同,根于10月收获期时化合物种类数达到最多,茎叶于8月种类数达到最大,根、茎、叶中化合物种类数分别为59种、45种、44种,共有成分有38种,且成分种类间存在差异.结论:首次建立了采用GC-MS法分析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新方法,研究了香豆素类成分的积累规律,发现独活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性.此项研究为独活药材的质量控制及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独活香豆素GC-MS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相对定量分析

    参仙升脉口服液中挥发性成分及无机元素研究

    宗时宇黄壮壮张红李晔...
    3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挥发性物质的定性鉴别和无机元素的定量分析,探究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分析技术,通过质谱信息,搜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辨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的21种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共检测到29个挥发性成分,这些成分主要归属于组方药材细辛,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11个,占所鉴定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64%.无机元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常量元素Na、Mg和K,以及较高水平的Fe、Zn、Mn微量元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Cd、Pb、As、Hg、Cu的含量均符合相关限度要求.结论:阐明了参仙升脉口服液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基础和无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仙升脉口服液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挥发性化学成分无机元素物质基础质量控制

    关于开展金藤清痹颗粒征文的通知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7页

    刺槐素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

    补娟史深叶勒丹·马汉王兆霞...
    318-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LPS(50 ng/mL)预处理 BMDMs(0 min,10 min,30 min,60 min),加入刺槐素(10µmol/L)孵育 0.5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5、磷酸化p65(p-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KBα(p-IκBα)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核因子κB核转位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5~40 μmol/L的刺槐素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选择10 µmol/L刺槐素作为后续研究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不同时间刺激组p-p65、p-IκB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刺槐素治疗后,能显著降低p-核因子κB p65和p-IκBα的表达;刺槐素能抑制LPS介导的核因子κB p65核转位.结论:刺槐素的抗炎作用与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刺槐素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抗炎药物.

    刺槐素脂多糖核因子κB巨噬细胞抑制抗炎作用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滋肾通关方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梁国强蒋春波王健生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滋肾通关方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和滋肾通关方低剂量(7.0 g生药/kg)、中剂量(14.0 g生药/kg)、高剂量(28.0 g生药/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构建糖尿病肾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连续4周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2、3、4周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损伤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FBG和血清BUN、Cr、TC、TG、TNF-α、IL-6、IL-1β均显著升高(均P<0.05);肾组织可见病理学损伤改变;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上调,而Smad7的表达明显下调.滋肾通关方低、中、高剂量组治疗4周后糖尿病肾损伤大鼠FBG和血清BUN、Cr、TC、TG、TNF-α、IL-6、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TGF-β1、Smad3、α-SMA、Vimentin表达下调且Smad7表达上调,在不同剂量的滋肾通关方观察组中,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肾通关方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损伤.

    滋肾通关方TGF-β1/Smads通路糖尿病肾损伤肾纤维化大鼠

    芒柄花素通过miR-1229/ZDHHC9分子轴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的影响

    黄渊智刘红玲
    329-335,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芒柄花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5.72、14.31、22.9、31.49 mg/kg剂量的芒柄花素,观察肿瘤重量、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用不同浓度(20、50、80、110 μmol/L)的芒柄花素处理TJ905细胞,并将TJ90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 μmol/L 芒柄花素组、110 µmol/L 芒柄花素+miR-1229 组、110 µmol/L 芒柄花素+miR-1229+ZDHHC9 组、miR-NC组、miR-1229 mimic组.用Edu实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验检测miR-1229、ZDHHC9 mRNA表达水平,在线网站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miR-1229与ZDHHC9靶向结合.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的芒柄花素处理组肿瘤体积、重量及PCN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20、50、80、110 µmol/L)的芒柄花素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与110 µmol/L芒柄花素组比较,110 μmol/L芒柄花素+miR-1229组细胞增殖率、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均P<0.05);与110 µmol/L芒柄花素+miR-1229组比较,110 µmol/L芒柄花素+miR-1229+ZDH-HC9组细胞增殖率、细胞活力均显著增加,凋亡率显著下降(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29与ZDHHC9靶向结合.结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miR-1229/ZDHHC9分子轴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芒柄花素胶质瘤微小核糖核酸-1229棕榈酰化转移酶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移植瘤分子机制

    紫龙金联合埃克替尼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李朕张洪亮严胜利陈月婵...
    336-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紫龙金联合埃克替尼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雄性小鼠50只,随机取10只用于制备Lewis瘤细胞悬液,余40只于其右前肢腋窝皮下分别接种0.2 mL的Lewis瘤细胞悬液,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紫龙金组、埃克替尼组、联合观察组,每组10只.对比各组肿瘤重量、肿瘤生长抑制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鼠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免疫细胞比例.结果:与紫龙金组及埃克替尼组比较,联合观察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和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高(均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微血管密度低(均P<0.05),CD4+T、CD8+T及B淋巴细胞比例高(均P<0.05),肿瘤组织的IL-2、TNF-α、IFN-γ水平低(均P<0.05).结论:紫龙金和埃克替尼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 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肿瘤重量,抑制了血管生成,增强了免疫功能,减轻了炎症反应.

    肺癌Lewis肺癌小鼠紫龙金埃克替尼血管生成免疫功能

    启宫丸源流考

    董双千赵帅李明张建伟...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启宫丸最早记载于《医方集解》,是治疗"肥盛不孕"的著名方剂,燥湿健脾化痰,理气疏肝消滞.沿用至今,临床广泛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治疗,疗效明显,并被收录于中医妇科学教材中.通过对古籍、现代医书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对其原文出处、组成、剂量、用法炮制、功能主治、组方特点进行考证和分析.启宫丸通胞脉之壅滞、启胞宫之闭塞.目前临床还用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肥胖、代谢性疾病、脂肪肝等的治疗,异病同治,辨证属痰湿证.本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及二次开发提供依据.

    启宫丸历史沿革处方考证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

    不同针刺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的网状Meta分析

    朱巍明李波漩邓士哲迟世浩...
    347-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针刺法分别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所发表的头针、舌针、眼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Rev-Man5.3、Stata16.0、ADDIS1.16.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 618篇文献,最终纳入26项研究,共1 815例患者.干预措施均为头针、舌针、眼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中的一项联合言语训练的对照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针刺方法联合言语训练在失语疗效方面要优于单纯应用言语训练,眼针联合言语训练在提升治疗卒中后失语有效率方面最优;醒脑开窍针法在改善患者失语商(AQ)评分及CFCP评分方面最优;醒脑开窍针法在降低患者NIHSS评分方面最优.结论:在言语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不同针刺方法可增加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然不同针刺方法在改善AQ评分、CFCP评分及NIHSS评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受限于符合条件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需要更多标准化、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针刺卒中后失语言语训练醒脑开窍头针眼针舌针网状Meta分析